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31篇
地球科学   39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通过对山西榆次地裂缝及墙体裂缝的动态监测,发现如下特征:地裂缝总体趋势为增大,年速率小于等于1mm/a。东部地裂缝带地裂平均速率为0.6mm/a,且大于西部地裂缝带,地裂有向东南方向(榆次市区)扩展的态势;从曲线形态看,无论是地面测点还是建筑物上的测点,都不同程度地受气温变化和降水的干扰。裂缝与温度的变化呈负相关,与降水的变化呈正相关。从地裂的分布形状、区域形变场特征及新构造运动的角度看,附近的断裂活动与地裂的发展似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2.
呼伦贝尔盟北部地区由于新构造运动含金地质体长期风化剥蚀,促使金的活化。河流及其2-3级支流发育,流域广,水流充足,有利于砂金矿的迁移、富集。现代的乐山丘陵、宽阔沟谷有利于砂金的保存。该区已发现数十个砂金矿,多为河谷型,主要含金层为含粘土砂层或砂砾层。砂金富集与河谷地貌关系密切,河床弯曲的凸岸、变异部位、关门咀、迎门山等地貌是砂金富集有利部位。该区金直接来源于加里东和华力西花岗岩。结合金的来源、矿床的分布特征和富集规律,指出了该区今后砂金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23.
黄国龙  陈贤春 《铀矿地质》2001,17(6):341-347
根据水成铀矿成矿理论,本文对柴达木盆地西北部大地构造背景,盆地发展演化史,新构造运动特征,古气候及水文地质条件,铀源及找矿目的层岩性,岩相,地层结构,厚度,埋深,产状等因素综合分析,认为该盆地西北部某些地段具备形成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的条件。牛鼻子梁以东是新构造运动相对稳定的地区,其中冷湖地区具备形成大型层间氧化带的条件,是寻找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24.
根据几年来对嵩山地区的考察和研究,通过对夷平面,河流阶地,串珠状洪积扇等诸多地貌现象的分析,论述了嵩山地区新构造运动以间竭性抬升运动和掀斜运行为主的特征。  相似文献   
25.
本文划分了柴达木盆地西北部新构造运动阶段,并对其表现形式及其由此产生的构造特征进行阐述,说明影响新构造运动的主要因素。根据新构造运动的影响程度,初步把研究区划分为次造山区、造山区和强烈升降区。次造山区易形成单斜带和宽缓向背斜,是砂岩型铀矿成矿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26.
江汉洞庭盆地水系展布特征与新构造运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水系线密度与面密度分布特征,结合野外地质调查等方法,详细研究了江汉洞庭盆地的新构造活动。认为至少全新世以来江汉洞庭盆地普遍沉降,主要沉降带的展布成“S”型,“S”型的北端分布于武汉至梁子湖一带,中段沿沙湖-湘阴断裂西侧展布,“S”的南端由南洞庭,津市,公安沉降区构成。  相似文献   
27.
华北山地地貌面与新生代构造运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华北山地有三期山地夷平面,四期河流阶地面。表明新生代地壳运动具有垂直差异性质。以上升运动为主,平均升幅1700m,速度0.031mm/a。以第四纪为最大。全区新地壳构造形迹可划分为3大类,8亚类和32个小类。在新生代构造运动中,又划分出第四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和晚更新世以来的最新构造运动。  相似文献   
28.
张森琦 《西藏地质》1996,(1):173-182
本文将研究区残缺不全的新构造运动语气系统化,进而总结新构造期的地壳变形,变位特征,并将新构造与现代生产实践相结合阐述新构造运动与地灾害的关系。  相似文献   
29.
对于海岸演化,海平面变化是最重要的控制因素之一。300000年以来海平面历史的建立,对于理解中、晚第四纪年代学,海岸演化对现代海岸特征的影响和测量沿海地区第四纪新构造运动都是特别重要的。这个专题讨论会的目的就是根据新发展的测年手段和具有不同构造特征的各种沿海地带地貌和地质的调查,建立海平面波动的年代和幅度以  相似文献   
30.
通过地质、地貌及年代学等研究方法表明,经棚古湖区各组断裂均为第四纪早期形成的正断层;晚更新世经棚古胡消失以来有过3次强烈的区域性断裂活动,时间依次是晚更新世早期、晚期和全新世晚期;垂直升降运动为主要的活动方式,幅度可达100m以上,水平错动、掀斜抬升在这些断裂中也有所表现。新构造运动在经棚古湖形成、发展和消亡全过程及区域环境演变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