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地球科学   29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51.
52.
本文综述太阳活动、太阳系天体的行为与自然灾害的关系,阐明天文因素对自然灾害的诱导、触发或调制作用是明显的。指出利用太阳活动和地球自转资料不仅可以预测某些灾害发生的趋势,而且通过监测其变化也可能预测某些灾害的发生。同时指出,行星和月球的运动及其变化对自然灾害的影响仍需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53.
《地理教学》2001,(8):45-46
目前,科学家认为,在地球以外的太阳系内确实曾具备这样的环境,那里存在生命的可能性相当大(或现在就具备这样的环境),火星和木卫二就是这样。在这两个天体上,有大量论据说明可能存在液态水。科学家倾向认为,在以往的地质年代里,火星存在液态水的可能性非常大,而且现在也可能存在相当多的液态水。  相似文献   
54.
2019年见证了太空领域所取得的多项突破。在太阳系内,一个探测器对小行星表面之下的物质进行了采样;天文学家对海王星存档图像的仔细筛查发现了它迄今最小的卫星。此前对冥王星进行了近距离探访的探测器又飞过了另一个更为遥远的天体,为了解行星演化的历史打开了新的窗口。一个新的探测器着陆到了火星上,意在首次了解火星表面之下正在发生些什么。  相似文献   
55.
夜空中除了繁星,还隐藏着一个巨大的秘密。无数神秘的粒子正以接近光的速度在广袠的宇宙中飞驰,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这些神秘的粒子就是宇宙线。自发现它们之曰起,科学家对宇宙线的研究一直推动着天体物理和空间物理的发展,丰富着人类对宇宙中天体演化现象的了解和认识。宇宙线给人们带来了太阳系以外的物质样本,携带着其产生地"源"天体及其经过的空间环境,乃至天体演化及宇宙早期的奧秘,是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6.
超短周期(ultra-short-period,USP)行星是指轨道周期小于1 d的系外行星,是近年来系外行星研究领域中一个新的前沿目标。USP行星的搜寻与确认需要借助傅里叶变换(Fourier transform,FT)和盒最小二乘法(the box least,BLS)等光变曲线分析算法,以筛选和确认精准的周期信号。利用统计方法可得到目前USP行星的轨道周期、行星半径、宿主恒星类型等分布特征。大部分USP行星半径小于2R⊕,受行星质量限制,大多数USP行星无法通过视向速度信号测得精确的行星质量。根据已有的观测结果可算出,部分USP行星的质量小于10M⊕,由此推测这些USP的组成更接近金属与岩石混合的类地行星。由于密近轨道可能发生光致蒸发等物质损失过程,USP行星大气的存在情况尚不明确。目前,USP行星被认为起源于热木星(hot-Jupiters)或亚海王星(sub-Neptunes),但USP行星与热木星的主星金属丰度的分布存在较大差异,亚海王星的光致蒸发起源理论可能性更高。USP行星轨道演化机制包括低偏心率轨道迁移和潮汐耗散的原位起源模型等。  相似文献   
57.
你的行星观测列表上还有哪个天体没有打上勾?太阳系中除了地球,还有七颗行星。在地球上看,它们大部分都很明亮,每个人或多或少都见过它们中的几颗。有个别行星观测起来不是那么容易,如果不是有计划地寻找,是很难偶遇的。图1总结了太阳系行星的亮度范围,其中金星、火星、木星和土動亮不钱低,全年大部分时麵能轻易姻它们。  相似文献   
58.
高懿  萧耐园 《天文学报》2007,48(4):456-462
根据角动量守恒原理,计算了地月系经潮汐演化到达平衡状态时的旋转周期和地月距离.并根据当前与平衡状态时地月系的总能量差,计算了到达平衡状态的时间.进而估计了地月距离变化和地球自转速率变化的长期趋势.  相似文献   
59.
徐璐媛 《地质学报》2021,95(9):2662-2677
充分认识外太阳系撞击体的来源类型和分布特征,对认识外太阳系固态天体上撞击过程,明确外太阳系天体上的撞击坑生成率和撞击坑定年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得益于海量高质量探测数据的获取,如今我们对内太阳系主要天体表面的撞击分布和来源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但对外太阳系天体的撞击分布和来源还知之甚少.不同大小频率的撞击体会在外太阳系冰卫星表面形成不同大小频率分布的撞击坑,不同飞行速度的撞击体也会在同步自转的冰卫星上留下程度不同的前导-后随半球不对称分布的撞击坑,因此,对外太阳系冰卫星上撞击坑的大小频率分布和前导-后随半球不对称性分布的观测,可以用于反推外太阳系的主要撞击来源.木星系统中大坑(D>10~30 km)的主要撞击来源是日心小天体(环绕太阳),但目前在木卫三和木卫四上观测到的前导-后随半球不对称性程度与黄道彗星引起的不对称性程度并不相符,更接近于近各向同性彗星(NICs)引起的不对称性,这与目前的天文观测和理论计算结果不一致;木卫二上的大坑稀少,小坑(D<1 km)则主要受一次坑的溅射物影响.对土星系统,土卫五和土卫八的大坑(D>20~30 km)分布更符合日心小天体来源;而土卫一、土卫四、土卫三上的分布则与行心碎屑物(以行星为中心)一致,尤其是小坑更可能来自以土星为中心的撞击体影响,例如大型盆地的溅射物或卫星碎片残骸.  相似文献   
60.
资料集锦     
《地理教学》2012,(6):61-64,8
我国50年243个湖泊消失长江流域本土鱼类濒危最近发布的《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2011》显示,近30年来长江流域消失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96个。来自我国第二次湖泊调查的最新数据显示,近50年来,我国消失的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湖泊多达243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