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地球科学   3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91.
进入七月,我们北半球的盛夏时节也就到来了。夏夜观星从气温上来说是最舒服的,闷热了一天,晚上观星正好纳凉,也不会太冷。建议大家穿长袖衣裤观星,一来防止深夜太冷而着凉,二朱防止蚊虫叮咬。在这个七月里,我们又迎来了观测太阳系行星之王——木星的好机会。下面,就让我们准备好望远镜,再一次置身于璀璨的星空下吧!  相似文献   
292.
小龙 《天文爱好者》2008,(11):48-49
2008年8月1日这一天,地球上要发生一件颇为有趣的事情。数万人,也可能是数十万人,离开自己舒适的住处,匆匆奔行数百数千,甚至上万公里路,聚集到一条横跨北美洲、北冰洋和欧亚大陆的、宽度不到两三百公里的区域内,并在某个临近的时刻干着一件不同寻常的事情:看太阳。他们正要看的是一件全太阳系罕见的现象:一颗卫星“恰好”将太阳系的主宰完全遮蔽,恰好到让人难以形容的叹服。  相似文献   
293.
争端始末     
2008年9月17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在IAUC 8976中发布了(136108)2003 EL61的命名公告。宣布将这颗矮行星命名为Haumea——夏威夷当地神话中主管生育和生殖的神,它也是继谷神星、冥王星、阋神星和鸟神星后.太阳系第五颗被命名的矮行星,  相似文献   
294.
木星“新视野” “新视野”号是美国宇航局的新一代太阳系无人探测飞船,主要任务是探测冥王星及其卫星和环绕在太阳系周围的柯伊伯小行星带。2007年2月28日,“新视野”抵达距离木星225千米的最近点,借助木星引力进行加速。利用与木星“亲密接触”的前后几个星期,“新视野”号启动它携带的7个照相仪和传感器,  相似文献   
295.
《天文爱好者》2008,(12):80-81
高年组: 一、系外行星凌星。探测系外行星的最可靠方法之一,就是观测行星凌恒星现象。当凌星发生时,由于行星遮挡在恒星之前,恒星的辐射流量F会从正常的F0暂时性地下降。  相似文献   
296.
月亮趣谈     
《天文爱好者》2008,(12):88-89
月球是怎样来的? 很多学者认为,月球是由大碰撞而来的。在太阳系演化初期,原始太阳附近的星际空间形成大量的物质环,在地球轨道上开始形成原始地球,在附近也形成了一个类似火星大小的天体。  相似文献   
297.
黎健  周礼勇  孙义燧 《天文学报》2008,49(2):179-191
太阳星云气体的耗散可以引起长期共振迁移(secular resonance sweeping,SRS),当长期共振的位置扫过经典Kuiper带小天体(Kuiper Belt objects,KBOs),就会激发其轨道倾角.详细研究了在太阳系紧致构形中(指四个大行星轨道彼此相距较小的状态)SRS对经典KBOs轨道倾角的激发过程,发现KBOs轨道倾角受激发的程度敏感地依赖于星云气体中面与太阳系不变平面1的夹角δ:当星云气体中面与不变平面重合,即δ=0时,经典KBOs倾角受到的激发很小;而当星云气体中面与黄道面重合,即δ≈1.6°时,在合理的初始条件下,经典KBOs的倾角最高可以被激发到30°以上.另外,通过模拟木星具有较大轨道倾角的情形以及SRS和大行星轨道迁移同时发生的情形,发现对于经典KBOs倾角的受激发程度而言,它们两者的影响都远弱于δ.  相似文献   
298.
地球科学中铁同位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初,铁同位素的高精度分析因多道等离子体质谱仪的引入成为可能。铁在自然界中具有高丰度、多价态和生物可利用性,其同位素地球化学受到广泛关注,并取得巨大的进展。本文综述了铁同位素研究的进展和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这些进展包括:(1)查明了各类陨石的铁同位素组成,并制约了太阳系及早期行星演化过程;(2)调查了地球主要储库的铁同位素组成;(3)积累了大量高、低温常见体系中两相间的铁同位素分馏系数;(4)初步探明了岩浆过程(如部分熔融、地幔交代和岩浆分异等)中的铁同位素分馏行为;(5)初步查明铁同位素在主要低温过程(如风化、早期成岩作用等)中的分馏行为;(6)实例性研究揭示了沉积岩样品铁同位素在示踪古海洋大气氧逸度变化和早期生命演化方面的潜力。随着人们对铁同位素分馏机制理解的加深,各体系中分馏系数的积累,铁同位素将在地球科学的各个方面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299.
《地理教学》2010,(21):59-60
人类探索太阳系中的其他行星,可以为更深入地了解我们的地球家园提供不少借鉴。例如,自古以来,人类不知为恶劣的天气付出了多少沉重的代价,而对好天气提供的机遇却把握得并不充分。事实上,在太阳系中恐怕没有一颗行星的气候比地球更复杂了。人们很不容易查明,海洋、陆地、大气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如何相互交织和彼此消长。假如能找到一些比较简单的全球性气候系统,例如只有陆地没有海洋,或者只有海洋没有陆地,或者整个大气的温度恒定不变,那就比较容易弄清海洋、陆地、大气各自对全球气候的影响,研究复杂的地球气候就会更加方便。  相似文献   
300.
吴光节  陈道汉 《天文学报》2001,42(3):225-239
阐述地外生命搜索的意义,手段和现状,地外生命搜索的SETI计划及其发展,并着重介绍太阳系外的行星系统的发现,它的目的,成果以及未来。太阳系外的行星系统的发展是当代天文学最时髦的,也将是未来21世纪成果最丰富的研究领域之一,从1992年第一个确认了脉冲星PSR 1257+12的行星系统以来,1995年确认主序星51Peg有一颗行星,至2001年5月,已经发现了60个太阳系外的行星系统,太阳系外的行星系统的发现与地外生命搜索研究是密不可分的,新的发现也提出了很多新的谜,这项研究近10年来发展很快,它的研究也促进了航天学,宇宙化学,天文生物学乃至哲学等其他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