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77篇
地球科学   40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2篇
  1950年   3篇
  1944年   3篇
  194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71.
额济纳旗及其邻区中二叠统产丰富的腕足动物群,该动物群具有北方冷水动物和特提斯暖水动物混生的特点,划分为Spiriferella-Kochiproductus-Yakovlevia 组合,称为“哲斯动物群”。在生物古地理分区上,该区为北方生物大区和特提斯生物大区之间的过渡带,称为中蒙生物省。动物群的组成、丰度和分异度等特征在银-额(银根-额济纳旗)盆地的东西部有明显的差异:盆地西部北山地区海水较浅,腕足动物群丰度高,分异度略低,以个体较大、壳体较厚的冷水分子占优势,共生少量的双壳类和珊瑚;东部杭乌拉地区海水略深,腕足动物群丰度稍低,分异度较高,含有大量的小个体腕足,共生冷水型珊瑚和丰富的海百合类,世界广布分子和暖水分子超过一半。说明该腕足动物群在受纬度和温度控制的同时,也受水体深度的影响,在同一海盆的不同环境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通过对该动物群的起源、区域分布特点和共生生物的分析,认为额济纳旗及其邻区的哲斯动物群的时限为罗甸期—孤峰期。  相似文献   
72.
甘肃第四纪古地理环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曹兴山 《甘肃地质》1996,5(2):40-56
第四纪在全球性冰期和间冰期气候影响下,甘肃气候呈干旱、寒冷与温暖、湿润交替变化。沉积物以灰色格调为主,水平和垂直分带规律明显,成因类型复杂。各地区在小气候影响下植被发育不平衡。总的看来,以干旱区系草本植物为主,喜温暖湿热的木本植物较少,一般呈荒漠草原型和疏林草原型,局部为森林草原型。动物群的分布和古人类的发展受古地理环境影响:早更新世早期以大型哺乳动物为主;早更新世晚期和中更新世以穴居的鼠兔类为主;晚更新世以干旱—半干旱草原型动物群为特征;全新世在适宜条件下人类文化得到发展,部分野生动物在人类豢养下成为家畜  相似文献   
73.
贵州关岭晚三叠世早期海生爬行动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通过初步研究,记述了贵州关岭晚三叠世早期瓦窑组中的海生爬行动物3个月,2个亚目,6个科(其中2个新科),9个属(其中6个新属)和10个种(其中9个新种)。关岭 地区晚三叠世所发现的海生爬行动物是关岭动物群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总体面貌与古特提斯海的海生爬行动物比较相似,但关岭地区晚三叠世海生爬行动物群具有三叠纪与侏罗-白垩纪动物群之间的过渡性质,在种类的组成上具有明显的地方性和很高的多样性,是当今  相似文献   
74.
贵州关岭动物群中的海百合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关岭动物群是由海百合、水生爬行动物、鱼、双壳类、菊石、牙形石等多门类生物组成的动物群,保存在上三叠统瓦窑组近底部.本文仅描述了其中的海百合1属2种:Traumatocrinus kueichouensis Mu, Traumatocrinus guanlingensis sp. nov.,其中Traumatocrinus guanlingensis 为1新种.  相似文献   
75.
76.
在广西东攀二叠-三叠系界线剖面中发现了Domataceras guangxiensis, Lopingoceras guangdeensis Zhao,Liang et Zheng,Schizoloboceras fusuiensis, Agathiceras sp., Stacheoceras sp.,Pernodoceras robustum Chao et Liang,Dushanoceras cf.rotolarium Zhao, Liang et Zheng,Huananoceras cf.perornatum Chao et Liang,Qianjiangoceras sp.,Laibinoceras cf.compressum Yang,Glyptophiceras sp.,Lytophiceras cf. chamunda(Diener),Ophiceras tingi Tien,Ophiceras sp.化石.在剖面的第2~12-2层产Pernodoceras,Dushanoceras,Huananoceras和Qianjiangoceras化石,均为长兴期菊石带Pseudotirolites-Rotodiscoceras的共生化石.第12-3层产长兴期菊石Laibinoceras cf.compressum Yang.第13-1A~16层产Lytophiceras和 Ophiceras,为早三叠世菊石带Ophiceras-Lytophiceras的带化石.东攀剖面菊石的分布及其与华南其他地区的对比研究表明,广西东攀剖面二叠-三叠系界线位于第12-3层(厚55 cm)内部或者位于第13-1A层的底部.  相似文献   
77.
78.
富源刺托洞的旧石器文化是适应岩溶地貌发育环境的产物,形成以小型石片、刮削器为主体的石器工业;当时的气候总体上是在热带、亚热带气候至暖温带之间波动,形成的动物群为非典型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Ailuroooda-Stegodon fauna)可与晚更新世的柳江动物群(西畴动物群)对比;遗址时代为晚更新世,地质年龄测定(14C)>4×104a.  相似文献   
79.
论述了内蒙古西部阿拉善地区上新统的分布、岩性、岩相特征,以及在该地层中首次发现的双壳类、腹足类化石,并据岩性和古生物研究建立昂冈浩特组。  相似文献   
80.
扬子区奥陶纪和志留纪四射珊瑚动物群及组合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动物群演替和层序地层的研究,提出扬子区中、晚奥陶世和志留纪四射珊瑚组合序列。中奥陶统为Yohophyllum-Calostylis组合带。上奥陶统下部Cantrillia-Hillophyllum和上部Borelasma-Grewingkia组合带。志留纪自下面上为:香树园组Dinophyllum-Rhabdocyclus组合带;雷家屯组下部Stauria-Briantelasma和上部Ma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