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78篇
地球科学   40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2篇
  1950年   3篇
  1944年   3篇
  194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52.
记述康克林级腕足动物45属64种,描述9个新种。其时代为阿舍尔期,古生物地理区划属特提新斯大区,欧洲-华夏区。  相似文献   
53.
兴义国家地质公园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立亭 《贵州地质》2004,21(4):222-222
兴义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兴义市中南部 ,地理坐标为 :东经 1 0 4°3 2′~ 1 0 5°0 8′,北纬 2 4°3 8′~ 2 5°0 3′。该地质公园以贵州龙动物群化石及产地、典型岩溶地貌景观为特色 ,由顶效、乌沙两个贵州龙动物群化石产地及马岭峡谷、西峰林、东峰林、泥凼石林、坡岗岩溶生态等7个景区组成 ,总面积约 2 70km2 。1 95 7年在兴义市顶效镇绿荫村发现胡氏贵州龙 ,是中国乃至亚洲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的首次发现。经过 5 0多年的研究调查 ,以胡氏贵州龙为主要分子的贵州龙动物群已闻明于世。该动物群主要由海生爬行动物和鱼类组成 ,并共生有双壳…  相似文献   
54.
杨钟健  刘东生 《地质学报》1950,(Z1):43-90,97,98
四川歌乐山洞穴沉积中之哺乳动物化石,为除万县之洞穴沉积以外最丰富之‘剑齿象—熊猫动物群’之材料。其中包括三十五属,共四十一种分属於八目内,中有新属新种二及新种八。分析此化石地点所代表者均属一动物群,仅第五十一地点有较古老型之动物之存在。若与华南各地如四川万县,广西武呜,云南富民,江苏丹阳及江西乐平之洞穴沉积中之化相比较可知俱为同一时期之动物。其主要之代表竹鼠,豪猪,熊,虎,剑齿象,貘,犀,猪等统之‘剑齿象—熊猫动物群’。此动物群与北京附近周口店之洞穴沉积为同一时期者。王林(G.H.R.von Koenigswald)及寇鲁伯(E.H.Colbert)称此动物群为“中国—马来动物群”与时代更老之下更新统之“印度—马来动物群”不同。但动物之发源与迁移常来往频烦,殊不限于一个方向之移入或迁出。故某一动物群之是否原生常就其中所具代表性之动物移入成份之多寡而决定之。歌乐山之动物群,亦即‘剑齿象—熊猫动物群’为一原生华南之动物群,受华北,印度及爪哇三方面动物移入之混合组成。其中以华北移入之份子较多,但此种参加之份子不足以影响此动物群之原生性。如标准之北方动物,兔,骆驼,马及羚羊等在此并无发现。而原生南方之剑齿象,熊猫,貘等在周口店至为稀少或不存在。此南北动物群间之分隔似与秦领之存在有相常之关系。在歌乐山之化石中尚有数种属发现于华北较老之地层中者,是否彼等为起源于华北者现因所知尚少不能决定。歌乐山动物群与现在生存之哺乳动物相比较,虽其中多数均已灭绝,但亦有一部分生存于华北及华南。  相似文献   
55.
马以思 《地质论评》1944,9(Z3):287-290
绪言下面描述之材料,系盛莘夫先生1938年於桐梓之下三叠纪中所采集,存於中央地质调查所标本室内者。此文之作:承许德佑先生之指导,作者应向彼衷诚感谢,  相似文献   
56.
关于滇西地质的一些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润森  范健才 《现代地质》1993,7(4):394-401,T001
本文依据对云南西部保山、腾冲地区晚古生代丁家寨组、勐洪群含砾地层的研究,认为含砾地层属冰川成因,时限为中、晚石炭世的Baskirian期—Kasimovian期。其层位与西藏珠穆朗玛峰、阿里、拉萨地区及印度次大陆、泰国西部和马来西亚西部的冰成岩系均可对比。根据云南西部及邻区深部地质构造及澜沧江断裂的资料,论述了澜沧江断裂是一条超壳深的压性、压扭性深断裂,是冈瓦纳板块与扬子板块的结合带。结合带以西属于冈瓦纳大陆,以东均属扬子大陆。两大板块的最终敛合时间可能在古新世末期。  相似文献   
57.
台湾第四纪澎湖海沟动物群及古地理环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澎湖海沟位于台湾岛和澎湖列岛之间,它是台湾海峡中一段地形比较特殊的水域。据有关资料报道,此海域水深一般为70~80m,最深处可达200m。白湾西南地区有台湾重要的渔港,当地渔民凭借钢索制作的鱼网在深海捕鱼。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从海沟捕捞的哺乳动物化石数以万计。虽然渔民捕捞化石的具体位置不详,但总的范围在东经119”40’~120°50’和北纬22°40’~23°50’之间。1994—1996年间,白湾自然科学博物馆邀请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科技人员赴台合作研究该馆收藏的、来自澎湖海沟的近500件哺乳动物化石标本以及与其相关的古地理环境问题。这个哺乳动物群包含的主要种类有:似烷熊貉(  相似文献   
58.
我国早期后生动物群的特异埋藏机理探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杨瑞东  赵元龙 《沉积学报》1999,17(1):161-165
通过对早期后生动物群产出层位的沉积特征、沉积层序和化石埋藏特征的研究,认为在海湾和局限海环境,早期后生动物群往往产于海侵体系中,而陆棚环境则保存在低水位体系;同时提出了两种早期后生动物群埋藏保存机理,一种是沉积事件(风暴流或浊流)破坏了生物生态环境,使生活在正常环境中的生物大量死亡,并被快速埋藏保存;另一种是海平面脉动引起环境变化,使早期后生动物死亡,在还原环境下埋藏保存。因此,认为海平面变化与早期后生动物群的埋藏保存有着密切关系。在提出两种早期后生动物群特异埋藏机理的基础上,并认为由前寒武纪至寒武纪,只要沉积环境、沉积序列类似,就有可能发现早期后生动物群,这对寻找新的早期后生动物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9.
禄丰老长阱含新的蜥龙动物群地层剖面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详细介绍禄丰县街乡老长阱村附近侏罗系剖面,并与禄丰盆地侏罗系剖面进行对比,对老长阱上禄井组(中侏罗统)蜥龙动物群的性质人予确认,改写了自1938年研究禄丰群以来,上禄丰组无蜥龙动物群的历史,对研究蜥脚类恐龙的起源和进化,提供了重析实际资料。  相似文献   
60.
四川广元恐龙化石埋藏地上沙溪庙组的双壳动物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四川广元河西乡恐龙化石埋藏地的上沙溪庙组地层中,采获的丰富的双壳类化石,属于Cuneopsis-Psilunio-Eolamprotula淡水双壳类动物群。上沙溪庙组中的双壳化石表明,含有恐龙化石的这套地层的时代为中侏罗世,从而为广元河西乡恐龙动物群时代的确定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