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5篇
  免费   317篇
  国内免费   356篇
地球科学   190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利用高频地震波检测混凝土构件完整性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型混凝土构件(如高层建筑基础的地梁,桩承台等)在施工过程中可能造成局部松散,空洞,蜂窝或离析等质量问题。为检测混凝土构件的的完整性,采用地震勘探方法中的地震映象法(又称地震共偏移距法)。通过在模拟裂缝,空洞模型上的试验,获得了存在异常体时,地震映象时间剖面的波形特征;测得偏移距,点距等参数变化时,对地震映象时间剖面的影响。模型实验和实测工作证明;在合理选择震源各种测量参数条件下,高频地震映象方法可有效检测混凝土构件完整怀,实现对混凝土构件质量新的监测。  相似文献   
82.
基于对高应力区破裂岩体回采巷道支护 10多年的经验和教训 ,本文首次提出了相对于主次承载区协调作用关系的关键支护技术 ,即一次强化支护技术。该支护技术不仅强调了对于高应力区破裂岩巷道支护时间的及时性 ,支护强度一次到位 ,更重要的是区别于先让后抗、二次支护的指导思想 ;同时 ,一次强化支护技术还详细明确了支护类型、支护结构以及施工工艺。该支护技术在小官庄铁矿高应力区的应用成功 ,表明该支护关键技术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83.
Pre‐ and post‐test analyses of the structural response of a three‐storey asymmetric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building were performed, aimed at supporting test preparation and performance as well as studying mathematical modelling. The building was designed for gravity loads only. Full‐scale pseudo‐dynamic tests were performed in the ELSA laboratory in Ispra. In the paper the results of initial parametric studies, of the blind pre‐test predictions, and of the post‐test analysis are summarized. In all studies a simple mathematical model, with one‐component member models with concentrated plasticity was employed. The pre‐test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using the CANNY program. After the test results became available, the mathematical model was improved using an approach based on a displacement‐controlled analysis. Basically, the same mathematical model was used as in pre‐test analyses, except that the values of some of the parameters were changed. The OpenSees program was employed. Fair agreement between the test and numerical results was obtained. The results prove that relatively simple mathematical models are able to adequately simulate the detailed seismic response of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s to a known ground motion, provided that the input parameters are properly determined. Copyright © 2006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84.
桥墩附近四面体透水框架抛投防冲效果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目前国内所采用的抛石防护方法和土工织布上加压载防护方法的优缺点,对桥墩冲刷的机理进行了阐述,并且通过模型试验,研究了在桥墩周围抛投四面体透水框架进行防护的防护效果。从而证明了“四面体透水框架抛投防护方法”对桥墩局部冲刷的防护有一定的工程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85.
钢筋混凝土桥墩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Takeda滞回曲线模型,对三个不同周期的桥墩,分别输入多条具有相同反应谱的地震波,计算了桥墩的线性和非线性时程响应,通过比较线性和非线性最大地震位移响应发现,在这些地震波作用下,虽然线性位移响应最大值基本相同,但非线性位移响应最大值差别很大。  相似文献   
86.
内藏钢桁架混凝土组合低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进行了3个1/3缩尺的低剪力墙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包括1个普通混凝土低剪力墙、1个内藏钢框架混凝土组合低剪力墙和1个内藏钢桁架混凝土组合低剪力墙。在试验研究基础上,对比分析了各剪力墙的刚度及其衰减过程、承载力、延性、滞回特性、钢筋应变、耗能能力及破坏特征。试验表明:内藏钢框架和内藏钢桁架混凝土组合低剪力墙的抗震性能比普通混凝土低剪力墙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7.
通过对预应力混凝土一种新型双压花锚具足尺寸试件的试验,研究了这种锚具在低周重复荷载下的性能及其特点、锚具受周期荷载后再次承受静力荷载作用时的性能以及周期荷载的不同应力循环幅度对锚具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双压花锚具达到了国家标准规定的周期荷载性能要求;随着周期荷载循环次数的增加,锚具每个循环的荷载与变形关系呈近似线弹性关系;锚具在历经50次重复加卸荷后,其静载性能发生了很大变化,而最大承载力和极限变形能力没有降低。  相似文献   
88.
Sulfate Attack on Concrete in an Inland Salt Lake Environment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NTRODUCTIONSulfate attack is one of the reasons for concretestructures deteriorating earlier than usual,thusshowing poor durability.The SO42-from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such as ocean,saline,groundwater,and even the concrete itself,reacts with thehydration products of cement,whichleads to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concrete(Li et al.,2000;Kang,1995;Neville,1983;Samarai,1976).The deteriora-tionincludes three processes:the external swelling,cracking,peeling,and disjointing caused by …  相似文献   
89.
赵利铭 《探矿工程》2007,34(10):52-54
结合工程实例阐述了高速公路混凝土路面板底脱空成因,介绍了板底脱空的判定方法和化学灌浆治理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90.
结合国家现行混凝土结构工程验收规范,从混凝土质量及钢筋制作、安装施工质量方面,对混凝土结构实体存在的质量问题作了阐述,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