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7篇
  免费   207篇
  国内免费   165篇
地球科学   1109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松辽盆地北部东区葡萄花油层沉积时期,基底整体一致下降,气候干旱,地形平缓,河流入湖发育浅水三角洲。三角洲平原上的分流河道通过填积和湖面的频繁波动向湖泊中心方向长距离推进,在三角洲前缘的浅水区发育很有特色的水下分流河道,发育了宽展的三角洲前缘相沉积。在平面上,三角洲平原与宽展的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平缓相接,不存在Gilbert型三角洲模式的顶积层、前积层、底积层三褶结构。  相似文献   
112.
松辽盆地白垩纪地层时代划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松辽盆地经多年来地质生产和科研活动,已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地层层序,由下往上为:沙河子组、营城组、登娄库组、泉头组、青山口组、姚家组、嫩江组、四方台组、明水组等9组27个岩性段。白垩系的上限在明水组和依安组之间,相当于马斯特里赫特阶的顶界,同位素年龄为66Ma。白垩系的下限在沙河子组和火石岭组之间,相当于贝利亚斯阶的底界,同位素年龄为144Ma。松辽盆地白垩系属陆相地层,三分性明显,自然划分为下、中、上三统,这种划分方案正被更多的地质工作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113.
李继业  胡澜缤  康健  李营  王强  孙强  张雁翔 《地震》2023,(1):152-170
松辽盆地中部地质构造发育、断裂纵横交错,历史上曾发生多次强烈地震,其中扶余—肇东断裂、呼兰河断裂是松辽盆地内部主要发震构造。气体地球化学对地下物理化学条件改变响应灵敏,是指示地震和构造活动的有效指标,在地震短临预测、地震前兆研究以及构造活动分析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通过在扶余—肇东断裂、呼兰河断裂的次级断裂——绥化—蒙古山断裂开展土壤氢气测量,发现活动断裂破碎带附近土壤氢气出现显著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扶余—肇东断裂各测线氢气异常阈值浓度比为1.8~2.3,异常峰值浓度比为3.0~6.4。(2)绥化—蒙古山断裂各测线氢气异常阈值浓度比为1.8~2.5,异常峰值浓度比为3.5~5.7。(3)对比异常衬度曲线发现,扶余—肇东断裂背景浓度、异常阈值、峰值浓度均明显高于绥化—蒙古山断裂,这与扶余—肇东断裂近年来地震活动显著活跃有关,可能包含了地震前构造活动增强的信息。(4)活动断裂破碎带附近土壤氢气显著变化,可能与两条断裂性质、地质构造单元、局部应力环境和断裂构造活动强弱等有关。  相似文献   
114.
近年来侏罗系已成为松辽盆地及外围油气勘探的新层系,为确定中侏罗世时期的古气候环境,对松辽盆地西缘索伦地区中侏罗统万宝组中的孢粉化石进行了详细研究,共识别出孢粉化石32属48种,其中蕨类植物孢子约占孢粉总数的46.01%,裸子植物花粉占孢粉总数的53.99%,蕨类植物的孢子略低于裸子植物花粉。孢粉组合以Cyclogranisporites-Protopinus-Pristinuspollenites为代表,推断索伦地区万宝组形成时代为中侏罗世。孢粉母体植物的生态环境研究表明,中侏罗统万宝组沉积时期,植被主要由针叶林和灌木丛构成,属于湿润的暖温带气候环境,为该地区中侏罗世古气候及古植被的恢复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15.
利用断裂活动过程中留下的各种地质标记研究断裂发育史是比较困难的,已有的研究方法主要可归纳出七种。都存在局限性。岩层离距图法是以地震剖面为基础,将穿过断裂的各剖面上的标志层投影到沿断裂走向的铅垂面上,得到多组标志层的垂向断距数据,然后用下部各标志层的断距减去最上部标志层的断距,并作多轮次计算,直到最后的断距差近似为零或仅剩一个非零标志层。每一轮次计算代表一个活动期次,如果出现负值,则表示有构造反转。对松辽盆地敖古拉断裂作了实例计算,结果为该断裂发育经历了三个正断活动期和一个逆断活动期。与盆地区域性活动有些差别。岩层离距图法比起其他已有方法,可靠程度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16.
松辽盆地南部砂岩型铀矿找矿研究进行了大量的地质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与之相比,盆地北部的铀矿地质勘查工作则明显薄弱。本文在松辽盆地北部蚀源区岩石含铀性、盆地构造演化、古气候、地层演化、沉积相展布、砂体发育情况及后生改造等铀成矿条件分析的基础上,评价了松辽盆地北部砂岩型铀矿的成矿潜力,探讨了其找矿方向。综合分析得出:松辽盆地北部整体铀源丰富,成矿条件较好;白垩纪以来,盆地存在4期明显构造反转,形成上白垩统姚家组和四方台组2个主要铀矿找矿目的层;在盆地内部,姚家组和四方台组发育良好的沉积相及砂体条件,局部地区氧化作用明显,氧化带和铀矿化也较为发育,是找矿的重要线索;松辽盆地北部整体铀成矿条件良好,东段应以姚家组为重点找矿层位,西段则应以四方台组为重点找矿层位,找矿类型为层间氧化带型。  相似文献   
117.
松辽盆地上白垩统青山口组一段富有机质泥页岩岩发育,层系内部滞留烃富集,具有可观的页岩油资源潜力。沉积古环境控制了泥页岩的分布、有机质发育特征及滞留烃富集程度。因此,恢复青一段泥页岩沉积古环境,明确沉积特征,对揭示青一段泥页岩中页岩油富集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长岭凹陷乾安地区青一段取心井——吉页油1井的岩心观察及测井曲线组合特征,划分了青一段泥页岩沉积微相,应用自然伽马能谱测井、岩性扫描测井数据,选取环境评价参数,对青一段沉积古环境及其演化过程进行了恢复,分析了古环境参数与泥页岩中滞留烃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松辽盆地长岭凹陷乾安地区青一段泥页岩是在三角洲外前缘-浅湖-半深湖-深湖沉积体系中形成的,主要发育半深湖-深湖泥、浅湖泥沉积微相。青一段泥页岩沉积古环境经历了水深由浅变深,气候由半潮湿到潮湿,水体由淡水-微咸水,还原性由弱到强,水动力条件由中等到弱的演化,在青一段地层中存在明显的沉积环境变化界面,上下层段沉积环境不同。青一段泥页岩中滞留烃含量主要受沉积古气候、古氧化还原条件控制,潮湿气候还原条件下形成的泥页岩有机质类型好,以腐泥质为主,生油能力强,滞留烃含量高。  相似文献   
118.
松辽盆地白垩纪地层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尹殿奎 《吉林地质》2004,23(3):1-5,35
松辽盆地发育一套比较完整的白垩纪地层组合,主要为湖相细碎屑岩和泥质岩夹有机岩。是主要的生油岩系。从上到下共划分为7个旋回,含有多门类的淡水化石。盆地中蕴藏丰富的油气、油页岩、二氧化碳等矿产资源。  相似文献   
119.
松辽盆地北部深层砂岩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松辽盆地北部深层砂岩成岩作用强,原生孔隙保存差。深层砂岩只有出现大量的次生孔隙,才能具有较好的储集性能。本文通过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和显微热台等分析方法,研究了松辽盆地深层砂岩岩石类型,成岩作用特征和各成岩阶段砂岩孔隙的演化,表明胶结作用是影响深层砂岩储层物性变差的主要原因,浊沸石胶结物的溶解是深部砂岩储集性能得以改善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0.
松辽盆地松南油页岩地层水敏性强,钻探施工过程中极易水化、剥落,甚至垮塌。2018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在扶余-长春岭矿区布置了8口油页岩地质调查井,岩矿心采取率、终孔直径和岩心直径、孔斜率等的要求均较高。通过采用S95+5绳索取心钻进工艺,对钻孔结构、钻头选型、钻井液、钻进参数进行优化,成功地解决了油页岩地层护壁难问题,并且高质量地达到了工程质量要求。总结了油页岩地层绳索取心钻进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