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24篇
  免费   3951篇
  国内免费   4109篇
地球科学   30884篇
  2024年   289篇
  2023年   1073篇
  2022年   1107篇
  2021年   1303篇
  2020年   988篇
  2019年   1420篇
  2018年   1069篇
  2017年   1037篇
  2016年   1042篇
  2015年   1180篇
  2014年   1564篇
  2013年   1237篇
  2012年   1392篇
  2011年   1386篇
  2010年   1245篇
  2009年   1276篇
  2008年   1312篇
  2007年   1099篇
  2006年   1014篇
  2005年   951篇
  2004年   909篇
  2003年   902篇
  2002年   801篇
  2001年   743篇
  2000年   594篇
  1999年   470篇
  1998年   447篇
  1997年   405篇
  1996年   403篇
  1995年   431篇
  1994年   334篇
  1993年   285篇
  1992年   254篇
  1991年   240篇
  1990年   224篇
  1989年   202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41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10篇
  1964年   10篇
  1957年   10篇
  1954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991.
随机模型与地下水系统参数计算方法之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92.
中国主要江河径流变化成因定量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变化环境下中国主要江河实测径流量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科学理清径流变化原因是流域水资源评价和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基于中国七大江河代表性水文站1956—2018年的实测径流量资料,诊断了变化环境下水文序列的变异性特征;采用水文模拟途径,定量评估了不同驱动要素对径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淮河、长江和珠江实测径流量变异性特征不明显,相比而言,北方主要江河实测年径流量系列存在较为明显的突变性,但最显著的变异点发生时间存在差异,变异前后降水径流关系发生较大变化。② RCCC-WBM模型能够较好模拟中国南方湿润区和北方干旱区江河天然径流量过程,该模型可以用来还原人类活动影响期间的天然径流量。③总体来看,人类活动对中国北方江河径流量的影响大于气候变化的影响,气候变化是中国淮河及其以南江河径流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3.
本文简要地叙述了帽矩阵的数学模型及其特征,进而详细论证了帽矩阵改进模型的数学原理及其找矿意义,指出帽矩阵与差值趋势分析相结合在矿化异常圈定中的特殊内涵。文中以一个实例进行计算,成功地圈定了某测区的Pb、Zn找矿靶区,且与本区成矿地质条件吻合很好,表明帽矩阵-趋势分析在矿产资源预测中确有其试验与研究之价值。  相似文献   
994.
995.
本文从热田热储流体的内能及井筒水文地质力学条件出发,总结了西藏羊八井热田人工井孔喷流类型,提出适合该热田的孔内高温热水汽化喷流的模型,该模型得到了较好的实例验证。  相似文献   
996.
997.
998.
控制网的平差连接,通常不考虑时间因素,采用静态方法处理。如果主附网测设时间间隔过长,点位随时间发生变化,就应引入坐标速率参数,采用动态模型进行连接。本文提出两种动态连接模型,导出了平差公式,讨论了实施这种模型的一些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999.
本文概述了数学模型及模型误差的一般概念。在此基础上,从测量中广泛使用的高斯一马尔可夫模型出发,以未知参数的方差和均方差作为模型误差的标准,论述了参数模型和随机模型中的模型误差对待估参数的影响,并利用讨论的结果,对光束法自检校平差中附加参数选择,过度参数化与岭估计等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000.
吴富春  许俊奇 《地震学报》1989,11(2):181-190
用二维超声波模型地震学的方法,从介质内部研究了1556年华县8级大震.结果表明,震源上方第四纪和第三纪介质特殊的分层结构及其对波的放大和汇聚作用、秦岭北侧大断裂的侧壁反射及此断层的特殊的破裂方式,可能是造成此次大震等烈度线呈新月形分布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