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8篇
  免费   171篇
  国内免费   199篇
地球科学   93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31.
为了更好地监测预警冰雹和雷暴大风等强天气,使用常规天气图、TBB云图、自动气象站、雷达拼图、雷达PUP产品等资料,对2021年5月10日江西雷暴回波群冰雹天气过程,采用中尺度气象学和雷达气象学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雷暴回波群中超级单体产生大冰雹并伴随雷暴大风天气,没有出现短时强降水;超单往往造成较大冰雹,强单出现较小冰雹;樟树、丰城的对流云系发展成为中尺度对流系统MCS。湿度锋区达到≥40%/100 km和温度锋区达到≥10℃/100 km时,就能够触发产生对流运动而形成新的对流回波;当原有对流回波移到锋区附近时,回波会快速发展加强,强回波面积迅速扩大。风暴跟踪信息STI能较好地指示超级单体和强单体回波的移动方向和移动速度,多条STI指向一致时可信度更高。超单CR在65 dBZ以上,强回波面积较大,VIL在60 kg/m2,V0.5有正负速度对,RCS有冰雹回波特殊结构特征;VCS有正负速度切变;强单CR在60~65 dBZ之间,强回波面积较小,VIL在45~50 kg/m2之间,V0.5不一定有速度切变,RCS冰雹回波特殊结构特征不明显,VCS表现在负值区中出现大值区。  相似文献   
932.
利用1961—2018年新疆12个探空气象站逐日观测资料,分析了新疆对流层850、700和500 hPa比湿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新疆大气比湿呈自西向东、自南向北递减分布,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分布特征,新疆比湿远小于东亚季风区;新疆夏季比湿最大,其次为秋季、春季,冬季最小,850hPa和500hPa新疆各站之间比湿差异较大,而700hPa各站比湿差异较小;对流层850、700和500 hPa比湿均表现为线性上升趋势,并有1967-1986年偏干、1987-2005年偏湿的特征,1987年为突变点;对流层850、700和500 hPa比湿与降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夏季暴雨天气对流层中低层比湿最大,发生暴雨时比湿约为气候平均1—2倍,夏季暴雨的动力和不稳定条件更关键,新疆暴雨天气时的比湿比东亚季风区显著偏小;冬季暴雪天气比湿是一年中最小的,春秋季强降水比湿介于夏、冬季之间,但可达气候平均的2—3倍,春秋季需要更多的水汽产生强降水。  相似文献   
933.
推导出一个相对湿度方程,分析了在海雾生成过程中平流、湍流和辐射的效应。  相似文献   
934.
邵国云  孙旭光 《气象科学》2021,41(6):728-738
利用1945-2018年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台风最佳路径资料,定义并系统分析了西北太平洋多台风事件时空分布气候特征和可能形成机制。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多台风事件(MTYE)主要发生在7-10月,其生成源地关键区位于西北太平洋135°~180°E的12°N附近。相对于单独发生的台风,多台风事件的台风平均强度更强、生命期更长。多台风事件的台风频数占总台风频数的比例以年际变率为主,并有一定的增长趋势。多台风事件强年对应于中东太平洋热带和北半球副热带海温显著增暖,通过Gill型Rossby波响应和Walker环流异常,在西北太平洋产生大气低层相对涡度正异常、中层相对湿度正异常和垂直东风切变异常,为多台风的生成提供了重要的气候背景,季节内多时间尺度瞬变涡旋动能的增强也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35.
针对PM2.5污染比较严重的川渝地区,本研究利用日本静止葵花卫星(Himawari-8)反演的气溶胶光学厚度(AOD)进行垂直订正和湿度订正估算川渝地区2017年—2018年09:00—16:00时的PM2.5浓度。首先,基于气象观测的能见度(vis)数据与消光系数σa(λ)之间的关系,引入“标高(Ha)”对气溶胶光学厚度进行垂直订正;其次,根据匹配的气象和环境监测数据对每一个站点逐一拟合1—12月份的吸湿增长因子,并采用反距离加权空间插值(IDW)方法构建吸湿订正因子网格,从而进行湿度订正估算。研究结果表明,经垂直订正和湿度订正后,相比AOD与PM2.5之间的相关性,“干”消光系数σdry与PM2.5的相关性显著提高,相关系数(r)由0.12—0.45提高至0.32—0.69;验证09:00至16:00时卫星估算结果,相关系数(r)均大于0.7,均方根误差(RMSE)为18.59±2.26 μg/m3;提取所有观测站点进行验证,r=0.82,RMSE=18.64 μg/m3。  相似文献   
936.
夏建国  陈爱琴 《气象》1997,23(10):16-20
给出了一种非统计的直接模式输出(DMO)的修正预报方法,它无需任何历史资料(包括数值预报资料及观测资料),仅以我国国家气象中心实时T106模式的离地2m之相对湿度预报格点值(1.125°×1.125°经纬度)为基础,经非线性插值、部分系统性误差订正及相对湿度的日较差修正后制作全国264个城市的相对湿度预报。其中北京、上海、香港等10个城市的相对湿度预报经预报员把关后,每天晚间由中央电视台播出。  相似文献   
937.
为探讨ECMWF、华东区域中尺度模式(简称为CMA-SH9模式)多个时效对夏季(2019年6—8月)暴雨预报特征,采用目标对象检验方法对不同类型影响系统下模式预报的强降水落区面积、位置、形状等进行评价,并对预报难度较大的受西风槽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边缘切变线影响的高空要素场及环流形势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ECMWF和CMA-SH9模式对夏季暴雨预报偏小3个量级次数最多,CMA-SH9模式各时效对暴雨及以上降水预报的准确率大多高于ECMWF;ECMWF和CMA-SH9模式对热带气旋与中纬度系统相互作用的暴雨预报最好,其次是冷涡影响,预报较差的是受西风槽及副高边缘切变线影响的暴雨过程;西风槽及副高边缘切变线影响时ECMWF的位势高度场预报略好于CMA-SH9模式,温度的预报500 hPa以上CMA-SH9模式略好于ECMWF,500 hPa以下二者相差不大,相对湿度的预报CMA-SH9模式误差小于ECMWF,且CMA-SH9模式850 hPa的36 h和60 h时效预报误差最小;受西风槽及副高边缘切变线影响的一次暴雨过程中,相对湿度90%及以上落区的预报ECMWF与实况10 mm·h^(-1)降水落区几乎无交集,CMA-SH9模式的预报包含了10 mm降水落区。  相似文献   
938.
利用安徽省阜南县以及贵州省锦屏县2015—2016年医保住院数据,细化两县呼吸系统疾病住院人群年龄分层,并从月份、节气、候不同时间尺度逐步递进的角度,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与相关性分析方法,探析两地各年龄段人群住院人数分布及其地域差异。结果表明:(1)两县9岁以下儿童呼吸系统疾病高发,20~39岁人群住院率较低。(2)两县各人群呼吸系统疾病入院高峰基本出现在2—3月(立春—清明、第10-20候)和11—12月(大雪—冬至)。除个别人群外,两县均是夏、秋两季呼吸系统疾病入院人数较少。(3)阜南县50~59岁人群呼吸系统疾病秋季入院风险的增加与当地气温日较差增大和相对湿度降低有关,滞后5 d左右影响明显。(4)总体来看,干冷环境可能会造成两县居民呼吸系统疾病入院人数的增多。此外,锦屏县居民还需格外防范春季相对低温高湿天气及暖季较低气温日较差所带来的呼吸系统疾病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