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8篇
  免费   286篇
  国内免费   468篇
地球科学   251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5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91.
中国东部地区卫星估计降水系统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引明  姚祖庆 《气象科学》2005,25(2):149-157
基于两年的地面观测和GMS-5静止卫星云图等资料样本库,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建立了中国东部地区六小时降水量分级估计业务系统。在大片层状云、孤立对流云等不同性质的降水条件下对该系统进行业务试运行,结果表明:1)使用多通道卫星云图资料,特别是红外和水汽通道亮温差、红外亮温的时间变率等云图衍生资料,可以有效的提高卫星定量估计降水准确率。2)由逐日实时资料库建立的回归估计方程,每6h更新一次,大大地改善了大片厚卷云和特殊地形引起的空报。  相似文献   
992.
针对无人机热红外影像与光学卫星影像的匹配难题,提出一种基于异源地标数据集学习的深度局部特征匹配方法。首先,利用生成对抗网络学习热红外与可见光影像的灰度分布规律,并进一步合成用于特征提取模型训练的热红外影像地标数据集;然后,联合残差网络和注意力机制模型,从数据集中学习深度不变特征;最后,经过对不变特征的匹配、提纯等处理,获得像对的正确匹配点。试验测试了该方法的性能,并与KAZE、特征检测描述网络和深度局部特征模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对灰度、纹理、重叠率以及几何变化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且匹配效率较高,可为无人机视觉导航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993.
地物以其固有的特性反射、吸收、辐射和透射电磁波。不同地物表面对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反射/辐射/散射特性不同,成为利用遥感手段进行目标物探测与识别的理论基础,而地物波谱数据库的建成对定量遥感建模、地表参数反演及环境生态监测等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各研究机构已建成部分地物波谱数据库,通过收集典型地物波谱数据,记录长期积累且相对稳定的波谱信息及其配套参数,支持地物分类、目标识别等领域的研究。本文综述了国内外主要地物波谱数据的建库历程,阐述了波谱数据库在各专业领域的主要应用成果,分析比较现有的国内外波谱数据库平台在波段覆盖、地物类型、配套参数及共享方式的特点及不足。在此基础上,针对波谱数据库在建设中存在的数据管理分散、测量质量控制和配套参数的标准规范不完善、数据利用效率不充分等问题,给出了初步建议。最后,探讨各学科对波谱数据库平台的应用需求,并对波谱数据库建设重点将面向全波段、多尺度、多时相的通用型知识库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94.
通过对2003和2004年6月发生在陕西的2次强飑线天气的卫星云图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影响陕西的2次强飑线天气均出现在冷涡云系后部的晴空区,单个云团的水平尺度最大约在200~250km左右,16—18时为飑线最强盛阶段。飑线云带距冷涡云系后边界的距离,是影响强飑线天气降水强弱的一个因素。对此类灾害性天气的预报有一定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95.
胶莱盆地南缘沿五莲-青岛深大断裂及其次级断裂,目前已发现大量的金铅锌多金属矿床(点),除典型的隐爆角砾岩型五莲七宝山金铜矿外,其余各矿床沿断裂发育,以石英脉型矿化为主,均显示热液矿床特征。高家宅科地区已发现的金铅锌多金属矿点,分布在以高岭断裂为主的NNW—近SN向断裂中,但基于成矿规律及成矿作用等认识的不足,该地区找矿工作进展缓慢。本次研究通过短波红外光谱测量,在该地区识别出以伊利石、白云母、绿泥石、高岭石、蒙脱石和菱铁矿为主的蚀变矿物,以面积性绢云母蚀变为主(伊利石+白云母)。绢云母矿物高IC值和低Pos2200吸收峰值分布区域均与区内NNW—近SN向断裂和绢英岩化蚀变带具良好的相关性。结合已有成矿事实,认为区内以高岭断裂为主的NNW—近SN向断裂更靠近热液中心,同时,绢英岩化蚀变带中异常的高IC值和极低的Pos2200吸收峰值分布区域,同样具成矿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96.
鄂南锑矿地区是我国重要锑矿产地之一,研究区内发现过大量锑多金属矿床(点)。目前随着浅部锑矿资源被开发殆尽,以往对中深部的找矿勘查仍未有新的进展,因此急需寻找一套快速有效的勘查方法,对该地找矿模型与预测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扩大资源量和找矿成果。本文以金银山锑多金属矿床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短波红外光谱技术(SWIR)对于金银山锑矿ZK3101、ZK2701钻孔岩心进行光谱扫描,厘定获得了金银山锑矿蚀变矿物种类、组合、波谱参数等信息,并划分出蚀变矿物分带,分析矿化与蚀变矿物分带之间的关系。金银山锑金矿主要蚀变矿物有云母类、绿泥石类、碳酸盐类等,其中绢云母化带与成矿关系密切。通过计算绢云母族矿物Al—OH光谱特征参数,发现矿化部位绢云母结晶度(IC值)与Al—OH 2200nm 特征峰吸收峰位值(Pos 2200)出现低值异常(IC<2, Pos 2200<2205 nm),可作为有效的示矿指标。认为应用短波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快速圈定锑金矿体,有效指导矿产勘查,降低找矿成本,提高勘查效率,实现找矿突破。  相似文献   
997.
HJ-1B 热红外波段在轨绝对辐射定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启金  闵祥军  傅俏燕 《遥感学报》2010,14(6):1219-1232
针对HJ-1B 红外相机(IRS)热红外通道特点, 利用青海湖辐射校正场进行HJ-1B 热红外绝对辐射定标, 提 出新的场地定标算法, 并通过实测数据和Landsat5-TM数据对不同定标系数进行真实性检验分析, 发现该场地定标 算法获得的系数比原始系数精度提高约0.6%—3%, 总体精度为1K 左右。研究结果表明文章提出的定标算法适用 于不具备观测冷空间能力的卫星传感器在轨绝对辐射定标, 得到的定标系数合理可靠。  相似文献   
998.
大别山沙村辉长岩中长石的结构水及其对岩浆演化的指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大别山沙村地区碰撞后辉长岩的化学组成和其中斜长石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结果。10个辉长岩从化学组成上分为两组,代表了两个不同的岩浆。斜长石普遍含有结构水,以OH-的形式存在,含量为213×10-6~658×10-6(H2O的质量分数)。结合大别山榴辉岩的数据来看,由长石中结构水含量推测的原始岩浆的富水特征可能与其源区中含有俯冲断离的榴辉岩有关。两组辉长岩中的长石都表现出水含量与全岩Mg#值的负相关关系,即随着结晶分异的进行,岩浆中的水含量在逐渐减少。这可能是由于角闪石的连续结晶和/或岩浆的去气作用造成的。沙村长石水含量与全岩Mg#值之间的相关性说明后期热液蚀变事件没有改变长石中的水,它们依然有效地保存了原始信息。  相似文献   
999.
利用Radon变换检测直线和连通域填充方法实现了全天空成像仪遮阳杆的重新塑造,剔除了遮阳杆对云量计算的影响。并运用了模板替换的方法,去掉全天空成像仪观测云图上旋转镜面外部的地物杂波干扰。使用上述方法在云图预处理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特别是针对由于强烈太阳光在遮阳杆上形成的亮斑,能够很好的剔除原图上的亮斑部分。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对产自湖北省恩施市双河硒矿鱼塘坝矿段氧化带中的极其少见的富铜亚硒酸盐矿物——蓝硒铜矿进行了详细的矿物学特征研究.蓝硒铜矿呈蓝色或天蓝色,透明,玻璃光泽,柱状晶体,一般颗粒非常细小,粒径大多在20~100μm,个别可>200μm.分散状,偶见穿插状、放射状聚晶体分布在碳质硅质页岩或粘土化火山碎屑岩的岩石裂缝中或岩层表面.与蓝硒铜矿共生矿物主要为星染状黄铁矿、微晶石英、伊利石、白云石和硒铜蓝等.利用电子探针(EMPA)和背散射电子衍射仪(EBSD)分析的蓝硒铜矿的化学组分表明,仅含Cu,Se和O元素,成分单一,其中SeO244.355%~49.778%(平均值47.684%),CuO37.419%~41.354%(平均值39.479%).计算的化学分子式为:Cu5.35~6.5[SeO3]5·6.2~9.95H2O,属于富铜的蓝硒铜矿,实际晶体化学式为:Cu[SeO3]·2H2O.蓝硒铜矿在显微镜下呈菱形横切面,平行消光,显示出正交晶系的光学特征.本文首次对蓝硒铜矿单晶体进行了“原位”拉曼光谱的测试分析,获得了清晰的拉曼谱线,其主要位移谱线为3506cm-1、3182cm-1、2917cm-1、1600cm-1、1328cm-1、814cm-1、727cm-1、555cm-1、378cm-1、288cm-1.蓝硒铜矿的傅里叶红外光谱主要特征吸收峰则与Sathi-anandan等(1964)合成的化合物相类似.根据蓝硒铜矿的产出地质特征、矿物组合和成矿环境条件,笔者认为蓝硒铜矿的形成是由于风化和淋滤富集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