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3篇
  免费   451篇
  国内免费   559篇
地球科学   3823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119篇
  2020年   137篇
  2019年   156篇
  2018年   120篇
  2017年   130篇
  2016年   119篇
  2015年   172篇
  2014年   201篇
  2013年   194篇
  2012年   187篇
  2011年   221篇
  2010年   171篇
  2009年   205篇
  2008年   167篇
  2007年   174篇
  2006年   157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135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91.
自动化地理信息综合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强调地理信息综合对于开发和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必要性的同时,阐述了区分模型综合和图像综合在新环境下的实用意义,并总结了欧洲和北美地区在自动化综合研究方面所作的主要努力。通过分析现阶段综合方法和编程语言的特点,指出了现有计算机综合系统由于缺乏专家知识而存在的缺陷和局限性,并相应地介绍和讨论了知识获取和表达的几种实用方法。最后,列举了开发未来高智能自动化综合系统应当注意的问题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992.
用专家系统技术实施居民地自动综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论述了利用现有地图数据库数据,运用专家系统中产生式规则表示知识的方法,对居民地要素进行自动综合,生成小比例尺地图上居民地数据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3.
采用相关平差算法计算导线网中每个观测值的多余观测分量和各类观测值的内可靠性指标,按统计假设检验理论构成观测值的粗差检测统计量,经过探查指出可能含有粗差的观测值。最后给出内可靠性分析的结果,并提出导线网设计和施测要点建议  相似文献   
994.
中国的特种精密工程测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大坝变形观测、波带板激光准直系统等特种精密工程测量方法,在工程与工业建设、大型建构筑物变形观测及抗灾减灾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和效益;阐述特种精密工程测量的成长道路,以及当前特种精密工程测量的热门话题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95.
本文目的在于描述热带湿润气候中局地天气预报的各种方法。文中所给的结果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996.
在分析1966年—1985年间太原盆地发生的14起震群序列资料的基础上。叙述了这些震群分布区的新构造特征、空间分布特征、震群活动区特征、震群迁移特征、震群的震源深度、震群所反映的现代局部应力场等。  相似文献   
997.
对华清温泉在水化观测中的干扰因素及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通过对观测资料、水文地质结构的分析,指出降水、排污、供水开采等因素,对泉点没有影响。得出只有本身不抽水时,井内形成的“滞留水”,对观测结果影响较大及He、Rn含量明显降低,O2含量增高,N2变化不大,CO2含量亦降低的结论。指出供电不足是形成滞留水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8.
彭树森 《内陆地震》1989,3(3):240-251
本文根据大气温度层结状态,讨论两种光电测距最佳观测时刻的理论。指出,在不稳定湍流状态下,更有利于获得高精度的观测值。  相似文献   
999.
Vertic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of three-dimensional wind velocity associated with an upper-tropospheric cold vortex-tropopause funnel system were observed by an MST radar in Japan (the MU radar). Marked changes of vertical velocity and horizontal wind direction were found between the inside and outside of the cold vortex. The vertical velocity activity outside the vortex was asymmetric; it was most active in a sector before the vortex. Unsaturated internal gravity waves in their generation stage contribute predominantly to the vertical velocity activity, suggesting that tropospheric occluded cyclones may be a possible source of middle-atmospheric gravity waves through the geostrophic adjustment process.  相似文献   
1000.
Marked wavelike variations of the lower stratospheric wind observed on 7–10 May, 1985 by an MST radar in Japan (by the MU radar) are analyzed assuming that they are induced by monochromatic internal inertio-gravity waves. These variations are mainly composed of two modes (periods: 22 and 24 hours), both of which have zonal phase velocities (C X ) slower than the mean westerly wind ().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zonal phase velocity shows thatC X above andC X below the tropopause jet stream, which is considered to be a vivid proof of wave selection due to the tropospheric mean flow and upward wave emission from the tropopause jet.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MU radar results and routine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s lead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marked waves appear when the jet stream takes a maximum wind spe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