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40篇
  免费   1211篇
  国内免费   2405篇
地球科学   8956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61篇
  2022年   186篇
  2021年   238篇
  2020年   233篇
  2019年   248篇
  2018年   203篇
  2017年   195篇
  2016年   222篇
  2015年   265篇
  2014年   413篇
  2013年   366篇
  2012年   321篇
  2011年   349篇
  2010年   320篇
  2009年   354篇
  2008年   342篇
  2007年   360篇
  2006年   340篇
  2005年   353篇
  2004年   351篇
  2003年   329篇
  2002年   343篇
  2001年   362篇
  2000年   286篇
  1999年   180篇
  1998年   223篇
  1997年   203篇
  1996年   183篇
  1995年   172篇
  1994年   180篇
  1993年   132篇
  1992年   121篇
  1991年   141篇
  1990年   100篇
  1989年   76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0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2年   2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21.
通过对“95.8”大暴雨过程的全面技术总结,揭示了多种尺度系统间相互作用对产生大暴雨过程的贡献,并指出了云团的发生及其发展源于北方冷空气和南方低空急流持续影响所形成的两个中间尺度垂直环流。  相似文献   
922.
贵州与印度的夏季风的异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季风作了气象科学的一个重要课题,许多人都作了大量研究,中国和印度均处于季风区,印度季风和中国季风的研究已作了大量研究,揭露了不少事实,但中国季风的研究多指我国的东部,而贵州位于我国西南部,地处东亚季风和印度季风之间的过渡区,因此,对贵州省的论及较少,从气候的角度出发,把贵州和印度的季风的某些特征量,如降雨、风、环流等进行对比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贵州和印度夏季风的主要异同。  相似文献   
923.
新疆近40年来的冬春气温变化和环流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1951-1989年近40年的气象资料,采用等级气温方法,对新疆冬春季气温异常时空变化和冬暖环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冬、春季气温变化有明显的阶段性,主要表现为50年代偏冷;60年代前期偏暖;后期偏冷;70年代偏暖;近十年整个时期温度偏高.南疆的分布趋势和北疆近似,其振幅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924.
本通过对鸭子河构造已钻6口深井的钻井评价,集合历年勘探生产及地质综合研究所取得的若干重要成果认识,分析了鸭子河构造的成藏背景及圈闭类型,并强调现今鸭子河构造不同段落,不同幅度的局部隆起与油气富集关系,最后指出,鸭了河构造牛石坡高点,隆丰高点具备大型气田的勘探规模,是深层须家河组油气勘探目标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925.
北极河流径流量变化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最新的北极径流资料(R-arcticNET V3.0和Arctic RIMS),对进入北冰洋的4条主要河流的季节及年代际变化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入海径流在4-6月的大幅增加主要是由气温达到融点后积雪融化造成的,降水的作用次之。总的来说,欧亚区域在过去的70年里入海径流量是增加的,而北美区域在近30年里入海径流量是减小的,但注入北冰洋的径流总量是增大的。值得注意的是入海径流的年代际变化在不同季节增减趋势显著不同,夏季和秋季径流量减小,而其他两个季节径流量增大。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入海径流变化的一些气候因子,结果表明:北大西洋涛动(北太平洋指数)与欧亚(北美)区域的冬、春季径流量存在正相关。春季气温与春季径流量呈正相关,而与夏季径流量呈负相关。降水与径流量基本上为同步正相关。春季积雪覆盖面积与春季径流量为负相关,而与夏季径流量为正相关,夏季积雪覆盖面积与夏季的径流量为正相关。  相似文献   
926.
文章简述了地理信息系统市场的概念、地理信息系统市场及其国际发展背景、地理信息系统市场增长率的估计值。  相似文献   
927.
李烁  王慧  王利勇  于翔舟  杨乐 《遥感学报》2018,22(3):450-457
针对Mask匀光法对低通滤波器及其尺寸参数依赖的问题,提出一种变分Mask自适应匀光算法。根据影像自身的先验信息,结合Mask数学模型构造变分能量函数,分别利用各向异性和各向同性全变分正则项约束理想影像和背景影像,采用分裂Bregman方法交替迭代求解,可同时获取最优化背景影像和理想影像。利用3幅光照不均匀的遥感影像进行实验并与3种不同滤波尺寸的Mask匀光法进行了比较,本文方法在目视效果和定量评价指标上均呈现明显的优势,在消除亮度不均的同时能够保持影像的纹理和细节信息。  相似文献   
928.
中中新世气候转型(14.2~13.9 Ma)是全球联动的一个快速气候变化事件,冰盖、洋流和碳循环均发生显著变化,厘清其驱动机制对理解新生代全球变冷有重要意义。对此已有研究提出2种假说:一种重视洋流重组,另一种则突出碳循环的重要性,但二者都无法完美解释中中新世气候转型的种种现象。实际上,冰盖—洋流—碳循环三者形成耦合的系统,共同造成地球气候变化。综合已有的地质记录,两类机制均导致深部大洋碳储库增大,大气p CO2降低,并进一步促进气候变冷和冰盖增长,表明不同子系统之间的耦合作用引起气候突变。相较于碳循环过程和冰盖变化,学术界对中中新世气候转型期间洋流变化的了解较少,特别是南大洋和太平洋深部水团。未来的研究应聚焦于深部太平洋的洋流变化,以便更全面地完善对中中新世气候转型的理解。  相似文献   
929.
山地冰川因具有高反照率、冰川风、逆温层及高值降水等特征而形成了独有的局地微气候,尤其是作为高值降水中心,对径流变化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祁连山中段北坡摆浪河21号冰川末端(海拔4 350 m)2020年9月2日—2021年8月28日的气象观测资料,开展了微气象特征分析,与临近不同海拔、下垫面的同期降水以及祁连山典型冰川区降水进行了比较,并对最大降水事件过程开展环流成因分析。研究发现:摆浪河21号冰川区气温超过0℃的天数有84 d,集中在5—9月;冰川风盛行,不同于其他冰川区的山谷风循环;天气主要以多云为主;入射与反射短波辐射月最大值分别出现在5月和4月。摆浪河21号冰川降水主要集中在4—8月,降水频次和强度均随着云量的增加而增加。观测年最大降水事件(2021年7月25—27日)属于局地对流降水,中高纬西北-东南向水汽输送为降水区提供了大量水汽;低层辐合和高层辐散、层结不稳定造成了强烈的暖空气上升,加之降水区位于槽后脊前不断有冷空气输入,冷暖交汇促使降水发生。  相似文献   
930.
造山带背景铜镍矿床以富水为主要特征,但水(流体)在成矿中的作用以及其对岩石的改造过程仍不明确。本文以黄山南铜镍矿床为例,通过辉橄岩和橄辉岩等超镁铁岩的蚀变矿物组合和H-O同位素变化规律,限定蚀变过程与流体性质及来源。黄山南超镁铁岩原生矿物主要有尖晶石、橄榄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和少量填隙状角闪石、云母,蚀变矿物有角闪石(浅闪石、阳起石、透闪石、普通角闪石以及镁闪石)、滑石、绿泥石和蛇纹石等。根据岩石结构与蚀变矿物比例,将超镁铁岩分为弱蚀变、中等蚀变和强蚀变3类。蚀变矿物组合与角闪石成分指示超镁铁岩经历了高温蚀变阶段(>700℃),形成了镁质闪石+滑石+绿泥石;中温蚀变阶段(700~550℃)和低温蚀变阶段(<550℃),分别形成了钙质闪石+滑石+绿泥石+蛇纹石与滑石+碳酸盐+蛇纹石的矿物组合。蚀变岩石普遍以中低温蚀变为主,可能与中低温阶段的叠加-改造作用相关。岩石随蚀变程度增加,Si、Na、K、Mn等主量元素和Rb、Ba等微量元素呈现明显降低趋势,表明大多数元素在流体改造过程中从岩石中迁出,说明蚀变过程为开放体系。中-强蚀变岩石中,硫化物矿物边部的形态呈锯齿状,但主体仍为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