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61篇
  免费   1609篇
  国内免费   1683篇
地球科学   14053篇
  2024年   118篇
  2023年   419篇
  2022年   454篇
  2021年   547篇
  2020年   424篇
  2019年   567篇
  2018年   343篇
  2017年   329篇
  2016年   370篇
  2015年   473篇
  2014年   747篇
  2013年   608篇
  2012年   720篇
  2011年   696篇
  2010年   626篇
  2009年   627篇
  2008年   870篇
  2007年   709篇
  2006年   548篇
  2005年   489篇
  2004年   440篇
  2003年   338篇
  2002年   223篇
  2001年   259篇
  2000年   260篇
  1999年   247篇
  1998年   221篇
  1997年   223篇
  1996年   199篇
  1995年   177篇
  1994年   180篇
  1993年   151篇
  1992年   155篇
  1991年   117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66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5年   4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40年来广东省雨量、暴雨随气候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对广东省大量雨量站多年的资料分析,指出降雨量的年际变幅有变大的趋势,汛期雨量有逐步增加而非汛期雨量有逐步减少的趋势,日暴雨在区间[50mm,100mm)的频次会有所增加,且变幅波动较大.也统计了全省各分区的雨量情况.  相似文献   
992.
993.
北京平原区浅层地温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大量钻孔测温资料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平原区浅层地温场分布特征,对影响浅层地温场的多种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该区20~300 m深度内平均地温梯度为7.2℃/100 m,高于北京深部(基岩)地温梯度2.5~3.0℃/100m,大地热流值为66.35~84.14 mW/m2,较高的热流值显示岩石圈相对较薄且存在隐伏断裂。该区现今浅层地温场与深部地温场联系密切,形态分布与平原区重要隐伏活动断裂走向基本一致,主要受新构造运动控制,地下水、岩土体岩性及结构是浅层地温场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94.
长沙市是湖南省地质灾害的多发区之一。地质灾害不仅造成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而且对当地的投资环境乃至社会的持续发展都构成严重威胁。在介绍了长沙市的区域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阐述了研究区内的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地面塌陷、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和形成条件的基础上,全面分析研究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并结合当地经济条件与地质灾害现状,给出了较为切实可行的地质灾害防治对策,为长沙市的防灾、减灾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5.
煤矿区地质灾害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煤炭资源丰富,分布于六大煤矿区,主要煤矿119个。煤矿区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等。各类灾害造成居民住房、学校、道路、水利、电力等设施和土地资源的破坏。煤矿区地质灾害已成为阻碍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论述煤矿区地质灾害对新农村建设影响的基础上,初步制定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提出煤矿塌陷区新农村建设中村庄选址对策。  相似文献   
996.
新疆且末县迪木那里克铁矿床地质特征与找矿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且末县迪木那里克铁矿床位于阿尔金山南缘大断裂东南侧。通过大量的野外地质工作和室内分析,发现矿体严格受地层控制,产于长沙沟构造蛇绿混杂岩带之中,赋矿岩石以千枚岩为主,属于沉积变质型磁铁矿矿床。初步确定矿区存在一个大的向斜构造,已对主矿体(F e36、F e37)进行了工程控制,新增资源量3 003万t。矿体向深部和外围的延伸情况还未完全控制,而且矿区外围存在大量航磁异常有待进一步查证。说明该矿找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997.
四川盆地南部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一段台内鲕滩的主控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盆地飞仙关组台缘鲕滩气田的发现,激励了人们重新认识台内鲕滩的发育分布规律及其勘探前景。根据野外露头及钻孔资料的分析,认为四川盆地南部飞仙关组一段的台内鲕滩具有发育向上变浅序列、单滩体厚度一般小于3m、横向连续性较差的特征。着重分析了沉积期古地貌、古水深、海水动荡程度以及古海平面相对升降变化对台内鲕滩的控制作用,并把滩体的发育阶段分为雏滩期(低速建造期)、滩核期(高建造期)及衰亡期3个阶段。结果表明,在缓慢等效的海退过程中,处于高能沉积界面附近的水下古高地有利于台内鲕滩的形成,继承性的泸州古隆起核部是区内有利的滩体发育区,形成的台内滩体具有一定的厚度规模和较大的分布面积。这一认识可为该区飞仙关组台内鲕滩的下一步勘探提供必要的地质支持。  相似文献   
998.
为探讨塔里木盆地轮古东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层发育的控制因素和寻找有利储集层的分布规律,作者分析了近几年该区的油气勘探资料,恢复了研究区的构造演化历史。研究结果表明,构造活动所引起的地层抬升、变形以及断裂作用对于碳酸盐岩形成岩溶型储集层及改变储集层原有物性起着建设性作用;优势沉积相的平面展布控制研究区油气藏的分布;加里东期存在2套风化壳岩溶,这2套岩溶制约了与岩溶有关的储集层分布,主要分布在表层岩溶至水平潜流带区域。根据碳酸盐岩储集层发育的控制因素,预测了有利储集层的分布,认为有利区带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内2条大的走滑断裂以及桑塔木断垒带附近。  相似文献   
999.
1000.
王宏  商志文  李建芬 《地质通报》2010,29(5):627-640
以渤海湾泥质海岸带为例,从形态和地层证据2个方面总结了全新世岸线变化与海洋作用对该地区海岸带发育的影响。中全新世以来千年级别的岸线变迁至少以6次停顿(形成贝壳堤和泥质岭地)和岸进的交替为特征。过去130年间10年级别的岸线变化分为4个阶段,显示了"小冰期"结束后随气温上升而发生的岸线自然蚀退是如何逐渐被人类活动(特别是2000年以来的围海造陆)所取代的。全新世海相沉积中发现的9个峰值期和晚全新世的7次风暴驱动事件,表明了研究区泥质海岸带增强的海洋影响。这些结果提供了一条经由地质背景认识现代泥质海岸带过程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