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38篇
  免费   4284篇
  国内免费   2087篇
工业技术   42809篇
  2024年   135篇
  2023年   487篇
  2022年   939篇
  2021年   1119篇
  2020年   1247篇
  2019年   1067篇
  2018年   1075篇
  2017年   1296篇
  2016年   1482篇
  2015年   1553篇
  2014年   2294篇
  2013年   2336篇
  2012年   2935篇
  2011年   2992篇
  2010年   2057篇
  2009年   1894篇
  2008年   1765篇
  2007年   2262篇
  2006年   2227篇
  2005年   1796篇
  2004年   1568篇
  2003年   1433篇
  2002年   1165篇
  2001年   1143篇
  2000年   924篇
  1999年   735篇
  1998年   501篇
  1997年   417篇
  1996年   348篇
  1995年   284篇
  1994年   264篇
  1993年   205篇
  1992年   177篇
  1991年   156篇
  1990年   108篇
  1989年   86篇
  1988年   54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40篇
  1985年   54篇
  1984年   44篇
  1983年   34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6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4篇
  1973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River Bifurcation Analysis by Physical and Numerical Modeling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the framework of a river regulation design of the Po River Delta (Northern Italy), a study on a large physical model of the bifurcation Po di Goro-Po di Venezia was conducted with the main objective of determining the discharge subdivision rate at the river node, in order to assess the inflow conditions in the Po di Goro River for flood risk analysis. In this context, a two-dimensional depth averaged numerical model was tested against measured values, with reference to the prototype. In this paper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the results is reported in order to highlight the applicability of numerical models in comparison with physical ones in river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42.
阐述了粉煤灰超细玻珠复配轻集料在固井低密度水泥浆中对其流变性能、强度、质量均匀性以及密度的影响和作用机理。表明该复配轻集料可以明显改善水泥浆的流动性、保水性以及水泥与高效外加剂的相容性,水泥石抗压和抗折强度有显著改善,水泥浆具有良好的质量均匀性,用该集料配制的超低密度水泥浆能满足固井要求,并由此提高固井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43.
新场气田致密低渗透气藏重复压裂工艺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场气田蓬莱镇组气藏由于储层致密、渗流条件差,单井自然产能低,所以多数气井必须进行压裂改造才能投产,但由于受储层致密和其它多种因素的影响,压裂增产有效期较短,针对这种情况,进行了气井重复压裂工艺技术的理论计算和现场应用研究,初步形成了一套包括储层评估、重复压裂潜力井优选、重复压裂造缝机理研究、优化重复压裂施工及配套工艺和压后评估的气井重复压裂技术。现场试验表明,对具有潜力的压裂失效气井采取重复压裂措施,能取得较好的增产效果。气井重复压裂技术的形成和推广,将有效提高川西地区各气藏的开发水平,同时也为类似致密碎屑岩气藏的开发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44.
氧对聚合物污水溶液黏度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45℃下对溶解氧对聚合物污水溶液表观黏度(170 s-1)的影响作了全面的实验研究。采油污水取自大庆采油二厂,矿化度4013、Fe3+、∑Fe、SO42-分别为0.2、1.09、.6 mg/L。厌氧实验操作和测试均在Bactron 1.5型厌氧室中进行。污水中SRB菌数随放置时间延长而增加,厌氧条件下增速远大于曝氧条件下的增速,放置7天时菌数相差6~600倍。用脱氧和含氧加盐蒸馏水配制的抗盐型和功能型聚合物溶液的黏度,均随放置时间延长(1~10天)而减小,脱氧溶液的黏度总是明显大于含氧溶液。0.5 g/L超高分聚合物溶液在厌氧和曝氧条件下放置时,黏度随放置时间延长而减小,分别由1天时的22.2和28.8 mPa.s减至60天时的2.7和3.4 mPa.s,曝氧条件下的黏度总是大于厌氧条件下的黏度;加入甲醛杀菌剂使溶液黏度的减小趋缓,60天时为8.9和9.6 mPa.s;在4~8mg/L范围改变含氧量,当含氧6 mg/L时放置2~40天时的黏度均最大,40天时为18.2 mPa.s。6 mg/L为污水的合理曝氧量。分析了聚合物降解、SRB菌作用、杀菌剂作用等机理。表6参10。  相似文献   
45.
石油沥青60℃动力粘度测定影响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粘度是表征沥青稠度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论述石油沥青粘度测定法(真空毛细管法)中毛细管的选择、温度、真空度、取样量等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及试验过程中的其它注意事项,表明了在测定石油沥青的60℃动力粘度时,必须严格按照试验方法的要求进行测定,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6.
针对宝浪油田宝北区块低孔低渗油藏地质特征以及油层层数多、分布井段长、部分零散层动用难度大等问题 ,研究了宝北区有效厚度、油层层数、单井产能及单井控制地质储量等层系划分与组合的技术经济界限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宝北区层系划分与组合优化论证 ,最终优选出宝北区开发层系  相似文献   
47.
低温低渗透砂岩油藏窜流大孔道深部封堵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所用堵剂为高强度的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交联凝胶SAMG-1,由<6%淀粉、4.5%-5.5%丙烯酰胺、0.003%-0.006%交联剂组成,35℃成胶时间受淀粉和交联剂用量控制,为18-20小时以上,成胶前黏度-100 mPa.s。该堵剂具有长期稳定性,在储层岩心中注入深度15 cm的堵剂,在35℃候凝48小时后及老化90天后,封堵强度分别为0.61和0.59 MPa/cm,封堵率分别为98.6%和98.1%。该堵剂优先进入高渗层,注入0.5 PV并成胶后,2组双填砂管组成的模型低、高渗管渗透率保留率分别为68.4%、0.7%和69.4%、0.0%。吉林扶余油田西一区+15-8.2区块有水井6口,油井13口,含水率达91.5%,注入水最快在5天内到达油井。报道了该区块整体深部调剖封堵窜流通道的情况,详细叙述了+15-9.2井施工中通过注入压力和井底回压控制注入流量,使堵剂陆续进入原生和次生孔道的工艺作业,该井设计注入堵剂92 m3。6口水井整体调剖后,油井产液量差别减小,产油量增加,有效期已超过了9个月,共增油843 t,含水平均下降3.87%。图7表1参8。  相似文献   
48.
吐哈油田部分区块地层压力系数小于0.9,常规水基压井液对储层伤害大,若使用油基压井液成本高,环境污染严重。通过实验优选出了一种低密度水基微泡沫压井液。该压井液具有密度低、泡沫强度高、稳定性好、携砂能力强等优点。现场应用表明,低密度微泡沫压井液稳定时间大于48 h,密度在0.70~0.99 g/cm3之间可调,抗油污染能力强,抗油大于8%,抗温在100℃以上,岩心污染后渗透率恢复值大于80%;并且施工方便,成本低,具有储层保护能力,使用微泡沫压井液的井表皮系数在0.20~2.34之间。  相似文献   
49.
低光照和抗晕CCD的设计和制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坤 《半导体光电》2003,24(2):91-93,96
针对帧转移可见光CCD低光照响应、抗电晕能力和动态范围,较详细讨论了CCD光响应灵敏度、动态范围和抗电晕的设计与计算。设计的具有抗晕功能CCD,采用2μm工艺制作,达到了设计技术指标要求,满足了工程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50.
The exactness and stability of the Wilkins method i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stress-strain state of axisymmetric anisotropic elastic shells, including thick-walled ones, have been studied for different values of artificial viscosity, pulse load rise and fall time, and different deformation process durations. A comparison of numerical calculations, performed by means of an application software package developed by V. A. Romashchenko on the basis of the Wilkins method,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known numerical data, and with calculations using the computation kernel LS-DYNA 3D has been carried ou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