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55篇
  免费   1641篇
  国内免费   1527篇
工业技术   19623篇
  2024年   80篇
  2023年   302篇
  2022年   354篇
  2021年   382篇
  2020年   389篇
  2019年   432篇
  2018年   229篇
  2017年   330篇
  2016年   384篇
  2015年   499篇
  2014年   837篇
  2013年   762篇
  2012年   930篇
  2011年   1107篇
  2010年   1165篇
  2009年   1416篇
  2008年   1805篇
  2007年   1819篇
  2006年   1534篇
  2005年   1214篇
  2004年   957篇
  2003年   613篇
  2002年   396篇
  2001年   273篇
  2000年   243篇
  1999年   235篇
  1998年   173篇
  1997年   162篇
  1996年   120篇
  1995年   101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65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文猛  张释如 《包装工程》2022,43(21):162-168
目的 为了解决目前三维数据隐藏算法不能兼顾无失真和盲提取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完全无失真的三维网格模型数据隐藏盲算法。方法 首先使用混沌逻辑映射选择嵌入与提取模式,保证数据的安全性。然后利用面元素重排,完全不会造成三维模型失真的性质,通过不同嵌入模式规则对三角面元素进行重排,以嵌入秘密数据。接收端则可根据相应的提取模式规则提取秘密数据。结果 仿真结果与分析表明,该算法不会对三维模型造成任何失真,嵌入容量为每顶点2比特,且能抵抗仿射变换攻击、噪声攻击和平滑攻击等。结论 这种三维数据隐藏盲算法无失真,容量大、安全性高、鲁棒性强,适用于三维载体不容修改的情形,如军事、医学、秘密通信和版权保护等。  相似文献   
2.
3.
近年来,基于稀疏表示的DOA估计方法已经被广泛提出,这些方法都需预设离散的网格点,而实际信号来波方向在空间域内具有随机性,任何来波方向都是等概率出现,很有可能信号的来波方向不在网格上,因而会存在网格误差,使DOA估计结果产生较大偏差。为提高DOA估计精度,本文提出了非网格的DOA估计模型。同时,为提高测向自由度,本文应用由两个均匀线阵组成的互质阵列,并且将两个均匀线阵平行放置在同一平面。通过将两均匀线阵的互协方差矩阵向量化成互协方差矢量,可得到一维虚拟扩展的接收数据矢量,并且在稀疏表示框架下应用相应的稀疏恢复算法恢复出跟DOA参数相关的向量,从该向量中得到唯一的并且自动配对的二维DOA估计参数。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文算法较传统算法具有更好的DOA估计性能。  相似文献   
4.
《现代电子技术》2019,(5):135-140
针对含风电的电力系统受到扰动后发生严重的系统同步问题,提出基于Kuramoto模型的网络耦合聚类同步方法。应用图论理论建立电力网络收缩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Kuramoto耦合振子模型电力系统等值模型,并提出基于动态耦合强度的电力网络聚类算法,该方法在系统发生扰动后能够快速、准确地将系统内振子的同步状态进行聚类。通过含有风电场的39节点新英格兰系统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通过聚类后各机群分析可以更清晰地了解电网的同步状态,避免系统进一步崩溃。  相似文献   
5.
基于网格曲面特征线的稀疏分布,提出一种优化的特征线提取算法。对于给定的网格,在每个面上计算一个值或向量作为输入。对输入的度量建立L_0优化模型,使其在网格边上的跃变尽可能少且优化前后的变化较小。给出基于变量分裂技术与罚函数方法的交替方向优化算法,并引入一种迭代的策略提升解的稀疏性,以取得更高质量的特征线。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提取网格曲面的特征线,与Crest lines算法、变分算法等相比,提高了特征线提取的质量和带噪数据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6.
7.
《数字通信》2004,(23):23-23
取消B GVGA屏幕和T Vout接口.可以看作是V4900的简化版。  相似文献   
8.
网格技术     
王晓海 《电信快报》2006,(10):44-46
<正>20世纪末人类获取得最大财富是Internet,20世纪末人类最惊心动魄的发现也是Internet!短短的几十年,互联网给人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自身也走过了三个里程碑。传统的互联网是将世界上的计算机硬件连通,而Web实现了网页的连通,将各种信息资源联结起来,由硬件相连的因特网向网页相联的万维网的过渡,互联网的发展跨越了两大里程。而21世纪初出现的网格技术则是互联网发展的第三大里程碑,也可以称为互联网发展的第三大浪潮。  相似文献   
9.
吴山  余以胜 《信息技术》2006,30(12):156-159
对网格环境下基于本体的专家系统(Expert System)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构建在通用知识网格(Universal Knowledge Grid,UKG)和开放网格业务体系结构(Open Grid Services Architecture,OGSA)基础上的专家系统模型。为网格环境下创建大规模分布式基于本体知识库体系的专家系统提供了参考模型。  相似文献   
10.
龚强 《信息技术》2006,30(8):1-6
访问网格(AG)是网络、计算能力和交互资源的整体。目前,第一代AG已经发展并形成有史以来最大的群体协作试验床。但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用户对A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需要普及。为此,Rick Stevens和Futures实验小组充分考虑Web和P2P设计了下一代AG2结构,并重点对虚拟场所服务、安全性、工作空间对接、节点管理、异步协作进行了研究。AG将向使用了几十年的桌面应用模式提出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