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29篇
  免费   4344篇
  国内免费   19373篇
生物科学   53646篇
  2024年   440篇
  2023年   1162篇
  2022年   1886篇
  2021年   1920篇
  2020年   1836篇
  2019年   2132篇
  2018年   1448篇
  2017年   1390篇
  2016年   1377篇
  2015年   1845篇
  2014年   2783篇
  2013年   2269篇
  2012年   3301篇
  2011年   3319篇
  2010年   2730篇
  2009年   2894篇
  2008年   3061篇
  2007年   2919篇
  2006年   2728篇
  2005年   2334篇
  2004年   1787篇
  2003年   1537篇
  2002年   1369篇
  2001年   1324篇
  2000年   1214篇
  1999年   752篇
  1998年   338篇
  1997年   240篇
  1996年   155篇
  1995年   175篇
  1994年   121篇
  1993年   104篇
  1992年   104篇
  1991年   88篇
  1990年   66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57篇
  1987年   53篇
  1986年   54篇
  1985年   74篇
  1984年   55篇
  1983年   32篇
  1982年   74篇
  1981年   2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1篇
  1950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优化聚唾液酸发酵过程的搅拌转速.方法:比较不同搅拌转速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K235分批发酵生产聚唾液酸过程的影响.结果:根据发酵前、后期菌体细胞比生长速率和聚唾液酸比合成速率达到最大值所需搅拌转速的不同,提出了两阶段搅拌转速控制策略:发酵前期(0~15h)控制搅拌转速500r/min,发酵中后期控制搅拌转速700r/min.结论:两阶段搅拌转速控制策略使聚唾液酸产量达到3 966mg/L,比恒定搅拌转速500r/min和700r/min分别提高了31.8%和49.3%.将两阶段搅拌转速控制策略与分批补料发酵技术结合,聚唾液酸产量提高到5 108mg/L,山梨醇的转化率达到0.12g/g.  相似文献   
92.
报道了中国肿足蕨科一新记录属——翼囊蕨属(Didymochlaena Desv.)。该属为泛热带分布的单型属,在中国为首次记录。本文结合原始文献对该属及其折囊蕨种的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93.
树木花期预报在林果、养蜂、园林和旅游业等方面有很大的实用价值。该文以大山樱(Prunus sargentii)为例,探讨通过花芽形态测量进行花期预报的新方法。通过1998~2000年对北京玉渊潭公园大山樱进行的数据采集和处理,建立了线性和指数两种预报模型。2002年的试报检验表明,采用3株的观测数据,并利用3日滑动平均的方法,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后所作的预报,误差在3 d以内的预报达80%以上;2003年连续测报的平均误差,模型1为1.6 d,模型2为2.1 d。这一树木花期预报的物候学新方法,简便易行、建模周期短、预报精度高,在春季芽膨大后,直至露瓣期之前,可以逐日连续发布预报。  相似文献   
94.
间隙连接蛋白 31 (connexin31 , Cx31) 是间隙连接蛋白 (connexin) 家族的一员,目前对于 Cx31 的功能及其调节方式知之甚少 . 采用固相多肽合成的方法合成 Cx31 羧基端一个多肽片段 (250~266) ,经 HPLC 纯化后偶联到匙孔血蓝蛋白,免疫新西兰雄兔后采血检测、并纯化、经蛋白质印迹、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免疫沉淀证实得到的抗体为特异性抗 Cx31 的抗体 . 运用制备的抗 Cx31 多克隆抗体免疫沉淀, 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PAGE) 分离,蛋白质条带回收,蛋白质胶块酶解, Q-TOF 质谱分析,数据库扫描筛选可能相互作用蛋白,运用抗体 pull-down 实验,筛选到可能相互作用蛋白 annexin Ⅱ,经过免疫共沉淀、细胞免疫共定位等实验证实 annexin Ⅱ与 Cx31 相互作用 .  相似文献   
95.
Fine root production and turnover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regulating carbon (C) cycling in terrestrial ecosystems. In order to examin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root production and turnover, a field experiment with increased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had been conducted in a semiarid temperate steppe in northern China since April 2005. Experimental warming decreased annual root production, mortality, and mean standing crop by 10.3%, 12.1%, 7.0%, respectively, while root turnover was not affected in 2006 and 2007 by the warming. Annual root production and turnover was 5.9% and 10.3% greater in the elevated than ambient precipitation plots. Changes in root production and mortality in response to increased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could be largely attributed to the changes in gross ecosystem productivity (GEP) and belowground/aboveground C allocation. There were significant interactive effects of warming and increased precipitation on root productivity, mortality, and standing crop. Experimental warming had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on the three root variables (root production, mortality, standing crop) under ambient and increased precipitation, respectively. Increased precipitation stimulated and suppressed the three root variables in the unwarmed and warmed subplots, respectively. The positive dependence of soil respiration and ecosystem respiration upon root productivity and mortality highlights the important role of root dynamics in ecosystem C cycling. The nonadditive effects of increased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on root productivity, mortality, and standing crop observed in this study are critical for model projections of climate–ecosystem feedbacks.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carbon allocation is a focal point for future research and that results from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s should be treated with caution because of factor interactions.  相似文献   
96.
在Vandermeer的昆虫矩阵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吸收状态的昆虫种群矩阵模型。并且导出了k步吸收状态与转移状态的矩阵表达式,将有助于昆虫种群动态的研究.  相似文献   
97.
笔者于1992~2003 a对鲁北沿海蝗区的蝗虫天敌-蜘蛛类群,进行了大田调查与定点系统调查.鲁北沿海蝗区蜘蛛隶属6科9属14种.明确了蜘蛛类群的消长动态,并对优势种星豹蛛Pardosa astrigera 进行了系统观察,明确了其生活史和习性.并提出了保护利用措施.  相似文献   
98.
旱麦草属种质资源的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s)分析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利用31个10bp随机引物对来自我国新疆和中东地区的11份旱麦草属种质资源材料以及两个普通小麦亲本和1个普通小麦与东方旱麦草的远缘杂种后代进行了RAPD分析。对扩增形成的321条谱带进行的研究发现,该属植物在新疆地区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同时还将1个根据形态性状定名为光穗旱麦草的样品修正为东方旱麦草。研究还揭示出旱麦草属与普通小麦之间有明显的遗传分化,并发现四部体光穗旱麦草的两个基因组分别来自二  相似文献   
99.
植物叶片衰老与氧化胁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片衰老是叶片生长发育进程中的最后阶段,与活性氧伤害有着密切的关系。介绍了植物叶片衰老过程中活性氧产生及清除系统的变化,讨论了对水分胁迫与氧化胁迫的交叉抗性,并对下一步的研究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0.
PM2.5和PM10已成为我国大部分城市空气的首要污染物.本文通过分析南昌市2013—2015年的空气PM2.5和PM10质量浓度、气象因素、交通流量的监测数据,探讨了空气颗粒物污染的时空动态规律以及气象、交通对颗粒物浓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2013、2014、2015年,南昌市PM2.5浓度(70.92 μg·m-3>53.70 μg·m-3>43.65 μg·m-3)、PM10浓度(119.72 μg·m-3>86.11 μg·m-3>73.32 μg·m-3)逐年降低,并呈现出夏季低(PM2.5和PM10平均浓度分别为36.74、69.20 μg·m-3)、冬季高(PM2.5和PM10平均浓度分别为74.29、111.64 μg·m-3)的季节动态和由城市中心向郊区递减的城乡梯度变化; PM2.5/PM10值(0.595>0.584>0.557)逐年降低,并且表现出城市中心高、城市边缘低的空间分布格局;PM2.5、PM10浓度受到多种气象因素的影响,与气压、温度、相对湿度、风速、降水量、日照时数显著相关,各种气象因子对PM2.5、PM10浓度的影响存在差异;车流量会显著提高周边PM2.5浓度,但对PM10浓度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