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9篇
  免费   301篇
  国内免费   1344篇
生物科学   4124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149篇
  2020年   140篇
  2019年   145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105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186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234篇
  2011年   234篇
  2010年   222篇
  2009年   218篇
  2008年   240篇
  2007年   233篇
  2006年   242篇
  2005年   193篇
  2004年   159篇
  2003年   136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1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 毫秒
161.
骨组织工程基质材料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组织工程是目前公认的最有可能在临床取得实际效益的研究领域之一,而细胞外基质材料的选取又是骨组织工程的关键。本文从材料的选择,制备方法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较系统的综述,并对当前基质材料研究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2.
在真核细胞中,除了线粒体和叶绿体ATPase的功能是合成ATP外,其余部位ATPase是水解ATP以获取生物能量的代谢酶,在生物体细胞内广泛存在。探索ATPase在细胞中的分布状态是研究细胞生理状态的一种重要手段。ATPase在细胞中的多少可反映出细胞当时的生活状态,这一特征已被初步用于探索小麦和水稻雄性不育的细胞生物学研究中,希望通过比较可育花药和不育花药中ATPase的分布差异寻找雄性不育的机理,发现  相似文献   
163.
以辣椒子叶为外植体,比较不同浓度BA和IAA激素组合对辣椒再生芽诱导的差异,利用筛选出的高效芽诱导培养基为基础,研究了赤霉素、芽诱导时间、培养基有机成分、不同激素组合和品种等因素对辣椒不定芽伸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辣椒子叶再生能力不同,BA3.0mg·L-1+IAA0.5mg·L-1的激素配比对不定芽诱导频率最高;不定芽的伸长百分率随着GA3浓度的增加而增加,GA3的适合浓度为1.0~2.0mg·L-1;不定芽诱导时间对不定芽的伸长有一定的影响,诱导21d的不定芽,其伸长频率明显高于诱导14d的不定芽;B5有机成分在辣椒不定芽的伸长中效果优于MS有机成分;激素组合对不定芽伸长有一定的影响,Zeatin+GA3激素组合对伸长效果最好,BA+IAA+GA3伸长效果较好,BA+PAA(苯乙酸,phenylaceticacid)+GA3伸长效果次之;不同品种辣椒不定芽的伸长能力有一定差异,楚风和苏椒五号再生芽伸长能力最佳。与IAA和NAA相比,IBA对再生芽生根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4.
介绍了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分析了该系统在设计、运行中出现的安全性、实效性和规范性等方面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5.
目的:通过膜表面修饰改造技术构建工程化外泌体(engineered exosomes,enExos),并以此介导巨噬细胞特异性清除膜表面富含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肿瘤外泌体。方法:利用表面展示技术获得膜表面展示趋化因子(chemokine 8,CXCL8)的外泌体,同时在其磷脂双分子层上修饰EGFR核酸适配体制备工程化外泌体;纳米颗粒跟踪和纳米粒度电位分析enExos的尺寸、电位;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活力;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enExos与高表达EGFR的肿瘤外泌体的特异性结合;荧光成像技术及流式细胞术分析探究enExos靶向趋化巨噬细胞吞噬高表达EGFR的肿瘤外泌体。结果:成功构建膜表面展示EGFR与CXCL8的工程化外泌体,enExos可以特异性识别并捕获高表达EGFR的肿瘤外泌体,同时利用其趋化因子CXCL8特异性靶向巨噬细胞膜表面趋化因子受体CXCR1/CXCR2,刺激巨噬细胞对肿瘤外泌体的捕获及清除。结论:工程化外泌体促进了特定肿瘤外泌体的清除,为后续深入研究工程化外泌体抑制癌症转移的作用奠定基础,并期望为癌症转移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6.
为探究金针菇的密码子偏好性,挖掘高表达基因的特征信息,以金针菇基因组及转录组数据为材料,分析金针菇的密码子偏好性及其影响因素,并对发育阶段高表达基因进行功能注释和顺式元件分析。分析表明,金针菇高表达基因表现出较强的密码子偏好性,且其偏好密码子多以胞嘧啶(C)结尾,此外在高表达基因中存在6种氨基酸的最优密码子较为保守。在进化过程中,金针菇高表达基因密码子偏好性受到自然选择压力的影响较大。功能注释分类表明,高表达基因多为核糖体通路相关的基因,与蛋白质翻译和生物合成相关。顺式元件分析表明,高表达基因启动子区域大多存在MeJA响应元件、ABA响应元件、光响应元件及MYB转录因子结合元件。研究结果可为提高金针菇异源表达效率和挖掘强启动子提供理论基础和思路。  相似文献   
167.
以油茶品种‘长林4号’2年生幼苗为材料,在人工气候箱内设置盆栽实验,研究不同光照强度(10%、40%、70%光照和全光照)对油茶光能利用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油茶叶片净光合速率(P_(n))、电子传递效率(ETR)、光补偿点(I_(c))、CO_(2)补偿点(Γ)、饱和光强(I_(sat))、饱和胞间CO_(2)浓度(C_(isat))、光呼吸速率(R_(p))、暗呼吸速率(R_(d))以及在叶片水平与植株水平上的光能利用效率均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提高。(2)在弱光条件下,油茶叶片光化学淬灭系数(qP)提高,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降低,所吸收的光能被更多地分配向光化学耗散和过剩激发能,使_(PSⅡ)光化学效率(F_(v)/F_(m)、Φ_(PSⅡ))提高。(3)油茶通过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捕光色素分子数(N_(0))和本征光能吸收截面(σ_(ik))来增强对光的捕获能力,但随光照强度降低,其捕光色素分子的有效光能吸收截面(σ_(ik)')减小,捕光色素分子处于最低激发态的最小平均寿命(τ_(min))变长,累积在最低激发态的天线色素分子数(N_(k))增多。研究表明,在低光照强度环境下,电子在捕光色素分子之间的传递和光合电子流的产生受到限制,油茶叶片光能捕获与光合电子传递效率无法同时提高,最终导致其光合碳同化能力和光能利用效率下降。  相似文献   
168.
作者于2020年在福建长汀进行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时发现了一种苦苣苔科异叶苣苔属植物,经过2年多次跟踪调查鉴定,确认为苦苣苔科一新种——闽西异叶苣苔(Whytockia minxiensis),并提供了该新种的描述和图片资料。闽西异叶苣苔子房2室,雌蕊柱头椭圆形,叶背密被短柔毛,花萼具毛,可与相近种台湾异叶苣苔(Whytockia sasakii)区分。模式标本存放于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标本馆(FJFC)。  相似文献   
169.
目的: 评价抗逆转录病毒药对孕育期雌性大鼠心血管功能及某些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SD大鼠9周龄雌鼠19只、10周龄雄鼠6只,9只/10只雌鼠与3只雄鼠合1笼,共2笼,分为正常对照组(CON)、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组(HARRT)。其中CON组雌性大鼠每天早、晚生理盐水 (10 ml/kg)灌胃,HARRT组雌性大鼠灌等容积抗逆转录病毒药(AZT 31.25 mg/kg +3TC 15.63 mg/kg +LPV/r (41.67/10.42) mg/kg),连续3个月。记录雌性大鼠体重、存活情况;检测超声心动图,多导生理记录仪检测动脉血压、心脏血流动力学参数;相应试剂盒检测血糖、血脂四项、心肌酶及肝酶;Masson染色及透射电镜分别观察心肌胶原纤维和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结果: CON组雌性大鼠均存活(9/9),HARRT组雌性大鼠存活6只(6/10);与CON组比较,HAART组雌性大鼠体重减少(P< 0.01);LVDd、IVST、LVPWT、LAD增加(P<0.05);动脉舒张压增加(P<0.05)、LVP +dP/dtmax减少(P<0.01);TG减少、Glu增加(P<0.05)、CK减少(P<0.01)、GOT减少(P<0.05);心肌组织胶原纤维增多,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异常。结论: 抗逆转录病毒药可导致孕育期雌性大鼠心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170.
探究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土壤团聚体各形态磷素的分布特征有利于提升杉木人工林土壤磷素有效性。本研究选取位于广西融水县的幼龄(9 a)、中龄(17 a)、成熟(26 a)杉木人工林和邻近撂荒地(CK),利用干筛法将采集到的表层(0~20 cm)原状土壤分为4个粒级团聚体(>2、1~2、0.25~1和<0.25 mm),测定各粒级团聚体中不同形态磷组分。结果表明: 1)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土壤团聚体组成差异显著,CK和各林龄杉木人工林中>2 mm粒级团聚体含量显著较高,随林龄的增长先增后减,在17 a时最高;土壤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的变化趋势与>2 mm粒级团聚体一致。2)CK和各林龄杉木人工林中各粒级土壤团聚体全磷、无机磷和有机磷含量差异均不显著,而土壤有效磷含量在>2 mm粒级团聚体中显著较高,达1.23~7.33 mg·kg-1;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土壤团聚体及全土全磷、有效磷和无机磷含量均显著高于CK,并随杉木林龄的增长先增后减,全土总磷和有效磷含量在9 a时最高,分别为322.40和7.33 mg·kg-1,全土无机磷含量在17 a时最高,为114.05 mg·kg-1;全土有机磷含量随杉木林龄的增长先增再减再增,在9 a时最高,为210.00 mg·kg-1。3)不同粒级土壤团聚体磷储量与土壤团聚体组成比例显著相关。CK和各林龄杉木人工林中>2 mm粒级团聚体各形态磷储量较高。除有机磷外,各形态土壤磷储量均随杉木林龄的增长先增后减。综上,林龄17 a之前,杉木人工林的种植有利于提升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促进土壤磷素水平的提升;林龄17 a后,>2 mm粒级团聚体的破碎导致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土壤磷素供应水平逐渐下降。因此,在杉木人工林培育栽种17 a以后应重视土壤中>2 mm粒级团聚体的保护,以保障土壤质量,维持土壤供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