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3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294篇
生物科学   88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从以富含纤维蛋白的血凝块为食物的棕尾别麻蝇幼虫肠道浸提液中分离纯化出3种具有溶纤活性的蛋白酶,分别命名为BPGFP1,BPGFP2和BPGFP3。其中,BPGFP1由两个分子量分别为32000和30000的亚基组成。BPGFP2和BPGFP3均为单体,分子量分别为40000和28000。这三种蛋白酶具有相似的底物特异性和抑制剂特性。三种蛋白酶均能降解溶纤活性蛋白酶的特异底物纤维蛋白,Chromzym,P,Chromzym UK和S-2288。三种酶还能够强烈降解类胰蛋白酶专一底物Bz-Phe-Val Arg NA,cBz Gly-Pro-Arg NA,Bz-Pro-Phe-Arg NA和Bz-Val-Gly-Arg NA.PMSF,STI,LBTI和SBBI能够对三种蛋白酶活怀有极强的抑制作用。三种溶纤活性蛋白酶均在pH9.0-10.0范围内表现出较高活性。  相似文献   
102.
三价铁螯合物还原酶在香橙和枳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耐缺铁的香橙 (CitrusjunosSieb .exTanaka)和极不耐缺铁的枳 (Poncirustrifoliata (L .)Raf.) ,在铁胁迫条件下对根的三价铁螯合物还原酶活性变化和酶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了研究。离体根的酶活性测定表明 ,在铁胁迫 4周时 ,香橙根的酶活性增强约 2 0倍 ,枳仅增强约 3倍。用拟南芥的三价铁螯合物还原酶基因作探针进行组织印迹的Northern杂交检测香橙和枳三价铁螯合物还原酶的mRNA ,在铁胁迫 2周时 ,香橙吸收根、幼茎和新叶中均检测到强烈的表达信号 ,而枳相同器官的表达信号则极其微弱。实验结果表明 ,三价铁螯合物还原酶活性在缺铁胁迫下被诱导强烈增加是香橙耐缺铁的重要原因 ,该酶活性的调控发生在转录水平上 ,而且该酶基因在诱导条件下在根、茎和叶中均有表达。  相似文献   
103.
104.
于2015年10月起在广东珠海对40 种景天科多肉植物进行为期2年的生长观测,对其观赏性、生态适应性进行评价,以期筛选适合本土生长的优良多肉植物。结果显示,综合评价等级最优(Ⅴ级)植物9种,分别为姬胧月Graptopetalum ‘Bronze’、胧月Graptopetalum paraguayense、铭月Sedum adolphli、秋丽Graptosedum ‘Francesco Baldi’、江户紫Kalanchoe marmorata、窄叶不死鸟Kalanchoe ‘Fortyniner’、燕子掌Crassula portulacea、丸叶姬秋丽Graptopetalum mendozae、姬秋丽Graptopetalum ‘Mirinae’;综合评价等级优(Ⅳ级)植物6种,分别为子持莲华Orostachys furuser、鲁氏石莲Echeveria runyonii、初恋Echeveria huthspinke、冬美人Pachyphytum oviferum ‘Pachytoides’、青星美人Pachyphytum ‘Doctor Comelius’、千佛手Sedum super ‘Burros’。上述种类可在珠海及周边城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5.
不同种源刨花楠林下幼苗叶功能性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9个种源地天然刨花楠林下幼苗主要叶功能性状差异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分析刨花楠林下幼苗对地理环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机制.结果表明: 不同种源间刨花楠林下幼苗主要叶功能性状种内变异系数较大(8.8%~28.2%),其中种源间比叶面积、叶相对含水率、叶组织密度和叶厚差异显著,表明刨花楠林下幼苗具有较强的叶片形态可塑性.叶组织密度与叶干物质含量、叶相对含水率均呈显著正相关,与比叶面积、叶厚则呈显著负相关;比叶面积与叶干物质含量、叶面积均呈显著负相关,反映刨花楠林下幼苗可通过叶片性状组合的调整和平衡以响应地理环境变化.影响刨花楠林下幼苗叶功能性状可塑性的主要环境因子为经度、纬度、>10 ℃年积温和年均温.叶厚随着经度的增加而降低,叶干物质含量和叶相对含水率则随着经度的增加而增加;叶组织密度与经度和年均温呈显著正相关,且经度对其影响大于年均温;叶面积与>10 ℃年积温和经度呈显著正相关,且前者对其影响大于后者.  相似文献   
106.
华龙洞遗址发现于2004年,先后于2006和2014~2017年进行了5次发掘,期间发现了若干古人类化石和大量哺乳动物化石;本文是对2014~2016年出土哺乳动物化石的初步研究成果。目前已鉴定出8目24科43种(含未定种)哺乳动物,其中以偶蹄类化石最丰富。化石保存状况较差,以碎骨为主,牙齿较少,完整骨骼更少;但骨骼上鲜见啮齿类啮咬痕迹。华龙洞动物群与南京汤山猿人遗址、和县猿人遗址及重庆盐井沟等动物群较为相似,尤其是与和县猿人遗址及南京猿人遗址动物群最为接近,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1)都含古人类化石;2)都不含第三纪动物群的孑遗分子;3)都含有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的主要成员(大熊猫、剑齿象、巨貘及猪獾等),同时也都含一定量的北方属种,但华龙洞含北方成分相对较少,只发现翁氏麝鼩、麝鼹、变异仓鼠、布氏毛足田鼠、棕熊、李氏野猪、葛氏斑鹿及大角鹿等,华龙洞的大角鹿是该属分布最靠南的地点;4)都含有剑齿象而不含晚更新世常见的亚洲象;5)都含有大量头后骨骼,与以含单个牙齿为主的其它南方洞穴迥然有别。从化石保存状况及属种组成判断,华龙洞堆积时代与和县猿人遗址最为接近,也是中更新世。由于遗址尚未完全暴露,其堆积性质尚不清楚;但从蝙蝠类化石判断,很可能与洞穴堆积有关。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观察内皮素-1(ET-1)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产生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培养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细胞分为2组:ET-1刺激组:以不同浓度ET-1刺激VSMCs不同时间;阻断剂干预组:VSMCs分别与不同阻断剂[ETAR、ETBR阻断剂BQ123、BQ788,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ERK、p38MAPK、JNK及NF-κB抑制剂PD98059、SB203580、SP600125及PDTC]预先孵育30 min,再加入ET-1刺激24 h。在预定时间,以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分别测定不同因素下VSMCs MCP-1蛋白质及mRNA表达量。VSMCs分别与不同阻断剂(BQ123、BQ788、NAC、PD98059、SB203580及SP600125预先孵育20 min,再加入ET-1刺激5 min,免疫印迹(WB)法测定VSMCs胞浆中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及其各自磷酸化蛋白质的水平。各项检测均重复3次。结果:ET-1能刺激VSMCs MCP-1蛋白质及mRNA表达,其表达量随ET-1浓度及刺激时间的增加呈升高趋势(P<0.05,P<0.01);BQ123、NAC、PD98059、SB203580及PDTC能显著抑制ET-1诱导的大鼠VSMCs MCP-1蛋白质及mRNA表达(P<0.01),而BQ788及SP600125对此作用无明显影响。BQ123、NAC与PD98059或SB203580能分别抑制ET-1刺激后VSMCs胞浆内ERK及p38MAPK的磷酸化(P<0.05,P<0.01),而ET-1对JNK的磷酸化无明显激活作用。结论:ET-1通过ETAR、ROS、ERK、p38MAPK及NF-κB诱导大鼠VSMCs产生MCP-1。  相似文献   
108.
为了合理评价化合物的促神经再生活性.用溴化四唑蓝(MTT)、分化计数、图象处理等方法,借助FK506、GPI1046阳性化合物,建立了一个基于PC12细胞存活和分化的化合物筛选系统.结果表明,无论在细胞存活实验还是在分化实验中,FK506、GPI1046都可以明显增强神经生长因子(NGF)的效应,即有促神经再生的作用.也就是说,这一系统将有助于从组合化学方法合成的化合物文库中,筛选出具有促神经再生活性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9.
为了研究神经元限制性沉默因子(NRSF)调控神经元及胰岛细胞中神经特异性基因的表达,进一步寻找胰岛细胞中可能存在的其他NRSF调控基因.先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相关基因进行了分析.筛选及序列比对发现,人胰岛素核心启动子区有一段与NRSE相似的序列,提示,它可能受NRSF调控.构建了含NRSF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将其稳定转染于INS-1细胞.构建了3种荧光素酶报告载体:含有人胰岛素启动子-荧光素酶(hInsP-LUC)的慢病毒载体,pGL3-Basic载体和含有2拷贝NRSE样基序-荧光素酶(NRSE-LUC)的报告载体.利用稳定转染及瞬时转染实验观察NRSF对报告载体中荧光素酶活性的影响.利用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实验观察NRSE样基序与NRSF蛋白的结合情况,并通过竞争结合实验、引入特异性抗体实验证实探针与蛋白质结合的特异性.RT-PCR检测证实,感染空病毒的INS-1细胞不表达NRSF,感染含目的基因慢病毒的INS-1细胞能表达NRSF.将含有hInsP-LUC的慢病毒载体稳定转染于上述2种细胞,荧光素酶活性分析结果显示,NRSF的过表达能明显降低胰岛素启动子的活性.瞬时转染hInsP-LUC报告系统于上述2种细胞,结果也显示NRSF能明显抑制胰岛素启动子-荧光素酶的活性.将含有NRSE-LUC的报告载体瞬时转染于上述2种细胞,结果表明过表达NRSF的INS-1细胞组的荧光素酶相对值比对照组有明显下降.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实验进一步证实,此NRSE样序列可以与NRSF蛋白特异结合,这种特异结合可以被标准的NRSE序列所竞争.结果表明,人胰岛素启动子中含有NRSE样序列,该序列通过与NRSF蛋白结合从而抑制人胰岛素启动子的转录活性.这一研究工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NRSF在胰岛细胞中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10.
通过3个年度田间试验,研究了休闲期深翻时间对小麦播前0~200 cm土壤蓄水、生育期耗水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休闲期蓄水量受深翻时间、休闲期降雨量和降雨分布的影响.随休闲期深翻时间的推迟,0~200 cm土壤蓄水量先升高后降低,8月上中旬深翻蓄水效果好,较7月中旬深翻多蓄水23.9~45.8 mm;休闲期降雨多或集中在8—9月有利于增加土壤蓄水.休闲期适时深翻可增加土壤蓄水量,促进小麦对氮、磷的吸收,增加冬前茎数和成穗数,8月中上旬深翻较7月中旬深翻增产3.7%~18.2%.产量与休闲期0~200 cm土壤蓄水量、生育期各层土壤耗水量呈正相关,且受春季小麦生育关键期降雨影响较大,降雨多时相关性低,否则相关性高.深翻时间对生育期60~140 cm土层耗水量影响较大.当前耕作条件下,山西南部丘陵旱地在立秋(8月6日)前发挥留高茬和麦秸覆盖的保墒作用,立秋后至处暑(8月21日)期间深翻可提高土壤渗水特性,纳秋雨多蓄水,增加小麦冬前茎数和成穗数,使产量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