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9篇
生物科学   5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普氏野马线粒体DNAD—loop区序列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中国新疆吉木萨尔野马繁殖中心的普氏野马(Equus przewalskii)遗传多样性及其遗传背景。方法: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15匹普氏野马线粒体DNAD—loop高变区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测定15个个体的线粒体DNAD—loop高变区15464—15866片段序列402bp。检测到12种单倍型,包括37个多态位点,占全部序列的9.2%,其中转换位点2,4个、颠换位点20个、转换位点和颠换并存位点8个、缺失位点3个。A%+T%含量(56.1%)高于G%+C%含量(43.9%),平均A含量为28.4%,T含量为27.7%,C含量为29%,G含为14.9%。单倍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030,单倍型多态性(h)为1±0.00116,核苷酸多态性(7c)为2.90%。15匹普氏野马线粒体DNAD—loop高变区之间平均核苷酸变异率为2.48%。结论:研究表明我国新疆吉木萨尔野马繁殖中心的普氏野马线粒体DNAD—loop区序列存在丰富的多态性。  相似文献   
32.
摘要 目的:探讨与分析血清粘蛋白1(MUC1)、硬脂酰辅酶A脱氢酶-1(SCD-1)、含NLR家族PYRIN域蛋白3(NLRP3)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表达与凝血功能异常的相关性。方法:2019年8月到2021年7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78例作为病例组(包括轻度组患者50例与中重度组患者28例),同期选择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78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三组血清MUC1、SCD-1、NLRP3水平与凝血指标,同时进行相关性分析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三组的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红蛋白(HGB)对比无差异(P>0.05)。中重度组与轻度组的血清MUC1、SCD-1、NLRP3含量高于对照组,中重度组高于轻度组(P<0.05)。中重度组与轻度组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低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IB)高于对照组,中重度组与轻度组对比也存在差异(P<0.05)。在病例组中,Pearson 分析显示血清MUC1、SCD-1、NLRP3表达水平与凝血指标存在相关性(P<0.05)。Logistic多元回归方程显示MUC1、SCD-1、NLRP3等都为影响患者病情活动度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多伴随有血清MUC1、SCD-1、NLRP3的高表达,也多伴随有凝血功能异常,MUC1、SCD-1、NLRP3表达与凝血功能异常存在相关性,也是影响患者病情活动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3.
园林植物叶面微结构会影响其截留大气颗粒物的能力。选取乌鲁木齐市主干道10种常见落叶阔叶树种,采用水洗滤膜法测定不同树种单位叶面积对空气总悬浮颗粒物(TSP)、大颗粒物(PM>10)、粗颗粒物(PM3—10)和细颗粒物(PM1—3)的滞纳量,探究不同粒级颗粒物含量及其占总颗粒物含量的百分比;用高倍电子显微镜观察叶表面微形态特征(绒毛长度、气孔半径、凹槽宽度等),分析叶表面在微观结构下各形态特征与其不同粒级颗粒物吸附能力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树种单位叶面积颗粒物滞纳量表现出较大差异,其中榆树总颗粒物滞纳量最高(53.38±0.71)μg,是红瑞木总颗粒物滞纳量(4.90±0.64)μg的10倍;PM>10颗粒物平均含量占TSP约80%。榆树的PM3—10、PM1—3滞纳量最高,达(9.14±1.08)μg和(7.75±0.05)μg,是其他树种的3—5倍。气孔数量与TSP、PM>10颗粒物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性,相关系数...  相似文献   
34.
流域水文变化对胡杨荒漠河岸林林窗及形成木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窗作为森林生态系统得以长期维持的主要驱动力之一,能够促进森林的自然更新与演替、优化森林结构和养分循环,从而提高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基于塔里木河中游历年径流量、耗水量与地下水埋深等水文数据,利用回归模型、拟合优度t检验与种群结构动态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研究区水文条件对胡杨荒漠河岸林林窗数量及其形成木种群结构与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1)1970年前塔里木河中游水量较为充足,在一定程度上可满足胡杨生存发育的需水量。自1980年来,塔里木河中游年径流量(R2=0.785,P < 0.01)与耗水量(R2=0.524,P < 0.01)呈明显减少趋势、地下水日益匮乏,其埋深呈直线下滑趋势(R2=0.8618,P < 0.01)。这导致河道两岸的胡杨林生态用水日益紧缺,从而引起胡杨林林窗现象频繁出现,尤其是在1997-2006年期间。2)随着中游年径流量与耗水量逐渐减少、地下水埋深逐渐增加,林窗内胡杨形成木数量则变为增长趋势。3)林窗形成木除1957-1966、1967-1976年属衰退型外,1977-1986、1987-1996、1997-2006和2007-2016年均呈现增长型特征。特别是林窗内胡杨形成木Ⅱ级幼龄树大幅度增加,其表现出胡杨林年龄结构的老龄化特征。4)由模型显示,林窗及其形成木数量与径流量之间存在显著性负相关,径流量降至17.81×108 m3时,林窗内的胡杨将面临高峰死亡。由此可知,在干旱区水文条件是决定胡杨生死的主导因子,也是塔里木河中游荒漠河岸林林窗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5.
新疆塔吉克族人群线粒体DNA序列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中国新疆塔吉克族人群线粒体DNA D环区序列遗传多态性,并结合文史资料,对塔吉克族的起源及迁移进行了初步探讨。方法:应用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法,对34名塔吉克族无关个体线粒体DNA D一环区高变区Ⅰ进行测序分析。结果:34个个体核苷酸序列与Anderson相应序列比较共发现有47处突变位点,构成22种单倍型塔吉克族线粒体DNA D环高变一区基因差异度为0.9822,偶合概率为0.0466。结论:研究表明新疆塔吉克族与高加索人种遗传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36.
目的:建立一种从陈旧家禽血液中快速提取基因组DNA的方法。方法:以传统蛋白酶K法为基础进行优化。以陈旧鸡血为实验材料,新鲜抗凝鸡血为对照,经过生理盐水预处理、高浓度SDS裂解液和蛋白酶K消化、酚氯仿抽提后,对产物进行凝胶电泳检测、紫外分光光度检测和PCR扩增。结果:提取时间缩短为5~6h,所得基因组DNA纯度高、产量大,可用于后续分子生物学实验。结论:快速从陈旧家禽血液中提取DNA的方法被成功建立。  相似文献   
37.
中国新疆马鹿亚种头骨形态的地理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新疆马鹿(Cervus elaphus)有3个亚种(塔里木亚种C.e.yarkandensis、天山亚种C.e.songarieus和阿勒泰亚种C.e.sibirieus)。本文报道新疆马鹿3个亚种头骨形态学特征描述和14项形态学指标测定。被测定的指标主要有颅全长(GLC)、颜面长(FL)、鼻骨全长(GLN)、前头长(MFL)、眼窝长(OFW)、基底全长(CBL)、口盖最大幅(GPB)、前臼齿间距离(Pm—P)、眼间最小幅(ZB)、筋突起高(CH)、关筋突起高(LH)、牙齿间隙裂高(DH)、前下颚骨高(HMP2)、后下颚骨高(HMM,),采用主成分分析并在这3个亚种之间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阿勒泰亚种的头骨长度和高度值比塔里木亚种大,宽度值比塔里木亚种小;2)天山亚种的头骨大小一般处在塔里木亚种和阿勒泰亚种的中间,但三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3)阿勒泰亚种和天山亚种的头骨形态测量数据比较接近,塔里木亚种的头骨形态比较特殊(塔里木亚种的头骨短而宽,明显区别于其他两亚种的特征)。在新疆导致马鹿3个亚种头骨形态差异的主要因素有栖息地环境和气候因素的差异。阿勒泰亚种和天山亚种栖息在大陆性气候寒冷区的针叶林中,冬天气候比较寒冷;塔里木亚种栖息在大陆性气候温热区的塔里木河流域胡杨林中,气候干旱炎热。因此,阿勒泰和天山亚种在适应寒冷的气候并适应生软食物的食性过程中头骨变成长细,而塔里木亚种长期适应干旱炎热并适应生硬食物的食性使头骨变的短而宽。  相似文献   
38.
农田及生态补偿区甲虫群落结构的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调查冬麦田和不同年龄生态补偿区甲虫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从2003年7到10月和2004年5到6月在瑞士农业区周围不同景观中进行了实地调查,并采用对应及典范对应分析方法,对冬麦田和1~4a不同年龄阶段的野花地中的甲虫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结果,共捕甲虫6009只,分别属于150种,25科,其中,麦田共计38种445个体,1~4a不同年龄的野花地中分别计46种,2760个体,81种,1325个体,73种,668个体,75种,811个体。根据食性,植食性种类有98种(65.33%),5189个体(86.35%)、肉食性种类有40种(26.67%),240个体(3.99%)、食菌性种类有10种(6.67%),578个体(9.62%)、食腐性种类有2种(1.33%),2个体(0.03%)。冬麦田中栖息的甲虫种类及其物种丰富度和多度与1~4a不同年龄阶段的野花地有明显差异。这主要由于冬麦田中植物种类多样性低和植被结构简单而导致的。在不同演替阶段野花地中甲虫群落物种的丰富度一般在1~3a型野花地之间有差异。1年型野花地具有比较典型的甲虫群落结构,不同演替阶段的野花地对甲虫群落的定居,扩散及其演替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甲虫提供丰富的食物资源和栖息,繁殖场所。因此,人为在农业区建立生态补偿区,有利于提高无脊椎动物和昆虫多样性,对物种保护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9.
2007年6~7月在新疆两栖类考察过程中,于乌鲁木齐北京五家渠市安宁渠镇附近(海拔1655 ft,N:44°01.705',E:87°30.763')采集到两种蟾蜍标本.  相似文献   
40.
目的:研究现代罗布人线粒体DNA 9bp序列缺失频率与Y染色体DYS287位点多态性.方法:分别采用PCR扩增直接测序法和PCR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法对不同位点的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在48名无关现代罗布人群个体中,线粒体DNA9bp序列缺失频率为8.3%,在34名无关现代罗布人群男性个体中DYS287全部显示为YAP-.结论:获得现代罗布人线粒体DNA 9bp序列缺失频率与Y染色体DYS287位点多态性数据,为该群体遗传关系的分析、法医学鉴定及该群体的起源提供了一定的遗传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