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36篇
生物科学   2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罗茂芳  杨明  马克平 《广西植物》2023,43(8):1350-1355
在中国作为主席国的引领下,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以下简称COP15)第二阶段会议通过了62项决定,特别是达成了以变革理论为基础的《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下简称《昆蒙框架》),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擘画了新的蓝图。该文就《昆蒙框架》的三个核心目标——保护地“3030目标”、资源调动、遗传资源数字序列信息进行解读,对保障《昆蒙框架》落地的相关决议进行简要介绍,并就我国未来的保护行动提出了相关建议:(1)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流化;(2)进一步制定详细的保护计划,明确保护区域的范围、目的和管理措施,并落实实施计划的责任部门和具体措施;(3)根据框架目标的监测要求,制定可操作的指标体系和监测计划;(4)继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和教育,提高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促进全社会的可持续生产和可持续消费;(5)大力推进国际合作,在更大尺度上探索和促进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寻找对自然产生正面、积极效果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52.
生态系统退化程度诊断:生态恢复的基础与前提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态系统退化程度诊断是进行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基础和前提。然而目前的生态系统化程度诊断大多停留在定性的水平,如何对退化生态系统的退化程度进行定量的诊断就成为恢复生态学与生态恢复实践所面临的一个迫切且十分关键的问题。在综述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生态系统退化程度诊断的一系列问题:绘制了描述生态系统退化程度的概念模型;认为在实践中退化程度诊断的参照系统可以选择相应的受人类或自然干扰程度比较轻的“自然生态系统”;归纳了生态系统退化程度诊断的生物途径、生境途径、生态过程途径、生态系统功能/服务途径、景观途径;把诊断方法分为单途径单因子诊断法、单途径多因子诊断法、多途径综合诊断法;分析了生态系统退化程度诊断的可能指标(体系);给出了生态系统退化程度诊断的策略与流程,并对生态系统退化程度诊断及生态恢复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进行了讨论。建议我国加强典型生态系统退化程度的综合诊断研究。  相似文献   
53.
经遗传修饰生物体的研究进展及其释放后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80年代以来,以基因江程为代表的生物技术突飞猛进。转移不同性状的基因作物在美国被批准进入大田试验的有40个以上的作物,包括小麦、玉米和水稻等4种谷类粮食作物,主要的纤维物棉花、蔬菜种类10种以上,水果9种,其中还有油料作物,牧草和花卉等。到1996年6月已被批准进入市场的已有18种,还有一批有待批准商业化。今年2月,美国农业部已第一次批准一种喂饲其它署期螨进入大田试验。第一个转基因线虫也正中申请向  相似文献   
54.
近年来 ,物种灭绝的加剧 ,遗传多样性的减少 ,以及生态系统特别是热带森林的大面积破坏 ,引起了国际社会对生物多样性问题的极大关注 ,纷纷采取措施予以保护。然而 ,由于投入的人力和财力的限制以及政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态势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从保护的效率上考虑 ,保护行动应有明确的目标或重点的对象 (地区或类群等 )。自然保护国际 (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一直倡导的热点地区途径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的制订包括自然保护区的合理布局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Myers(1 988)在分析热…  相似文献   
55.
<正>近年来,随着植物信息数字化的普及,植物学领域出现了众多名称索引系统,如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和密苏里植物园共同创办并维护的The Plant List(http://www.theplantlist.org/),密苏里植物园维护的Tropicos(http://www.tropicos.org/),邱园、哈佛大学标本馆和澳大利亚国家标本馆共同维护的The International Plant Names Index(IPNI,http://www.ipni.org/),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维护的中国高等植物信息系统(http://www.etaxonomy.ac.cn/)等,这  相似文献   
56.
雪灾对古田山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雪灾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的影响,我们于2008年初对右田山24 ha固定监测样地进行了调查.经统计,约1/3的树木遭受重度损伤,1/3的树木遭受轻度损伤.选择生境类型、胸径、物种的物候犁、生长型4个因子,用多项逻辑斯蒂回归分析了这些因子对个体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海拔山谷受损最严重,树木倒伏、折断的倾向最大,高海拔山脊受损最轻.胸径影响树木的受损程度和类型,大致来说,随着胸径的增大,树木受损的比例增大,折断、断梢相对于压弯的可能性逐渐增大,断枝相对折断、断梢的可能性也逐渐增大.常绿物种较落叶物种受损更重.由于上层乔木的庇护,灌木树种受损较为轻微.采用除趋势对应分析(DCA)比较了雪灾前后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在40 m×40 m尺度上,群落的变化与随机变化的零假设有显著差异,这说明冰雪灾害对个体的损伤不是随机的,而是有物种选择性的,如甜槠(Castanopsis eyrei)、木荷(Schima superba)和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等物种受灾情况显著低于随机损伤的零假设,而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石栎(Lithocarpus glaber)、马银花(Rhododendron ovatum)等物种显著地高于随机损伤的零假设,群落的物种组成在雪灾后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57.
为揭示物种多度格局随尺度的变化规律,探讨多度格局形成的机理及生态学过程,作者以古田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4 ha固定监测样地为背景.采用断棍模型(broken stick model)、对数正态模型(Iognormal distribution model)、生态位优先占领模型(preemption model)、Zipf模型(Zipf model)、Zipf-Mandelbrot模型(Zipf-Mandelbrot model)及中性理论模型(neutral model),对不同尺度下的物种多度分布格局进行拟合,并采用AIC检验和卡方检验选择最优拟合模型.结果表明,不同尺度上适合的物种一多度曲线模型不同;在取样边长为10 m和20 m时,除中性模型外的5个模型均不能被拒绝,它们均适合小尺度下的格局,这表明存小的尺度上生态位过程对物种一多度曲线的格局贡献较大;在取样边长为40 m时,最适合的模型为对数正态模型;取样边长为60 m和80 m时,Zipf-Mandelbrot模型为最优拟合模型;在取样边长为100 m时,尽管Zipf-Mandelbrot模型有最小的AIC值,但卡方检验拒绝了除中性模型外的5个模型;中性理论模型除了边长为10 m和20 m尺度以外,在其他尺度上均比前面5种模型的预测效果更好.因此在研究物种多度分布规律时必须注意空间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尺度的增加,中性过程成为决定物种一多度曲线格局的主要生态过程.  相似文献   
58.
未来十年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物多样性作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丧失.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报道,在他们评估的5.2万个物种中有36%受到严重威胁,全球六千多种两栖类中有30%受到严重威胁,自2000年以来每年有600万公顷原始森林丧失,在过去的20年中红树林丧失了35%,目前70%的珊瑚礁受到严重破坏(http://www.iucn.org/iyb/about/bio-diversity_crisis/).  相似文献   
59.
亚洲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最高的地区之一。在保护国际(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确定的34个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中有13个位于亚洲(http://www.conservation.org/where/priority_areas/hotspots/Pages/hotspots_main.aspx)。亚洲人口达40亿,占世界人口的60%,而且又是近年来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对  相似文献   
60.
附生维管植物是热带、亚热带湿性山地森林植物群落中物种最为丰富的类群之一, 在维系森林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功能与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附生维管植物调查相对困难, 在多样性调查和统计中往往被忽视, 迄今为止我国尚缺乏全国范围的森林附生维管植物名录。本项研究基于已公开发布的数据库, 搜集并整理了1982-2022年间的关于中国森林附生维管植物研究的文献书籍。首先, 提取文献资料中的有效信息, 依据物种2000中国节点的数据进行标准化校正, 整理出中国森林附生维管植物共计49科246属1,739种, 然后据此编写了相对准确、完整的中国森林附生维管植物物种名录。本名录作为我国第一个全国性森林附生维管植物名录, 可为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并能为深入研究附生维管植物的进化生物学、生物地理学及宏观生态学等领域提供重要的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