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03篇
生物科学   36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1.
面向发展中国家的生物技术转让与开发JoelI.CohenJohnKonen(荷兰国家农业研究生物技术中介服务处、国际服务处)1导言生物技术的应用使生物学和遗传学的理论在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系统中具有了更大的生产应用价值。另外,生物技术的一整套方法手段为更...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联合经尿道膀胱颈切开术(TUIBN)治疗小体积前列腺增生(BPH)所致膀胱出口梗阻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小体积BPH患者,其中单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组)48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联合经尿道膀胱颈切开术(TURP+TUIBN组)48例。比较两组的术前、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残余尿量(PVR)、最大尿流率(Qmax)等,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TURP+TUIBN组术中出血量较TURP组明显增多(P0.05),两组手术时间、组织切除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URP组比较,TURP+TUIBN组术后6个月IPSS评分、PVR明显下降,Qmax、膀胱压力明显上升(P0.05);TURP+TUIBN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2%,显著低于TURP组16.7%(P0.05)。结论:TURP+TUIBN治疗小体积前BPH所致膀胱出口梗阻,可彻底切除增生腺体,消除小体积BPH的各种梗阻因素,减少术后膀胱颈挛缩的发生。  相似文献   
33.
棉田非靶标害虫发生丰度与气象因子的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背景】近年来,全球气候条件不断变化,其对农田生态系统和病虫草害发生的影响较大。【方法】于2009~2013年在河南安阳田间小区系统调查了转基因棉田和非转基因棉田主要害虫种群丰度,结合5年间本地气象因素,分段分析了影响棉田主要害虫发生的关键气象因子及其关键影响时期。【结果】不同害虫发生危害的关键气象因子及其关键影响时期不同,且不同害虫种群丰度与气象因子及其影响时期有不同的相关性。影响棉蚜的关键性气象因子是1~8月的平均气温,与相对湿度和降雨量相关性较低;影响棉叶蝉的关键气象因子是1~4月的降雨量,其次是1~8月的相对湿度,而平均气温与其相关性很低;5~8月降雨量对烟粉虱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对其无显著影响;影响棉蓟马的关键气象因子是平均气温,其次是5~8月相对湿度,降雨量与棉蓟马丰度相关性较低;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和降雨量与盲蝽种群丰度的相关性很低,其发生危害可能是多种气象因子协同作用的结果。【结论与意义】本研究结果可为气候变化条件下棉田主要害虫的预测预报和防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4.
黏土矿物中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规律及竞争吸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等温吸附法,研究了重金属铜、铅、镉、镍在膨润土中的吸附特征,发现膨润土对铜、铅的吸附明显强于镉、镍,吸附强度大小顺序为Pb2 >Cu2 >Ni2 >Cd2 。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对这4种金属离子等温吸附的拟合均呈极显著关系。Pb2 、Cd2 、Ni2 分别与Cu2 的双组分竞争吸附表明,黏土矿物对4种离子具有"选择性吸附"。在Pb2 、Ni2 、Cd2 的存在条件下,黏土矿物对Cu2 的吸附产生不同程度的下降;100mg/LCu2 对Pb2 的影响不大,但可完全抑制Ni2 、Cd2 的吸附。建立了IAS和LCA模型来预测Pb2 与Cu2 的双组分竞争吸附,并对LCA模型进行修正,提出了更符合实际情况的竞争吸附模型。文章最后用LCA修正模型对Pb2 与Cu2 的双组分竞争吸附进行了模拟。  相似文献   
35.
根据苦荞花期转录组数据,克隆得到1个苦荞bHLH类转录因子基因,命名为FtbHLH4。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非生物胁迫对苦荞芽期FtbHLH4基因表达的影响。序列分析表明,苦荞FtbHLH4基因DNA全长1 852bp,由7个外显子和6个内含子构成,符合GT-AG剪接原则;cDNA序列包含1个1 062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53个氨基酸,具有bHLH类蛋白典型的螺旋-环-螺旋保守结构域。在脱落酸(ABA)、NaCl和PEG模拟干旱胁迫下,苦荞芽期FtbHLH4基因表达量均持续上升,至48h时达最大,分别为胁迫前的11.3倍、12.0倍和6.1倍。而在冷胁迫和UV-B胁迫下,苦荞芽期FtbHLH4基因表达量迅速下降,分别于6h和12h降低至胁迫前的24%和23%。研究推测FtbHLH4基因以不同机制参与了苦荞对非生物胁迫的应答过程。  相似文献   
36.
根据苦荞(Fagopyrum tataricum)花期转录组数据,分别以苦荞DNA和cDNA为模板,克隆得到1个苦荞C2C2型锌指蛋白基因FtLSD1(GenBank登录号KP252134)的DNA序列和cDNA序列,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研究了FtLSD1基因在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苦荞FtLSD1基因DNA全长2 427bp,由6个外显子和5个内含子构成,符合GU-AG剪切原则;cDNA序列包含一个528bp开放阅读框,编码175个氨基酸,具有LSD1家族的典型结构域;UV-B照射和水杨酸处理均能使FtLSD1基因的表达量上升,且UV-B处理在6h达到最大,为0h(CK)的3.84倍;水杨酸处理于10h达到最大,为0h(CK)的3.44倍,而4℃冷胁迫下该基因表达量保持稳定。推测该基因可能参与苦荞抗UV-B和高浓度水杨酸等非生物胁迫的应答反应,为苦荞的抗逆性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7.
Myocilin基因是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成因有关的基因。其蛋白产物myocilin蛋白是一种分泌型糖蛋白,具有特征性区域:N端亮氨酸拉链区,中央链接区,C端类嗅质蛋白(嗅素)区。眼组织中,小梁网myocilin蛋白表达水平最高且在细胞内外均可检测到。细胞内myocilin蛋白由小梁网细胞以外泌体样囊泡形式释放至胞外,突变时分泌受阻并异常聚集,使细胞致敏诱发凋亡。细胞外myocilin蛋白通过与一种或多种细胞外基质蛋白相互作用影响细胞的形态、粘接、迁移活动,调节细胞外基质的成分和结构,从而影响房水流出系统。  相似文献   
38.
以呼伦贝尔克氏针茅草原不同放牧强度下的演替群落为对象,开展群落及其群落建群种的地下生物量和根系形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从轻度放牧到重度放牧,群落种类组成和根系功能群类型趋于简单化;群落地下生物量的空间分布形态呈“T”型;不同放牧强度下草原群落的建群种出现了明显替代现象,轻度放牧样地群落建群种为密丛型根系的克氏针茅,中度放牧为疏丛型根系的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重度放牧为鳞茎型根系的碱韭(Allium polyrhizum);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群落建群种根冠比逐渐增加,分别为0.47、1.0、4.1,并且群落建群种根系数量、根系体积、根系生物量、比根长及根长密度等各指标均发生了明显变化.另外,3种放牧强度样地群落建群种根冠比、根长密度均与土壤速效氮含量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39.
转基因(Cry1Ac)抗虫棉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不同种植年限的转基因(Cry1Ac)抗虫棉田土壤中主要微生物数量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种植转基因抗虫棉后对土壤微生物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的影响趋势基本相似;(2)种植抗虫棉1年后,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将有所增加,连续4年达到高峰,然后数量开始下降,连续种植7年后,棉田微生物数量接近于种植1年的棉田;(3)种植1年后又种植非转基因棉花的棉田,土壤微生物数量低于种植1年抗虫棉的棉田,与种植非转基因棉的数量无明显差异。由此可见,种植转基因抗虫棉对土壤微生物数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0.
通过PCR技术从粘质沙雷氏菌H3010基因组DNA中扩增出该D-乳酸脱氢酶基因,连接至pET-28a(+)表达载体,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了重组表达,优化了酶纯化的条件,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获得的该酶编码基因全长993bp,编码330个氨基酸,大小为37kDa。经优化表达及纯化条件后重组酶纯度可达90%。酶学性质研究发现,该重组酶最适反应温度为60℃,最适酶促反应pH为7.5(O.2mol/L磷酸盐缓冲液),37℃下测得对底物丙酮酸的动力学参数Km=3.39mmol/L,Vmax=6.87mmol/(mg·min),对辅酶NADH的动力学参数Km=1.43mmol/L,Vmax=1.61mmo]/(mg·min)。为酶法生产D-乳酸及利用代谢工程构建产D-乳酸的基因工程菌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