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74篇
生物科学   370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SPF级金黄地鼠的主要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SPF级金黄地鼠的生物学特性数据,为生物制品的生产、检定及科学研究提供标准化的SPF级金黄地鼠。方法在5周龄、10周龄和30周龄群体中随机抽样20只地鼠,雌雄各半。测定生长发育、繁殖性能、淘汰种鼠干物质及粗脂肪含量、解剖学特性以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等生物学特性指标。结果从SPF级金黄地鼠的生长和繁殖特性来看,通过严格的选择和淘汰,SPF级金黄地鼠的生长、繁殖等特性已保留下来,同比原种群得到进一步提高。其体重和主要脏器重量、脏器系数的数据在5、10和30这三个日龄段基本稳定一致,呈现正常的生长规律;该鼠群的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和免疫指标也比较稳定一致,个体间的差异很小。结论本实验测定的SPF级金黄地鼠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将为SPF级金黄地鼠进一步标准化提供极其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22.
狂犬病病毒是一种囊膜RNA病毒,主要侵害中枢神经系统,引起人和哺乳动物致命性的脑脊髓炎。现有研究表明囊膜病毒颗粒从感染的细胞中出芽释放时会携带许多可能在病毒的复制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宿主蛋白。尽管先前已报道某些宿主蛋白可掺入到狂犬病病毒颗粒上,但还没有系统地鉴定狂犬病病毒颗粒上的蛋白质组成。为了理解病毒与宿主间的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在病毒培养和蔗糖密度梯度超离心纯化的基础上,采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了纯化的狂犬病病毒颗粒(SRV9弱毒疫苗株)上的蛋白质组成。除了检测到狂犬病病毒编码的五个结构蛋白以外,我们还检测到了50个宿主编码的蛋白。按功能可将其分成十类:胞内转运蛋白(14%),分子伴侣(12%),细胞骨架蛋白(24%),信号转导蛋白(8%),转录调节蛋白(12%),钙离子结合蛋白(6%),酶结合蛋白(6%),代谢作用蛋白(2%),泛素化蛋白(2%),其他功能的蛋白(14%)。利用免疫印迹方法对病毒颗粒上的4个宿主蛋白(肌动蛋白,微管蛋白,微丝结合蛋白和热应激同源蛋白70)进行了验证。本研究首次鉴定了狂犬病病毒颗粒上的宿主蛋白组成,有助于进一步研究该病毒复制与感染机制。  相似文献   
23.
为探讨石榴(Punica granatumL.)籽粒硬度与种皮总木质素含量的相关性及种皮COMT基因的表达方式,利用Texture Analyser质构仪和巯基乙酸法测定6个品种的成熟籽粒硬度及种皮总木质素含量。结果表明,6个石榴品种的籽粒硬度与种皮总木质素含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246。采用RACE技术从石榴种皮中克隆得到1条长度为1456 bp的PgCOMT基因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KJ713968)。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PgCOMT在‘红玉石籽’、‘粉皮’、‘会理软籽’、‘蒙自甜’和‘突尼斯软籽’石榴种皮中的相对表达量与石榴籽粒硬度较为一致;随着石榴种皮的发育其表达量先下降后上升。这为深入了解石榴软籽性状的产生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4.
随着传统义利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不断丰富和发展,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并在人们的心中形成一种道德自律和民族自觉,对人们的行为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对医学生的培养教育中,往往只注重科学教育,缺乏包括义利观教育等在内的人文教育成为医学生培养系统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医学院校应当明确当代医患矛盾频出的关键所在,强调医学生建立"重义轻利"的人文理念,不断提高医疗服务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胃癌中CDK1和CDK2的表达情况及预后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48例各期胃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CDK1和CDK2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早期胃癌中CDK1和CDK2中表达较低(P0.05),进展期胃癌中表达更高(P0.05)。结论CDK1和CDK2可望成为胃癌早期预后指标和分子治疗的靶标。  相似文献   
26.
太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为揭示现阶段太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现状及其对生态环境变化的响应, 于2007年2月至2008年11月对太湖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为期两周年的季度调查。30个采样点共记录底栖动物3门7纲19科40种, 底栖动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空间差异较大, 平均密度高值出现在梅梁湾、竺山湾及河口, 主要为寡毛纲颤蚓类; 平均生物量高值出现在贡湖湾、西湖区、东太湖和东部湖湾, 主要为软体动物。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中华河蚓(Rhyacodrilus sinicus)、河蚬(Corbicula fluminea)、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中国长足摇蚊(Tanypus chinensis)和钩虾属一种(Gammarus sp.)是现阶段太湖大型底栖动物的优势种。聚类分析将30个采样点分成3组, 相似性分析检验表明各聚类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具有显著差异(P<0.05)。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 东太湖和东部湖湾物种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最高, 优势种为腹足纲螺类; 梅梁湾、竺山湾及河口多样性最低、密度最高, 霍甫水丝蚓和中华河蚓在该区占据绝对优势; 贡湖湾、湖心和西湖区多样性处于中等水平, 其优势种为河蚬。研究结果表明营养水平、底质类型以及水生植被的分布是决定太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27.
慈竹C3H基因克隆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香豆酸-3-羟化酶(C3H)是调控植物木质素生物合成的关键酶,本文以慈竹为材料,利用RT-PCR技术克隆慈竹C3H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通过基因工程手段降低工业用竹木质素含量奠定基础。结果表明,该cDNA序列全长为1 581 bp,编码区为1 539 bp,编码512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为58.33KD,等电点为9.09;氨基酸序列和结构分析显示C3H有一个保守区域,即P450结构域。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该基因与毛竹和水稻的C3H基因具有很高的同源性。慈竹与毛竹和水稻C3H基因编码蛋白为亲水性蛋白,这三种编码蛋白很可能定位在内质网(膜)上,其编码蛋白的二级结构及三级结构都含有丰富的α-螺旋和无规卷曲,β-转角和延伸链的含量较少,都含有2个相对保守的无序化区域。该基因已在GenBank上注册,基因序列登录号为JF693629,可能与慈竹木质素的生物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28.
目的:揭示TEM1其与非小细胞肺癌侵袭和转移的可能关系,为靶向治疗提供理想的药物作用靶点。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56例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TEM1 mRNA表达水平,分析其在不同组中的表达差异。结果:TEM1在56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都有表达。TEM1表达水平在肿瘤组织中比癌旁组织表达高,并且其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期密切相关(P<0.05),但与患者的病理类型,年龄及性别无关(P>0.05)。结论:TEM1表达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分期密切相关,表明其可能是一个参与非小细胞肺癌侵袭及转移有价值的分子标记物。TEM1可能成为潜在的基因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DNA酶Ⅰ(DNase Ⅰ)基因多态性在中国汉族人群的分布频率、与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易感性的关系.方法:以283名体检者及260名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应用PCR及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PCR-RFLP)技术,分析DNA酶I基因8外显子单核苷酸多态位点A2317G及4内含子56bp可变串联重复序列(HumDNI)的多态性.结果:AMI组和对照组共检测到3种A2317G基因型及10种HumDN1基因型,其中A2317和HumDN13是AMI及对照组中分布频率最高的等位基因.但两组中A2317G、HumDN1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NA酶Ⅰ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急性心肌梗塞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30.
胡杨、灰叶胡杨果实空间分布及其数量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杨、灰叶胡杨种间比较,果穗、种子在树冠上的垂直分布均表现为树冠上层最多,中层居中,下层最少,树冠南北侧相比较,南侧果穗量多于北侧.单果种子量在树冠各层次上差异不显著.胡杨单果重是灰叶胡杨的2.68倍,千粒重是灰叶胡杨的1.33倍,单果种子量是灰叶胡杨的2.14倍,单株种子量是灰叶胡杨的1.28倍,而单株果实量灰叶胡杨是胡杨的1.59倍.同一个种不同居群间比较,胡杨、灰叶胡杨均是单株果穗数和果穗果实数各居群间都存在差异,胡杨各居群间单果重、单果种子量差异不显著,而灰叶胡杨各居群间单果重及单果种子量差异极显著.表明胡杨在物质和能量上对后代的投资能力强于灰叶胡杨,生殖策略是通过较高的单果种子量来保证一定数量的单株种子量;而灰叶胡杨单果种子量较低,却是通过较高的单株果量来保证单株种子量,并且较小的种子占据空间生态位的潜能较胡杨占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