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生物科学   2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
生物磁学在农作物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主要综述了磁场和磁化水在农作物生产上的应用研究现状,以及生物效应和作用机理研究进展,提出了今后需深入研究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2.
多裂骆驼蓬(PeganummultisectumBobr)系蒺藜科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种子的乙醇提取物对供试的3种植物病菌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其中对小麦锈菌抑制活性最显著,其孢子的校正抑制率达78%。对蚜虫的室内毒力测定发现对桃粉蚜(Appeugschwartzi Borner)、桃蚜(Myzuspersicae)、麦二叉蚜(Schizaphisgavminun Rondin)有明显的触杀活性。  相似文献   
13.
骆驼蓬提取物浸种对小麦幼苗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浓度骆驼蓬提取液浸种处理小麦。研究对幼苗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骆驼蓬提取液浸种后小麦幼苗的根长、株高和干重增加,根冠比增大;幼苗根系活力增强,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提高,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先升后降,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下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表达受抑;叶片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叶片SOD、POD活性提高,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表达增强,CAT活性降低。根系和叶片丙二醛(MDA)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14.
沙棘的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植物名称: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材料类别:(1)成年植株休眠茎段。(2)休眠枝条经水培萌发的腋芽。(3)幼嫩叶片。培养条件:所用外植体按常规方法消毒。(1)诱导茎段腋芽生长和生根的培养基为1/2B_5(无机盐减半),附加IBA0.2mg/L(单位下同) IAA0.2或IBA0.4,蔗糖1.5%,琼脂0.46%。(2)。诱导愈伤组织和芽分化的培养基为1/2B_5(大量元素减半)附加6-BA0.1~0.5 IBA1.0~2.0。蔗糖  相似文献   
15.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测定了葡萄状核桃和普通核桃6种组织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比较了两种核酶谱和酶活性的异同。结果表明,葡萄状核桃除当年生果枝外,其它各组织中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均低于普通核桃。葡萄状核桃雄花轴,雌花和雄花中酶带的数目也比普通核桃相应组织为少。  相似文献   
16.
多裂骆驼蓬的生物碱对黄瓜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多裂骆驼蓬中生物碱处理过的黄瓜种子吸水量、呼吸速率、α-淀粉酶活性、GA1_( 3)和ATP含量均下降,种子膜透性增大,丙二醛含量提高;子叶中异柠檬酸裂解酶和羟基丙酮酸还原酶活性以及超弱发光(UWL)值也受到明显抑制。其抑制或促进作用的程度均随着多裂骆驼蓬中生物碱浓度的提高而增强。  相似文献   
17.
多裂骆驼蓬提取物对黄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建新  赵国林 《植物研究》2007,27(1):107-111
通过室内培养和盆栽土培试验研究了多裂骆驼蓬提取物对黄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多裂骆驼蓬总生物碱提取液、水溶性生物碱提取液和脂溶性生物碱提取液浸种均抑制黄瓜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种子活力和萌发速率降低,呼吸速率减慢;幼苗生长过程中根系活力、硝酸还原酶活性升高,叶绿素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提高。说明用多裂骆驼蓬提取液浸种能够促进黄瓜幼苗生长,有利于培育壮苗。  相似文献   
18.
沙棘(Hippophae rhanmoides L.)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沙棘的叶、枝、根、果实和种子可以提取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特别是沙棘油,其除工业和食用外,还具有重要的医用价值。沙棘油不仅存在于沙棘种子内,也存在于沙棘的果实、果肉、叶子中。据报导,沙棘油中含有维生素E、F、K、A,以及类胡萝卜素、β—谷固醇等物质,尤以果肉油中的维生素A含量最多。沙棘油具有抗辐射、抗疲劳、增强肌肉活力的性能。据N.N.马塔福诺夫报道,  相似文献   
19.
用不同浓度的骆驼蓬提取物处理豌豆种子,明显导致幼苗根系活力及叶绿素和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膜透性增加。分析表明,骆驼蓬提取物处理下幼苗叶片膜脂过氧化作用增强;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提高;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20.
刘建新  胡浩斌  赵国林 《生态学报》2008,28(4):1579-1585
通过盆栽土培试验研究了干旱胁迫下多裂骆驼蓬(Peganum multisectum Bobr)叶片乙烯释放、多胺含量、活性氧水平及细胞膜透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干旱强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多裂骆驼蓬叶片内丙二醛(MDA)含量和细胞膜透性呈递增变化趋势;轻度胁迫下,乙烯产生速率、多胺(Put、Spm、Spd)、活性氧(O2-·、H2O2)和MDA含量及多胺氧化酶(PAO)活性随胁迫时间延长无明显变化;中度和重度胁迫初期(胁迫后0~30d)腐胺(Put)、精胺(Spm)和亚精胺(Spd)含量快速提高,乙烯生成速率下降,而O2-·、H2O2、MDA含量和PAO活性相对平稳;胁迫后期(胁迫后45~75d)乙烯生成速率增高,Put、Spm和Spd含量下降, O2-·、H2O2和MDA含量大幅度增加,膜透性增大,且乙烯释放与O2-·、H2O2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表明中度和重度胁迫下多裂骆驼蓬叶片存在乙烯和多胺合成的相互制约,乙烯释放增加诱导活性氧积累导致膜透性急剧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