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4篇
  免费   151篇
  国内免费   557篇
生物科学   195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4篇
  1966年   4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总酚和缩合单宁作为重要组分参与并调控森林凋落物的分解过程,其可能受到林窗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该研究以川西亚高山6种常见植物(包括方枝柏(Juniperus saltuaria)、岷江冷杉(Abies fargesii var. faxoniana)、四川红杉(Larix mastersiana)、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康定柳(Salix paraplesia)和高山杜鹃(Rhododendron lapponicum))凋落叶为研究对象,在林窗内外不同位置(林窗中心、林冠林窗、扩展林窗、郁闭林下)进行为期3年的原位分解实验,探究凋落叶总酚和缩合单宁在3年分解过程中冬季和生长季节的动态特征。研究发现凋落叶总酚和缩合单宁均在分解第一年具有较高的损失速率,分别为10.76和8.5mg·d–1;林窗对酚类物质降解的影响随分解进程逐渐减弱并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6种凋落叶总酚含量均在生长季降低较快,且初始缩合单宁含量较高的凋落叶在第一年冬季有较高的缩合单宁损失速率。研究表明森林林窗内的凋落叶在长期分解过程中,其酚类物质的降解受凋落叶质量和季节差异的影响更为显著。研究结果有...  相似文献   
43.
不同海拔高度居住1年血液流变性和微循环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不同海拔高度居住1年血液流变性和微循环的变化张西洲张新宇何富文张素萍郑延安(新疆军区高山病研究所,新疆叶城844900)我们在喀喇昆仑山海拔1400(30人)、3700(30人)、4300(20人)、5070(25人)和5380m(25人)对驻守该地...  相似文献   
44.
乳链菌肽高产菌株AL2的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对乳链菌肽高产菌株AL2的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发现30℃是产乳链菌肽的最适温度;蔗糖和酵母膏是最佳的碳、氮源,浓度分别为0.5%和1%。发酵培养基起始pH为6.5;锰离子对乳链菌肽的产生有促进作用,而铜离子却有严重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5.
滇产圆滑番荔枝中的番荔枝内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滇南产的圆滑番荔枝的种子中得到4个番荔枝内酯,4-dexoxycherimolin-2(1),cherimolin-2(2),annoninI(3)和desacetyluvaricin(4)。其中1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46.
描述的介形类化石标本采集于新疆塔里木盆地库车和喀什两地区,其中,齐古组产Darwinula-Timiriasevia组合,恰克马克组产Darwinula-Bisulcocypris为代表的介形类化石组合,其时代前者为晚侏罗世,后者为中侏罗世;俄霍布拉克组和克拉玛依组产以Bisulcompris-TungchuaniaDarwinula为代表的组合,其时代为早-中三叠世。  相似文献   
47.
真养产碱菌(Alcaligenes eutrophus)H16能以果糖为碳源在无机合成培养基上积累聚p-羟基丁酸(PHB)。将该菌用富含果糖的高果糖浆(HFS)培养,PHB的积累可达到果糖发酵水平,但发现高浓度的果糖和葡萄糖对菌体生长及PHB积累有抑制作用。采用补料分批培养技术可降低果糖和葡萄糖的抑制。并可大幅度提高产量,菌体干重达16—20g/L,PHB产量7.0—7.6g/L,PHB的产率达0.24g/g果糖。  相似文献   
48.
醋酸纤维素膜为基础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共价法将酶固定在醋酸纤维素膜上,方法简便易行,制造的酶膜稳定,比活力高。同时采用该方法制备了葡萄糖氧化酶酶膜,与氧电极组装成测定葡萄糖的生物传感器,线性范围为50~800mg/dl,仪器工作的最适pH为6.0,最适温度为40℃。将该膜与过氧化氢电极组装得到的传感器具有以下特性:线性范围为10~200mg/dl,最适pH为6.0,测定结果与酶试制盒有良好相关性。  相似文献   
49.
复合酶制剂EA-2对鲤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复合酶制剂EA-2在池溏中饲养鲤50d,实验组鲤尾增重率高于对照组12.3—27.5%,而饲料系数低于对照组18.76—10.89%。实验组鲤肝胰脏淀粉酶活力显著增加,而肝、胰脏蛋白酶活力显著降低,实验组鲤肠内蛋白酶活力和淀粉酶活力均显著增加。酶制剂对鲤肥满度、肝胰比、内脏比、肝胰脏和背部肌肉的生化成份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0.
早二叠世地层在东北北部广泛分布,化石较丰富。吉林桦甸县寿山沟组位于东北北部二叠纪地层分布的南缘,是该区早二叠世早期的标准剖面之一,其中含较丰富的营底栖生活的(竹筳)、珊瑚、苔藓虫及双壳类化石。刘效良(1980)曾在东北地区古生物图册中整理和描述了二叠纪苔藓虫29属90种,但未曾研究寿山沟组的苔藓虫。根据刘效良(1982)对东北北部早二叠世苔藓虫研究的结果,认为该区早二叠世苔藓虫动物群的性质既具北极区,又有特提斯海区的特征,属于一个混合区系,称为北山一兴安区,即相当于杨敬之、陆麟黄(1981)所划分的中国二叠纪苔藓虫动物区系的北区。寿山沟组的苔藓虫常与(竹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