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0篇
生物科学   22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1.
72.
在TRIzol问世之前,提取RNA是一件异常困难的工作,因为能够降解RNA的核糖核酸酶无处不在;然而在Chomczynski和Sacchi发明TRIzol后,这件工作就变得十分简单快捷,利用这种试剂盒人们可以在1h内从离体细胞中提取出高质量的RNA.其实,TRIzol 不仅可以提取RNA,还可以同时从组织或离体细胞中分离出DNA和蛋白质.  相似文献   
73.
为减少土壤N2O排放,提高作物氮素利用,采用田间试验法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喷涂一定比例的吡啶(0、180、270、360 kg N·hm-2)对夏玉米生育期内土壤N2O排放和氮素表观损失、籽粒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肥用量下喷涂吡啶的土壤N2O排放主要集中在播种-苗期和拔节-抽雄期,基肥和追肥后均会出现显著的土壤N2O排放通量高峰.随氮肥用量增加,玉米产量不断增加,但270和360 kg N·hm-2间无显著差异,2种施氮量下的玉米分别净增收5209和5426元·hm-2.与不施氮肥比,各施氮处理下的玉米籽粒吸氮量提高幅度为109.6%~134.1%.各处理间的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利用率均以氮肥喷涂吡啶270 kg N·hm-2较大,而土壤氮素表观损失较小.氮肥喷涂吡啶在270 kg N·hm-2时玉米增产增收,氮肥利用效率较高,土壤N2O排放和氮素表观损失较少,是一种较为合理的氮肥调控施用技术.  相似文献   
74.
一成骨不全家系的COL1A1基因突变检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成骨不全(Osteogenesisimperfecta,OI)是一种由于Ⅰ型胶原形成障碍,导致骨脆性增强为主要症状的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骨质脆弱、蓝巩膜、耳聋和中等程度的关节畸形等症状。成骨不全 基因分别定位于17q21.31 q22和7q22.1,其致病基因分别为COL1A1和COL1A2。对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 成骨不全家系进行连锁分析,在COL1A1遗传位点发现紧密连锁(LOD=9.31;θ=.00)。突变检测发现在 COL1A1基因第26内含子5′端剪接位点处存在一由GT转换为AT的致病突变,该突变引起的异常剪接是导致成 骨不全的致病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5.
建立一种高通量的基因微阵列检测技术,对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进行监控.根据公开发表的8个病毒科38种常见呼吸道病毒的序列,计算其保守区域,设计病毒的特异性检测探针,制备呼吸道病毒检测基因微阵列.利用随机引物PCR方法标记样品中的病毒靶序列,标记产物与基因微阵列上的探针杂交,清洗、扫描后进行结果分析.采用流感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和风疹病毒作为报告病毒,并对8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咽拭子标本进行验证测试.初步结果表明,该呼吸道病毒微阵列基因芯片检测是可行的,在利用基因微阵列技术对病毒监控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得到了有经验的信息.  相似文献   
76.
弓形虫新基因wx2表位疫苗免疫小鼠的保护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牛物信息学方法对弓形虫新基因wx2进行表位分析预测,PCR扩增基因中编码2个表位的片段w2b和w2a,成功构建新基因的单表位疫苗质粒pcDNA3-W2b、pcDNA3-W2a和双表位疫苗pcDNA3-w2b2a,接种小鼠,观察表位疫苗的免疫保护作用.将表位疫苗分别通过肌肉注射免疫小鼠,对照组注射pcDNA3空质粒.ELJSA法检测血清IgG抗体水平,取脾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各组小鼠末次免疫后第4周每只小鼠经腹腔注射弓形虫速殖子500个,观察小鼠的生存时间.结果显示,pcDNA3-W2a2b双表位疫苗组小鼠血清IgG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pcDNA3-W2a2b双表位疫苗组小鼠脾细胞CD4 T与CD8 T淋巴细胞比值明显低于两单表位疫苗组,pcDNA3-W2a2b双表位疫苗组小鼠存活时间明显长于两单表位疫苗组(P<0.05).实验结果表明,弓形虫新基因wz2表位疫苗能够诱导小鼠产生抗弓形虫感染保护性免疫,并且弓形虫poDNA3-W2b2a双表位疫苗的免疫保护性优于pcDNA3-W2b、pcDNA3-W2a两单表位疫苗.  相似文献   
77.
运用噬菌体表面呈现技术,从禽流感病人恢复期血中获得淋巴细胞,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构建了人源抗H5NI禽流感病毒基因工程抗体文库.用纯化的人源H5N1禽流感病毒颗粒(A/Anhui/1/2005)及重组血凝素蛋白HA(A/Viet Nam/1203/2004)对Fab噬菌体抗体库进行富集筛选,成功地获得了抗禽流感病毒H5N1血凝素蛋白HA的人源单抗Fab段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有效表达.通过序列测定确定抗体轻重链型别,然后将阳性克隆的轻链和重链Fd段基因分别克隆入全抗体表达载体pAC-L-Fc后转染昆虫Sf9细胞,利用杆状病毒/昆虫细胞系统实现全抗体的分泌型表达.用ELISA、IFA和流式细胞术对所获人源单抗的功能特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我们获得了2株特异性针对H5N1禽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HA而与甲1型和甲3型人流感病毒无交叉反应的人源单抗(AVFlulgG01、AVFlulgG03).微量中和试验结果表明,除A/Guangdong/1/2006外,AVFlu-IgG01能够广泛地中和HA基因进化上属于Clade 2的中国南方、北方及中部地区的H5N1禽流感病毒分离株,同时还对属于Clade Ⅰ的越南H5N1分离株A/Viet Nam/1203/2004具有中和活性;AVFluIgG03虽然不能中和A/Viet Nam/1203/2004,但是对属于Clade 2的所有中国H5N1分离株均具有中和作用.人源中和性抗禽流感病毒H5N1基因工程全抗体的获得不仅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的预防和治疗带来了希望,同时也为其疫苗研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8.
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是一种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中的母性遗传性状。细胞质雄性不育不仅为研究核质互作提供了良好材料,同时也是植物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基础,其分子机理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多种研究证据表明,线粒体基因与细胞质雄性不育密切相关。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不断发展,许多植物的恢复基因已经被定位和克隆,进一步阐明了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和育性恢复的分子机理。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植物中细胞质雄性不育和育性恢复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系统在育种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79.
[目的]明确寄主转换对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幼虫生长发育以及体内消化酶活性的影响,探究美国白蛾幼虫在不同寄主植物之间转换后的适应性与生理响应机制.[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人工饲料饲养美国白蛾一代后,第2代初孵幼虫分别持续饲喂落羽杉Taxodium distichum与日本晚樱Cerasus serru...  相似文献   
80.
为了合理评价化合物的促神经再生活性.用(MTT)、分化计数、图象处理等方法,借助FK506、GPI1046阳性化合物,建立了一个基于PC12细胞存活和分化的化合物筛选系统.结果表明,无论在细胞存活实验还是在分化实验中,FK506、GPI1046都可以明显增强神经生长因子(NGF)的效应,即促神经再生的作用.也就是说,这一系统将有助于从组合化学方法合成的化合物文库中,筛选出具有促神经再生活性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