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08篇
生物科学   37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新烟碱类杀虫剂对蜜蜂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烟碱类杀虫剂(neonicotinoid insecticides),是目前全球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杀虫剂,它能够通过导管运输方式扩散到植物各个组织中,并与昆虫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从而发挥剧烈的神经毒害效应。蜜蜂作为自然界最主要的传粉者,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近年来,蜜蜂等授粉昆虫数量大规模的骤减引起了各界极大关注。虽然具体原因尚未定论,但新烟碱类杀虫剂对它们的影响已被广泛认可。本文综述了新烟碱类杀虫剂及其对蜜蜂的致死和亚致死效应,并阐述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相关针对性的举措。通过总结国内外有关新烟碱类杀虫剂与蜜蜂健康的研究形势,以期为我国开展相关具体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2.
厦门同安湾定置网捕获鱼类的多样性及营养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在同安湾进行的定置网渔业资源调查资料, 探讨了该海域鱼类多样性及平均营养级特征。结果表明, 周年逐月共鉴定鱼类112种, 隶属于15目53科88属。渔获物组成以沿岸小型底层鱼类为主, 其中中上层鱼类15种, 中下层鱼类18种, 底层鱼类79种; 暖水性种类84种, 暖温性种类28种, 亚热带动物区系特征明显; 杂食性鱼类8种, 低级肉食性鱼类71种, 中级肉食性鱼类30种, 高级肉食性鱼类3种, 以低级肉食性鱼类为主。中华海鲶(Tachysurus sinensis)是夏、秋、冬三季的优势种, 六指多指马鲅(Polydactylus sextarius)、锯脊塘鳢(Butis koilomatodon)和髭缟鰕虎鱼(Tridentiger barbatus)是春、冬两季的优势种。重量和尾数多样性指数最高值均在11月, 分别为3.26和3.29; 最低值均在2月, 分别为1.78和1.77。鱼类种类存在明显的季节更替现象, 其月更替率6月最低, 为40.1%; 3月最高, 达68.6%。鱼类平均营养级也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 其中3月最低, 为3.02; 1月最高, 为3.92; 周年平均营养级为3.52。与2003年调查资料相比, 鱼类种类数明显减少, 鱼类组成和优势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过度捕捞、栖息地破坏和环境污染等。  相似文献   
63.
结节硬化复合症由tscl、tsc2基因突变引起,这2个基因分别编码hamartin和tuberin,它们均为肿瘤抑制因子,在细胞生长和增殖过程中起关键性的调节作用。生长因子刺激的PI3K/Akt信号通路通过磷酸化tuberin,调控下游效应因子功能,最终影响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现对hamartin和tuberin信号调控机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并展望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4.
水稻OsTB1基因的结构及其表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CP基因是一类植物中新发现的、可能具有转录因子活性的基因家族,成员包括金鱼草的Cyclodiea (Cyc)、玉米的Teosinte Branched1 (TB1)以及水稻中的PCF1、PCF2等.玉米的TB1基因有维持玉米顶端优势的作用,与分蘖的发生密切相关;水稻和玉米同属禾本科,在发育的过程中都有分蘖的发生.通过筛选水稻的基因组文库,得到了水稻中的一个TB1同源基因Oryza sativa Teosinte Branched1 (OsTB1).该基因不含内含子,基因编码一个长度为388个氨基酸的蛋白,在氨基酸水平上与TB1的同源性为70%,含有保守的TCP区和R区,是属于TCP基因家族的一个成员.RT-PCR和mRNA原位杂交分析结果表明,OsTB1在水稻的侧芽中有很强的表达,在花序中有较弱的表达.以上结果显示该基因可能在水稻侧芽和花序的起始和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5.
通过在本科生实验教学“生物技术综合实验”和硕士研究生的“细胞及分子生物学实验”中,尝试使用微波超声波组合催化仪器代替溶菌酶和超声波细胞破碎的方法来裂解细胞,IPTG诱导蛋白表达,建立了微波单一催化的实验方法,可以准确表达GFP蛋白,不需要过夜反应,大大加快了反应速度,缩短反应时间,节约了实验课时间。绿色化学中的微波技术催化方法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领域也得到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6.
对205国道无林带典型路段东西两侧200 m范围内的农田表层土壤、稻(Oryza sativa L. )叶及糙米中Al、Cd、Cr、Cu、Fe、Ni、Pb、Zn和As的含量及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5国道两侧农田表层土壤中Cd、Cr、Cu、Ni、Pb和Zn的含量达到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GB15618-1995),As含量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西侧表层土壤中的Al、Cr、Fe、Ni、Zn和As含量,稻叶中的Al、Cd、Cr、Fe和Ni含量及糙米中的Al、Cd、Cr、Cu、Fe和Ni含量均比东侧高,表明路西侧受汽车尾气扩散沉降影响比东侧明显,并与该路段主风向为偏东风有关;西侧表层土壤中的Ni和Zn含量及东侧表层土壤中的Cd含量、西侧稻叶中的Al和Zn含量、西侧糙米中的Fe含量和东侧糙米中的Al含量均有随路侧距离增加而显著递减的规律,负相关关系显著或极显著;稻叶和糙米中某些重金属的含量有明显的峰值区域,均位于路侧10~20 m区域内,并与土壤中的含量有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糙米中未检出As,且Al、Cd、Cr、Cu和Zn含量均未超出国家食品卫生标准,但部分样本Ni和Pb含量略有超标.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稻叶中的Pb主要来源于土壤,而稻叶中其他重金属含量明显受到公路环境污染物扩散沉降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重金属元素已在205国道两侧的农田表层土壤中显著累积,其中As的积累最严重;稻叶和糙米中重金属的含量水平明显受到公路汽车尾气扩散沉降的影响,且扩散沉降集中在距离公路边缘10~20 m的区域内.  相似文献   
67.
随着细胞及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新技术方法越来越多地用于新靶点建立和药物筛选研究,为药物设计、靶点的选择和用药方案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使药物筛选有了更高的特异性,对药物筛选和药理学研究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论述了功能基因的筛选、高通量细胞筛选和高内涵筛选技术、反义核酸技术、转基因/基因敲除技术、基因芯片、蛋白质芯片、组织芯片、酶免疫分析、荧光免疫分析、流式细胞技术等方法在靶向药物筛选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8.
巧用案例与问题法提高发酵工程工艺原理教学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在发酵工程工艺原理教学中的实践,阐述了巧用具体案例及围绕问题组织教学的意义、具体实施过程以及所达到的教学效果。结果表明,巧用列举案例法、讲评案例法、讨论案例法及问题教学法可强化课堂教学知识的运用和掌握,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便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以及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9.
家蚕(Bombyx mori)光泽小眼(varnished eye,ve)突变体是家蚕突变品种中少数关于家蚕复眼形态异常的自然隐性突变品种之一,表现为成虫复眼小,表面富有光泽,有瘤状突起;小眼数量少且不规则。经典遗传学连锁图谱将ve基因定位在第6连锁群32.2座位,但到目前为止,该突变性状的形成机理仍不清楚。文章以突变品种ve和对照品种Dz为亲本,杂交产生的F1代雄个体与轮回亲本ve雌个体回交产生的BC1代为材料进行ve基因的精细定位。通过对ve低密度连锁图谱分析发现,ve基因被定位在SNP3~SNP6之间,物理图谱距离大约为1.2 Mb。利用1563个BC1代个体构建ve高密度连锁图谱,最终将ve基因定位在SNP5~SNP61之间,物理图谱距离大约为221.8 kb。通过家蚕基因数据库对ve最终定位区域内进行预测基因检索,发现有6个预测基因。对6个预测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测序,这些候选基因都有可能参与家蚕复眼形成,但在编码区没有发现ve特异的突变位点;对这些候选基因进行表达分析,发现编号为BGIBMGA013642的候选基因在ve复眼形成过程中的表达量明显比正常对照Dz低,推测该基因为最佳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70.
目的 分析两性霉素B治疗ICU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合并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重症患者接受两性霉素B微泵静脉给药的临床资料.结果 两性霉素B的临床有效率77.55%,真菌清除率75.51%.不良反应包括寒战发热(9.18%)、皮疹(4.08%)、静脉炎(1.02%)、恶心呕吐(6.12%)、低钾血症(16.32%)、肝损害(1.02%)和肾损害(4.08%).结论 国产两性霉素B对于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疗效确定,采用持续微泵静脉给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