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2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243篇
生物科学   98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目的:研究单剂量头孢三嗪在急诊剖宫产手术中预防感染的效果。方法:1998-2000年急诊剖宫产病例399例,分A,B两组,A组201例,于术前30分钟静脉推注头孢三嗪1.0g;B组198例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青霉素静脉点滴方法。结果:两组病例的产褥病率,产褥感染,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A组术后排气时间较B组早,A组的费用低于B组,结论:单剂量头孢三嗪用于急诊剖宫产手术预防感染疗效好,费用低。  相似文献   
902.
从分子水平探索旋转恒定磁场对机体作用之机理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用RCMF旋磁治疗装置研究磁场对信息物质的影响,放射免疫测定发现磁场促使血浆内啡肽显著升高;荧光分光光度法和ELISA法测定发现磁场可以显著抑制5-HT及顺铂等中枢性致呕药物引起的呕吐反应,并同步伴有脑组织、小肠组织5-HT水平的可逆性下降.磁场处理对小鼠5-HT水平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窗口效应和滞后效应,磁场对药物致呕的抑制效应与其对5-HT的下调水平有平行相关关系.提示磁场对体内5-HT水平的降低,可能是其抑制细胞毒性化疗药物致呕的内在基础.应用硝酸还原酶反应-分光光度法和NADPH-d组织化学技术,发现磁场可促使丘脑下部一氧化氮(NO)含量显著升高,并具有显著滞后效应. NADPH-d阳性神经细胞及NADPH-d和血管加压素(AVP)双染阳性神经细胞集中分布在丘脑下部室旁核、室周核和视上核,但不存在于视交叉上核,提示室旁核、室周核和视上核一氧化氮肽能神经细胞是丘脑下部的一氧化氮的主要来源.磁场处理后大鼠丘脑下部一氧化氮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应归因于这些神经细胞受磁场作用表达增强.一氧化氮和血管加压素的共存可能对磁场调节内分泌具有一定意义.发现磁场可促使肾上腺一氧化氮量显著升高,并维持一定时间,神经肽Y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强度增强,进而对其相关机制和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03.
牛蒡含有多种氨基酸,且含有苏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以及组氨酸和精氨酸必需氨基酸和半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总氨基酸含量的26.59%。无机元素测定结果表明,牛蒡含有16种化学元素,其中铁含量高达1560.4mg/kg,明显高于其它野生植物。  相似文献   
904.
EB病毒LMP-1在鼻咽癌细胞中通过JNK介导AP-1活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EB病毒潜伏膜蛋白 1 (latentmembraneprotein 1 ,LMP 1 )活化激活蛋白 1 (activatorprotein 1 ,AP 1 )信号传导途径与其致瘤作用密切相关 .为了探讨LMP 1活化AP 1信号传导的分子机制 ,在可诱导调控LMP 1表达的鼻咽癌细胞系L7中 ,首先通过荧光酶双报道系统确定了LMP 1表达能激活AP 1 ;在此基础上 ,用c JunPathDetect系统确定LMP 1表达活化AP 1是通过c Jun的磷酸化 (活化 )介导 .虽然LMP 1不能上调c Jun上游主要调节激酶c JunN端激酶 (c JunN terminalkinase ,JNK)的蛋白表达 ,但能显著促进JNK的磷酸化 (活化 ) ;在L7细胞中导入JNK相互作用蛋白 (JNK interactingprotein ,JIP)基因 ,抑制JNK的核移位能显著抑制LMP 1诱导的AP 1活化 ,同时对NFкВ活化也有部分抑制作用 .结果表明 ,EB病毒LMP 1在鼻咽癌细胞中通过JNK介导AP 1活化  相似文献   
905.
间隙连接功能多样性:连接蛋白基因敲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码细胞间间隙连接通道结构蛋白的基因是称为连接蛋白(connexin,Cx)基因的多基因家族;间隙连接蛋白基因有20种,且多数细胞同时表达多种连接蛋白,其功能研究较为复杂;小鼠7种连接蛋白基因的敲除为研究连接蛋白功能多样性提供了良好模型,并揭示了不同连接蛋白在维持不同组织正常发育和代谢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06.
907.
琥珀酸发酵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琥珀酸在化工和食品行业应用广泛。与传统化学方法相比,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琥珀酸具有诸多优点:生产成本具有竞争力;利用可再生的农业资源包括二氧化碳作为原料,避免了对石化原料的依赖;减少了化学合成工艺对环境的污染。主要介绍产琥珀酸微生物的来源和育种,代谢途径和发酵调控机制以及产品回收工艺的进展。  相似文献   
908.
松嫩平原大安古河道湿地的恢复与重建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罗新正  朱坦  孙广友 《生态学报》2003,23(2):244-250
近半个世纪以来,松嫩平原大安古河道湿地退化严重,湿地提供资源的能力和生态功能逐渐丧失,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居住条件,1994-2000年,湿地的恢复和重建试验在大安古河道试区展开。在恢复地表径流循环的基础上,试验重点在于扩大湿地面积、消减湿地水土的盐分和提高湿地生物多样性。至2000年,试区湿地面积增国550hm^2,湿地水土含盐量下降30%-80%,湿地植被盖度提高30%-40%,水禽从无到有,已增至数十种。试验表明,以恢复地表径流为核心措施的湿地恢复与重建具有可行性。此项研究对于松嫩平原其他湿地的恢复和重建,促进其资源和生态功能再生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09.
大沽夹河清洋河段生态健康的干扰因子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沽夹河清洋河段生态健康的生物学评价结果为“很差”。大沽夹河清洋河段生态健康的干扰因子识别,旨在为清洋河段的生态健康的恢复决策提供科学指导。通过文献调查与现场考察、观测和采样,获得相关证据。利用备选干扰因子列举、备选干扰因子排除和证据力度分析的识别方法,获得下列结论:(1)清洋河段生态健康损伤的主要干扰因子是径流改变引起的适宜栖息地丧失、营养过剩引起的总氨增加、营养过剩引起的藻类适度生长和径流改变引起的藻类适度生长;次要干扰因子是TSS增加引起的藻类适度生长和TSS增加引起的沉积增加。(2)调控过闸、过坝径流,使河道径流量及其变化贴近自然过程,对入河污水进行预处理,降低NH3-N和悬浮物含量,是恢复清洋河段生态健康的主要对策。(3)今后,应重视发展干扰因子识别过程中的定量技术,增强识别过程的客观性,以更加准确地识别干扰因子。  相似文献   
910.
以国产犬用犬瘟热等六联弱毒苗接种33只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健康大熊猫,分别采集每只大熊猫免疫前以及免疫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1个月的血清样品,采用细胞中和试验测定犬瘟热病毒(CDV)中和抗体效价,并对接种疫苗后的所有大熊猫个体进行连续1年的健康资料记录.结果表明,所有接种疫苗的大熊猫均未出现任何与疫苗相关的副反应,该疫苗接种对大熊猫是安全的;部分老年、成年和亚成年的大熊猫(13/33)在疫苗接种前已经存在CDV抗体(≥1:4);2只老年大熊猫在疫苗接种后仅产生低水平的CDV抗体(≤1:8),另外2只老年大熊猫在疫苗接种后未产生CDV抗体(<1:4);部分成年大熊猫(9/15)在疫苗接种后未产生CDV抗体(<1:4),仅部分成年大熊猫(6/15)在疫苗接种后产生低水平的CDV抗体(≤1:22);部分亚成年大熊猫(8/9)在疫苗接种后能够产生低水平的CDV抗体(≤1:22),少数亚成年大熊猫(1/9)在疫苗接种后未产生CDV抗体 (<1:4);幼年大熊猫(5/5)疫苗接种后可产生CDV抗体,2周至1月内达到高峰,CDV抗体水平和持续时间都明显高于老年、成年和亚成年大熊猫(P<0.05);少数幼年大熊猫(1/5)疫苗接种后CDV抗体达到1:127,但3个月后所有幼年大熊猫CDV抗体就陡然下降(≤1:16).由此表明,在现有的免疫剂量和程序下,犬用犬瘟热等六联弱毒疫苗难以有效刺激大熊猫产生CDV中和抗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