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85篇
生物科学   309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豚草发生地土壤动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孙刚  殷秀琴  祖元刚 《生态学报》2002,22(4):608-611
土壤动物个体数量和类群数随着际的推进而增加,8月份达到最高值。8月份和9月份,豚草发生地土壤动物个体数量和类群数明显少于对照样地。豚草对于土壤动物的抑制作用具有类群上的选择性,对线虫类和线蚓类的抑制作用更强。豚草对土壤动物的影响,生殖生长期大于营养生长期,普通豚草大于三裂叶豚草,豚草纯群落大于豚草与其它植物混生群落。  相似文献   
82.
盐碱地土壤改良剂施用对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我国是盐碱地大国,如何改良盐碱地一直是研究热点。选择17种盐碱地改良剂施加于重度盐碱土,以白菜种子萌发指标和改良土壤电导率及pH值为评价指标,筛选出适宜盐碱地改良的土壤改良剂及其比例配比,为盐碱地治理改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与对照盐碱土相比,11种有效改良剂(聚马来酸酐、石膏、羟基乙叉二膦酸、丙烯酸-丙烯酸羟丙酯共聚物、多氨基多醚基甲叉膦酸、聚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氨基三甲叉膦酸、丙烯酸-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多元共聚、聚丙烯酸、木炭、双1,6-亚己基三胺五甲叉膦酸)不仅使白菜种子发芽,对降低pH有显著作用,对电导率降低影响不明显;其中聚马来酸酐(HPMA)的改良效果最佳,种子发芽各项指标均较高,具有较强的种子生活力,其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的活力指标分别达到72.5%,36.2,1.2;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与土壤pH值有密切关系(p〈0.05),但与土壤电导率无关(p〉0.05),从而说明不同土壤改良剂的效果主要显现在调节pH的功能上。(2)在施加钙源石膏辅助下,9种改良剂(聚马来酸酐,聚丙烯酸,木炭,木醋液,乙二胺四乙酸,732型阳离子交换吸附树脂(H+型),柠檬酸,柠檬酸钙,氨三乙酸)改良效果有明显提升,改良剂改良后的盐碱土在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等指标均有所上升,说明外施钙源有助于其它改良剂效果的发挥。(3)不同浓度梯度筛选中,42.8L/m^3聚马来酸酐、25kg/m^3石膏改良效果最佳,能够有效降低土壤电导率和pH值,改良后盐碱土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最接近壤土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等各项指标,但二者单独施用改良盐碱土其发芽率高于二者混合施用的发芽率,不存在协同效应,故二者不宜混合施用。同时,野外进行改良应该考虑多次少量施用或增加改良剂浓度的方法来增强改良效果。  相似文献   
83.
分别以烟草盆栽实生苗和组培继代苗的叶片为外植体,在MS (1.0 mg·L-1 6-BA与0.5mg·L-1 2, 4-D)培养基中诱导形成的愈伤组织为材料,检测与细胞程序性死亡有关的BECTLIN Ⅰ基因。RT-PCR检测表明,烟草盆栽实生苗和组培继代苗的叶片及其愈伤组织均有BECTLIN Ⅰ基因的表达,但组培继代苗叶片愈伤组织的BECTLIN Ⅰ基因表现出持续、稳定的表达,说明培养基中的激素可能对BECTLIN Ⅰ基因的表达产生影响,同时表明烟草叶片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可能产生了细胞程序化死亡,其结果可能导致烟草叶片原初形态不同、功能各异的细胞在脱分化阶段形成了形态结构和功能完全相似的胚性细胞。  相似文献   
84.
大量的研究已经证明,紫杉醇口服吸收较差,容易引起过敏性反应。为了克服紫杉醇的不足,我们制备了一种新的纳米紫杉醇药物,它由甘露醇与人血清白蛋白包裹紫杉醇颗粒制成,其具有更好的水溶性和较低的毒性。为了进一步研究纳米紫杉醇口服给药后的吸收效果,我们利用Caco-2细胞模型对纳米紫杉醇的跨膜转运量进行了测定,3 h内,纳米紫杉醇在0.5~20μmol.L-1的浓度内的转运量呈线性状态。从膜的顶端到底端的表观渗透系数Papp为(20.9±2.1×10-6cm.s-1;N=3),米氏方程常数KM值为相对较高的14.00μmol.L-1,这些数据表明纳米紫杉醇具有更好的吸收效果。  相似文献   
85.
为了提高压榨牡丹籽油产率及油品质量,并为进一步探索低温压榨牡丹籽油的可行性提供技术和理论基础,本实验应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对适温压榨牡丹籽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模型拟合程度高,实验误差小,最终得到适温压榨制备牡丹籽油最佳制备工艺为:压力4.6 MPa、进料速度1 600 g·min-1、压榨温度73℃、含水率4.6%;所得最大出油率为23.11%,残油率为7.02%。经检测最佳制备条件提取的牡丹籽油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90.36%,其中亚麻酸含量为40.71%、亚油酸含量为27.25%、油酸含量为22.40%、饱和脂肪酸中棕榈酸含量为7.23%、硬脂酸为1.60%。牡丹籽油酸价为2.61 mg·g-1、过氧化值为1.56 mmol·kg-1。所有检测结果均高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行业标准LS/T 3242-2014》牡丹籽油中质量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86.
主要对超临界CO2流体提取技术从塔拉籽中提取塔拉籽油的工艺与方法进行优化和油分品质分析。采用3组平行单因素实验确定塔拉籽油的提取工艺条件,以塔拉籽油提取率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研究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压强对塔拉籽油提取率的影响,经分析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120 min,提取温度45℃,提取压强35 MPa。通过3组重复实验验证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提取条件下塔拉籽油的实际平均提取率为21.07%与单因素实验中的结果接近较为吻合,所得提取条件现实可靠。提取的塔拉籽油呈现出透明的淡黄色,为干性油脂,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表明该法提取塔拉籽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可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87.
干旱胁迫对红松幼苗针叶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土壤逐渐失水和PEG溶液模拟的两种不同形式的干旱胁迫下,红松幼苗针叶细胞中叶绿体和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变化呈现出显著的差异。在土壤干旱胁迫下,叶绿体的片层结构发生严重的扭曲并在中央部分形成电子密度较高的黑色团块物质。PEG模拟的干旱胁迫下,叶绿体肿胀,空泡化明显,但在叶绿体的中央没有黑色团块物质的形成。在土壤干旱胁迫后,线粒体的膜结构仍然完整清晰,基质比胁迫前更为浓厚,而PEG溶液的干旱胁迫下,线粒体的数量增多,嵴明显减少,基质变得十分稀薄。可见两种不同方式的干旱胁迫处理下,细胞结构的损伤机制及损伤后产生的生理意义并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88.
王俐  刘英  姜洋  祁长青  祖元刚 《植物研究》2007,27(5):582-587
以烟草叶片在MS培养基上诱导的10个不同时期的愈伤组织为材料,通过荧光染色显微观察到细胞核在形态上发生了缩缢变形,DNA Ladder检测也出现了标志细胞程序性死亡特征的DNA片断,表明了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发生了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 PCD),而在诱导的第六个时期(13 d)DNA的脱尾现象最为明显,表明这一时期是PCD发生较为活跃的时期。利用RT-PCR法在诱导的前九个时期,即诱导的第3、5、7、9、11、13、15、17、19 d的叶片的愈伤组织中均扩增出了细胞程序性死亡相关Beclin1基因的cDNA片段(678 bp),Northen杂交结果显示,在诱导的第13 d,类Beclin1基因表达较强。通过酶联免疫法测定诱导前14 d叶片中内源激素ABA的含量变化,在诱导的第六时期ABA含量相对达到了峰值,结果表明:在烟草叶片愈伤组织诱导过程中伴随PCD的发生,在此过程中内源激素ABA与Beclin1基因起到了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9.
该文利用涡度协方差法和生理生态学方法(不同分量的累积和)获得的通量观测数据,对老山落叶松(Larix gmelinii)林(45°20′N, 127°34 ′E)的碳收支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每0.5 h所测数据进行的分析表明,能量平衡达到75%,说明涡度协方差法适应于本站的研究。较阴天气情况 下,林分光照利用效率显著高于晴朗天气,可能归因于阴天较多的散射光。以单位土地面积计算发现,通过涡度协方差法计算的落叶松林生态 系统的总初级生产力在20~50 μmol•m-2•s-1之间,远高于冠层叶片的总光合速率9.8~23.4μmol•m-2•s-1 (平均值16.2μmol•m-2•s-1 ),而 当综合考虑冠层光合和林下植物光合作用时,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吻合性较好,说明林下植物对落叶松林碳平衡有重要影响。在估计森林生态系 统呼吸方面,以有风夜晚净生态系统交换量(NEE)来代表生态系统呼吸总量(3~9μmol•m-2•s-1)低估了生态系统呼吸总量,粗略估计较生 理生态学方法(不同呼吸分量的累积和)低估了50%左右(14.2μmol•m-2•s-1)。结果发现两种方法在估计森林碳平衡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呼吸量的估计差异应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90.
帽儿山地区兴安落叶松人工林树木年轮气候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帽儿山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人工林树木年轮样本和气象资料,对该地区兴安落叶松进行了树木年轮气候学研究,结果表明:过去50年年均温度上升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平均温度每10年约上升0.4℃,年平均最高气温每10年约上升0.3℃,年平均最低气温每10年约上升0.5℃,但是年降水量随着年份变化不显著(p>0.05)。从月均温度来看,所有月份均出现明显上升趋势,其中冬季2月份温度上升最为明显,达到0.9~1℃/10年,而夏季(6~8月)上升的较小,达到0.2~0.7℃/10年;多数月份降雨量随年龄变化不显著(p>0.05)。在这一气候变暖过程中,早材及总年轮宽度生长随着夏季(6~7月)温度上升而下降,春季(5月)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晚材随着秋季(9月)温度上升而增加,导致在年水平上,年轮生长随着年均温的变化不显著(p>0.05)。降雨量在未来气候变化过程中,没有稳定的变化趋势,但是对年轮影响明显,在年水平上,早材与年轮的生长均受降水量的影响较大(p<0.05)。如果未来东北地区气候变暖趋势明显,而降水量变化不明显,春季和秋季温度升高导致的年轮生长增加会被夏季过高温度抑制年轮生长所抵消,因此,落叶松林径向生长受到的影响可能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