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3篇
生物科学   17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蛋白是丙肝疫苗的重要候选抗原,然而,该蛋白因具有免疫调控作用而影响免疫应答的诱导。构建了HCV核心蛋白的两种表达质粒,一种是体内激活型原核表达质粒pZW-C,另一种是真核表达质粒pCI-C。将该两种质粒转化减毒鼠伤寒沙门菌SL7207,得到重组菌SL7207/pZW-C和SL7207/pCI-C,分别将重组菌口服接种小鼠,检测小鼠的免疫应答,结果发现:① SL7207/pCI-C免疫鼠的CD3+CD4+ T细胞持续降低,而SL7207/pZW-C免疫鼠的CD3+CD4+ T细胞无明显改变;② SL7207/pCI-C免疫只诱导低水平抗HCV核心蛋白抗体,加强免疫对抗体阳转率及抗体水平无明显影响,而SL7207/pZW-C免疫组所有小鼠均产生较高水平的抗核心蛋白抗体。③ SL7207/pCI-C免疫鼠脾细胞的体外增殖活性、细胞毒性T细胞活性以及加强免疫对细胞免疫应答的增强作用均明显不及SL7207/pZW-C免疫鼠。结果提示:携带真核表达质粒pCI-C的沙门菌因在小鼠细胞内表达天然形式(结构以及磷酸化修饰)的HCV核心蛋白,可能通过对T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而弱化免疫应答。而以携带原核表达质粒pZW-C的沙门菌免疫可避免这一问题,并具有接种方便,成本低廉等优点,从而可望作为基于HCV核心蛋白为靶抗原的HCV疫苗的候选免疫方式。  相似文献   
92.
利用荧光标记SSR鉴别21个茶花新品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杜鹃红山茶(Camellia azalea)转录组数据和前人研究中获得的12个高多态性的SSR位点, 采用荧光毛细管电泳分析了21个茶花杂交新品种的基因型。结果显示, 12对SSR引物都能获得稳定清晰的扩增产物, 且上述12个SSR位点的基因型能够完全区分上述21个茶花新品种。其中, 来自同一杂交组合后代的多个品种, 基因型间有差异的位点数为2-10个, 来自不同杂交组合后代的品种间, 其基因型有差异的位点数为5-12个。研究结果表明, 上述21个茶花新品种均获得了独特的基因型标记, 能准确地进行品种身份鉴定, 这对以扦插或嫁接扩大生产的茶花品种的鉴定和品种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3.
目的:虽然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前预防及术后治疗都有了很大的创新,但术后的并发症仍可能发生,本文通过对前列腺穿刺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前瞻性检测,对其致病菌进行描述,探讨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后败血症的发生率、致病菌、发病相关因素,为临床上败血症的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08年1月-2012年11月在兰州军区总医院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后238例患者中6例尿路败血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术后随访。结果: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后并发败血症占2.52%(6/238),8例败血症患者中感染性休克患者3例。血培养阳性6例,5例为大肠埃希菌,1例为耐甲氧西林金葡菌。结论: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是简单有效的活检方式,但仍有发生败血症的可能,致病菌多为大肠埃希菌。术前适当准备及术后合理预防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如患者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后48 h内出现败血症的症状,则应立即入院给予碳青霉烯类治疗。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感染要引起足够重视,早期的直肠及尿液耐药大肠埃希菌检查可有助于败血症的早期预防。  相似文献   
94.
氨基酸作为一类营养物质在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生化反应方面具有重要的功能,常用作食品、药品和化妆品等的添加剂。氨基酸的生产主要依靠微生物发酵,产氨基酸菌的选育却是制约大规模工业生产氨基酸的重要因素。随着微生物分子育种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利用代谢工程改造细胞本身固有的代谢网络,指导氨基酸高产菌的选育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以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为例,就该菌株代谢网络的特征以及高产氨基酸的代谢工程策略和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5.
水稻多胺转运蛋白OsPUT1基因过表达载体构建及遗传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胺(腐胺,亚精胺和精胺)不仅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调控,还与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的抗性密切相关。由于多胺具有多重功能,细胞内多胺含量受到严格控制,例如受转运的调节。因此,在水稻中研究水稻多胺转运蛋白OsPUT1的功能至关重要。本研究以OsPUT1为研究对象,借助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OsPUT1蛋白是一种疏水性蛋白,具有12个跨膜结构,定位于细胞核内。通过构建OsPUT1基因过表达载体,借助根癌农杆菌将目的基因转入到水稻愈伤组织的基因组中,以潮霉素进行筛选,通过PCR鉴定,成功获得了20株转基因植株。对其中的4株转基因水稻进一步作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全部转基因苗OsPUT1基因表达明显上调,实现了设计目标。这些水稻为进一步研究OsPUT1的功能提供了良好的材料。  相似文献   
96.
南方东部丘陵区季节性干旱成因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本文着重从气候和土壤两方面探讨红壤丘陵区土壤季节性干旱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红壤特殊的水分物理性质和该区特定的大气-土壤-植物系统水分运动模式的综合作用是红壤季节性干旱的主要成因。认为丘陵红壤的土壤水分管理应从土壤结构改良和协调气候-土壤关系两方面入手,通过合理的耕作技术和建立合理的利用方式体系,改良土壤结构,利用深层土壤水分,从而达到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和抗旱、避旱的目的。复合农林业和免耕覆盖技术对红壤水分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7.
本文报道了用一套Nd:YAG紫外激光微束系统研究基因转移。我们以pSV-β质粒(β─半乳糖苷酶基因)作为报道基因,利用紫外激光微束将其导入Hela细胞中,通过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到质粒在Hela细胞中获得表达,在最佳的激光辎照条件下,Hela细胞的导入表达成功率在80%以上。本工作是国内首次报道激光微束诱导外源基因进入动物细胞中并获得表达,为激光微束技术在动、植物细胞高效率导入外源DNA的研究中摸索到一套经验,也将有力地促进这一技术在细胞工程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98.
幽门螺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叙述了幽门螺菌的基因定位,表面相关成分的超微结构及编码基因,尿素酶的结构和基因以及其他进展。最后阐述了几种分子水平上幽门螺菌的鉴定方法并对以后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
通过野外调查,对世界地质公园四川兴文石海的小岩湾代表性园区植物群落物种组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园区共有植物48科82属90种,其中天坑物种最丰富(75种),3个溶蚀洼地52种,猴子潭种类最少(12种)。采用香农指数对几个植物群落物种的多样性进行比较,香农指数H'由高到低依次为:天坑(4.056) >溶蚀洼地Ⅰ(2.882) >溶蚀洼地Ⅱ(2.878) >猴子潭(2.821) >溶蚀洼地Ⅲ(2.258),表明天坑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溶蚀洼地Ⅰ和Ⅱ其次,猴子潭地区物种多样性较低,溶蚀洼地Ⅲ最低。建议对石漠化地区植被和植物群落进行深入研究,同时加强对该区植被的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100.
海泡石是一种吸附性很强的黏土矿物,在修复土壤、水体重金属污染中具有很强的优越性。本文介绍了海泡石修复机理及其改性方法,并综述性介绍了海泡石在降低农产品重金属(镉、汞、砷、铅、锌和铬等)含量和净化水体重金属污染方面的研究进展。与天然海泡石相比,改性海泡石及其复配具有针对性强、修复效果好和修复范围广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