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1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483篇
生物科学   132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0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酶催化糖基转移反应在改善罗汉果苦味皂苷口味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汉果皂苷Ⅱ是罗汉果嫩果的主要皂苷成分,味道极苦,在罗汉果生产季节的末期大量滞长果(苦果)因为天气原因而产生,这些滞长果因体内的苦味皂苷尚未转化为甜味皂苷而被丢弃;另外,在罗汉果甜苷提取行业中,脱苦工艺同样会产生大量的苦味罗汉果皂苷Ⅱ。但在化学结构上,罗汉果苦味皂苷与甜味皂苷拥有完全相同的苷元部分,仅存在葡萄糖残基数目和位置的差别。该研究通过酶催化糖基转移反应将新的葡萄糖基团引入苦味的罗汉果皂苷Ⅱ中,可以延长其糖链,从而达到改善其口味的目的。该研究从原料选择、糖源选择以及反应温度等多方面考察了反应条件,最终确定的反应最佳条件为纯度在50%以上的罗汉果皂苷Ⅱ、2倍于皂苷重量的淀粉、60 U·g-1罗汉果苦味皂苷的酶、60~65℃反应24 h。经实际罗汉果苦果样品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所获得的产品可以完全消除苦味,并且带有淡淡的甜味,经HPLC-MS确定了所获得的微甜产物为3~6个糖的皂苷混合物。该方法对于目前罗汉果生产中大量出现并被遗弃的嫩果、苦果以及脱苦工艺中产生的罗汉果皂苷Ⅱ而言,是一种潜在的实现废物利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2.
盐池县2000-2012年植被变化及其驱动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乃平  杜灵通  王磊 《生态学报》2015,35(22):7377-7386
荒漠草原区的植被对防治荒漠化、维护生态屏障具有决定性作用,宁夏盐池县作为其典型代表,近13年的植被变化深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基于MODIS NDVI等数据,运用趋势分析、经验模态分解和空间叠置分析等方法,对盐池县2000—2012年的植被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2年盐池县NDVI在0.2—0.4之间呈波动上升趋势,上升幅度为0.078/10 a,上升趋势显著;总体来说,植被稳定性低,年际间波动或转换频繁、幅度大;(2)NDVI的波动分量与残余分量方差贡献率各占50%,且NDVI波动呈减弱趋势。促使NDVI波动的主控因子是年降水量,但其影响在减弱;(3)推动NDVI趋势性上升的主要因素是土地利用方式改善和类型变化,但土地利用方式改善对NDVI的贡献远远大于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NDVI的贡献。因此,荒漠草原区的生态改善应以保护为主,辅之以必要的生态重建,走以适度开发带动整体保护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3.
温带针阔混交林土壤碳氮气体通量的主控因子与耦合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高纬度森林地区由于气候条件变化剧烈,土壤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估算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并且不同碳氮气体通量的主控因子与耦合关系尚不明确。以长白山温带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连续4a(2005—2009年)测定土壤二氧化碳(CO2)、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净交换通量以及温度、水分等相关环境因子。研究结果表明:温带针阔混交林土壤整体上表现为CO2和N2O的排放源和CH4的吸收汇。土壤CH4、CO2和N2O通量的年均值分别为-1.3 kg CH4hm-2a-1、15102.2 kg CO2hm-2a-1和6.13 kg N2O hm-2a-1。土壤CO2通量呈现明显的季节性规律,主要受土壤温度的影响,水分次之;土壤CH4通量的季节变化不明显,与土壤水分显著正相关;土壤N2O通量季节变化与土壤CO2通量相似,与土壤水分、温度显著正相关。土壤CO2通量和CH4通量不存在任何类型的耦合关系,与N2O通量也不存在耦合关系;土壤CH4和N2O通量之间表现为消长型耦合关系。这项研究显示温带针阔混交林土壤碳氮气体通量主要受环境因子驱动,不同气体通量产生与消耗之间存在复杂的耦合关系,下一步研究需要深入探讨环境变化对其耦合关系的影响以及内在的生物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104.
肉毒毒素是肉毒梭状芽胞杆菌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细菌外毒素。它可以通过抑制相关神经递质的释放而抑制神经的生理作用,目前临床适应症涉及神经内科、整形外科、康复科、泌尿科等多领域。最新研究发现,肉毒毒素作为毒蕈碱受体拮抗剂可抑制迷走神经释放乙酰胆碱,从而抑制胃癌的发生与发展。同时发现肉毒毒素可通过阻断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的释放引起神经性的血管舒张,从而打开肿瘤神经血管网来改善肿瘤的放射和化学治疗的疗效。现就其在肿瘤治疗及其辅助治疗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5.
广西下雷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依据实地调查以及馆藏标本的整理和鉴定,对下雷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下雷植物种类丰富,已知维管束植物182科637属1 069种(含变种、亚种和变型),其中蕨类植物24科44属65种,裸子植物3科4属4种,被子植物150科589属1 000种.(2)居热带与亚热带过渡区,区系热带边缘性明显,热带...  相似文献   
106.
为探讨过表达外源α2,3-唾液酸转移酶(ST3Gal Ⅰ)对乳腺癌MCF-7细胞粘 附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构建pEGFP-N1-ST3Gal I真核表达载体.采用GenEscortTM Ⅱ包裹后转染MCF-7细胞. MCF-7细胞为3组:未转染组 (M)、转染空质粒组 (P) 和转染ST3Gal I组 (ST3); 荧光显微镜观察融合蛋白EGFP ST3Gal I的表达.采用 半定量RT-PCR、Western印迹法分析转染后MCF-7细胞ST3Gal Ⅰ基因mRNA水平和 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分析ST3Gal Ⅰ下游产物细胞表面α2,3-唾液酸含量;采用细胞粘附实验及transwell小室检测转染前后细胞与基质胶Matrigel粘附、迁移和侵袭运动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 荧光显微镜下P组细胞内绿色荧光呈弥散分 布,而ST3组绿色荧光主要集中在细胞质中,RT-PCR与Western印迹也证实了外源 ST3Gal Ⅰ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其下游产物细胞表面 α2,3-唾液酸含量明显增加(P<0.05);与M、P组相比,ST3组表现为粘附、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增强(P<0.05).利用转染技术可明显提高外源ST3Gal Ⅰ在MCF -7细胞表达,明显增加MCF-7细胞与胞外基质(ECM)粘附、迁移和侵袭能力,可形成肿瘤入侵表型,将有望成为治疗乳腺癌转移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07.
从几种复合微生物有机肥中分离出一系列不同的菌株,与实验室保存的菌株GNW(自生固氮菌)和HP2(解磷菌)混合接种培养,检测是否因基因杂交、突变等原因而产生具有抑菌作用的菌株.结果分离出一株具有抑菌作用的放线菌菌株GNF1,根据其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鉴定其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的一个菌株,GNF1菌株的代谢产物中存在具有抑菌作用的活性成分,与植物根际促生菌GNW、HP2以及某些原核病原微生物共培养培养时能明显抑制它们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8.
A previous genome-wide association (GWA) meta-analysis of 12,386 PD cases and 21,026 controls conducted by the International Parkinson''s Disease Genomics Consortium (IPDGC) discovered or confirmed 11 Parkinson''s disease (PD) loci. This first analysis of the two-stage IPDGC study focused on the set of loci that passed genome-wide significance in the first stage GWA scan. However, the second stage genotyping array, the ImmunoChip, included a larger set of 1,920 SNPs selected on the basis of the GWA analysis. Here, we analyzed this set of 1,920 SNPs, and we identified five additional PD risk loci (combined p<5×10−10, PARK16/1q32, STX1B/16p11, FGF20/8p22, STBD1/4q21, and GPNMB/7p15). Two of these five loci have been suggested by previous association studies (PARK16/1q32, FGF20/8p22), and this study provides further support for these findings. Using a dataset of post-mortem brain samples assayed for gene expression (n = 399) and methylation (n = 292), we identified methylation and expression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PD risk variants in PARK16/1q32, GPNMB/7p15, and STX1B/16p11 loci, hence suggesting potential molecular mechanisms and candidate genes at these risk loci.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Survivin在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达、临床意义及其与VEGF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Survivin和VEGF在116例肺鳞癌、腺癌组织及15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Survivin、VEGF的阳性率分别为62.1%(72/116)、72.4%(84/116),显著高于肺良性病变组织的0(0/15)、13.3%(2/15);Survivin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低分化(P<0.05)、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与患者预后负相关(P<0.05);VEGF的表达与肺癌组织的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均有关(P<0.05);并且Survivin表达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Survivin有望成为肺癌诊断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10.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是一种能促进巨核系祖细胞增殖、分化生成血小板的造血因子,研究表明它能促进射线照射小鼠造血功能恢复,前期工作证明rhTPO早期干预可显著提高致死剂量照射小鼠的活存率.本文以7.0Gy照射恒河猴为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ARS)模型,研究了rhTPO早期干预对重症ARS的治疗作用,并与WR2721和"500"的辐射防护作用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rhTPO早期干预可明显促进ARS猴造血功能恢复,改善ARS猴症状,简化对症治疗措施,提高重度骨髓型ARS猴活存率,其对重度骨髓型ARS的防治作用优于现有的辐射防护药WR2721和"500",有望开发成安全有效的新型辐射防治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