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2篇
生物科学   8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利用单碱基编辑技术定点修饰MECP2基因T158M位点,获得单一定点突变类型的啮齿类及非人灵长类胚胎,为建立模拟临床上Rett综合征的疾病动物模型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单碱基编辑技术构建3对T158M-sgRNA质粒,并分别与BE系统(BE3或BE4max)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筛选高效的sgRNA,通过显微注射将体外转录的mRNA以不同的浓度组合注射到ICR小鼠和猕猴受精卵中,检测小鼠和猕猴胚胎发育率和编辑效率,评估BE3和BE4max的工作效率及最优浓度组合。结果:小鼠胚胎上BE4max(ng/μl)∶sgRNA(ng/μl)=100∶50浓度组合时,小鼠胚胎发育率和编辑效率最佳,同时该浓度组合在猕猴胚胎上也获得了有效编辑效率。结论:成功在小鼠及猕猴胚胎上实现了MECP2基因T158M位点上C→T的转变,为后期建立T158M突变的RTT动物模型建立了稳定的胚胎编辑体系。  相似文献   
22.
在2009~2010年监测年度开展甲型H1N1流感病毒学监测并进行病原学分离鉴定,以及对血凝素基因(HA)和神经氨酸酶基因(NA)特性分析,研究其基因变异情况。采集了17 126份发热患者的鼻、咽拭子标本,采用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RT-PCR(Real-Time RT-PCR)进行核酸检测,其中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4004份,总阳性率为23.38%。对阳性标本开展病毒分离,并对分离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HA、NA基因序列进行测序。利用DNAStar软件对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发现与WHO推荐的疫苗株相比,山东省甲型H1N1流感流行株HA、NA基因同源性分别为96.9%~99.3%和99.1%~99.6%;利用Mega 4.0软件进行基因进化分析和氨基酸进化分析发现,与WHO推荐的疫苗株相比,山东省甲型H1N1流感流行株有21个血凝素基因的氨基酸发生替换,其中11个氨基酸位点位于抗原决定簇区,一个糖基化位点发生改变;有16个神经氨酸酶基因的氨基酸发生了替换,一个糖基化位点发生改变;未发生神经氨酸酶蛋白275位H→Y的替换。结果显示山东省甲型H1N1流感暴发流行株HA基因和NA基因均具有高度同源性,HA蛋白和NA蛋白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氨基酸替换,部分流行株抗原决定簇和糖基化位点发生改变,所有病毒均对达菲类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23.
黑龙江省哈尔滨地区吸虫塔有翅蚜种群动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明确吸虫塔对作物蚜虫防控的指导意义,明确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地区有翅蚜(和大豆蚜)的种群动态,为大豆蚜虫防控提供预警信息。【方法】2009至2012年通过吸虫塔监测哈尔滨地区有翅蚜及有翅大豆蚜动态结合当年田间大豆蚜动态调查。【结果】哈尔滨吸虫塔全年收集有翅蚜量为0.6~1.7万头不等。具1~3个高峰(不同年份有翅蚜发生高峰数量不同),高峰期时间1个月左右,位于7月中旬至10月中旬之间。周有翅蚜量达200头时预示着有翅蚜高峰期的到来,高峰期有翅蚜量可占年有翅蚜量的90%以上。同一地区不同年份有翅蚜高峰期时间不同。吸虫塔有翅大豆蚜亦具1~3个高峰期,时间位于当年有翅蚜的高峰期时间内,为短短的1周或几周,高峰期蚜量占全年采集有翅大豆蚜量的80%~95%。田间大豆蚜只存在一个高峰,2009、2010、2012年田间大豆蚜高峰期均与吸虫塔收集的大豆蚜高峰期相重叠,且峰值日期一致。【结论】吸虫塔可以很好地反应当年田间大豆蚜的种群动态,表现在高峰期及高峰点的预测,可为大豆蚜的预测预报提供预警信息。  相似文献   
24.
为阐明三聚氰胺对孕鼠和胎鼠毒性作用,将40只SD孕鼠随机分为高剂量组(Ⅰ)、中剂量组(Ⅱ)、低剂量组(Ⅲ)及空白对照组(Ⅳ),共4组,于妊娠第6~19天,分别经口灌服800 mg/kg·d、200 mg/kg·d、20 mg/kg·d和0 mg/kg·d三聚氰胺混悬液。染毒期间,观察孕鼠中毒表现,以及不同妊娠时间体重变化;于妊娠第20天处死母鼠,检测血清尿素氮、肌酐及尿酸,胎鼠及胎盘重量等指标;观察母鼠和胎儿肾脏、胎盘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显示,在染毒期,Ⅰ、Ⅱ组母鼠出现精神差等症状;与Ⅳ组相比,Ⅰ、Ⅱ组母鼠、胎鼠和胎盘重量,血液生化指标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P0.01),且Ⅰ、Ⅱ组母鼠、胎鼠肾脏以及胎盘有明显病理变化;但3个剂量水平的三聚氰胺对胚胎的存活无影响,也不产生致畸作用。  相似文献   
25.
本研究旨在评价新型抗结核融合蛋白亚单位疫苗Ag85A-γ干扰素(Ag85A-IFN-γ)的免疫效果.在成功表达并纯化了去除Ag85A信号肽的融合蛋白Ag85A-IFN-γ后,将其与免疫佐剂二甲基三十六烷基铵(DDA)混合,皮下免疫C57BL/6小鼠3次,每次间隔2周,末次免疫2周后进行效果评价.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IgG、IgG1和IgG2c水平.结果显示,融合蛋白Ag85A-IFN-γ组的IgG水平均高于单独抗原组,且融合蛋白组IgG2c/IgG1 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融合蛋白能刺激宿主产生更强烈的体液免疫反应,更倾向于激发T辅助细胞1型(Th1型)免疫反应.流式细胞术检测特异性CD4+和CD8+ T细胞比例,发现Ag85A-IFN-γ组CD8+/CD4+最高,显示该融合蛋白能显著增强CD8+ T细胞增殖.上述结果表明,融合蛋白Ag85A-IFN-γ有望成为有效的新型抗结核融合蛋白亚单位疫苗.  相似文献   
26.
目的:阐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超微结构特点。方法:收集我校和其他单位送检的3例单纯性非酒精性脂肪肝,16例NASH患者和4例NAFLD肝硬化患者的肝穿刺组织。用2.5%戊二醛、1%锇酸双固定、Epon 812包埋,超薄切片70nm,醋酸铀和柠檬酸铅染色后,JEM-2000EX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单纯性脂肪肝患者主要表现为大小不等的脂滴沉积、以小脂滴为主,可互相融合。NASH患者的肝细胞都可出现大量脂滴积聚,为大小脂滴混合型、内容物主要为中等电子密度、比较均一的甘油三酯,部分脂滴周围可见磷脂成分,NASH患者肝细胞内脂滴也互相融合。肝细胞线粒体的超微结构改变包括多形性线粒体、基质颗粒增多、线粒体增大和嵴的丧失是主要的电镜异常发现,线粒体内还可见副晶格样包涵体。部分NASH患者肝细胞内可见Mallory小体。NASH患者肝细胞周围可见淋巴细胞浸润。肝血窦Kupffer细胞增生不明显,NAFLD肝硬化患者Disse间隙和肝细胞间可见胶原纤维增生。结论:NAFLD具有较为明确的超微结构改变,电镜检查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27.
许小霞  王爽  张文庆  孙强  王超  金丰良 《昆虫学报》2012,55(9):1008-1013
抗菌肽是一类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小分子多肽, 包括抗细菌、 病毒和真菌。本研究以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为研究对象, 利用Real-time PCR和半定量RT-PCR检测了其体内两个重要抗菌肽基因Cecropin和Moricin的时空表达模式及其对微生物的敏感性。Real-time PCR检测结果表明, 抗菌肽基因Cecropin和Moricin在斜纹夜蛾各个龄期(1, 2, 3, 4, 5和6龄幼虫、 蛹、 成虫)都有表达, 随着龄期的增长, 表达量逐渐增加, 6龄幼虫中表达量达到最高。 半定量RT-PCR检测表明, 抗菌肽基因Cecropin和Moricin在7个不同组织(气管、 卵巢、 马氏管、 体壁、 中肠、 脂肪体和血细胞)中都有表达, Cecropin在脂肪体中表达量最高, 而Moricin在血细胞中表达量相对较高; RT-PCR检测表明, Cecropin和Moricin的表达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诱导后迅速上升, 其中诱导后8 h达到高峰期, 一直持续到48 h。不同病原微生物(大肠杆菌E. coli、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和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分别诱导后, Real-time PCR 检测表明, 斜纹夜蛾抗菌肽基因Cecropin和Moricin对大肠杆菌的刺激最为敏感。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斜纹夜蛾抗菌肽基因Cecropin和Moricin的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8.
为探讨下颌下腺脱细胞基质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应用3%TritonX-100对SD大鼠的下颌下腺组织进行脱细胞处理,制备脱细胞基质支架材料,将该材料的浸提液注入小鼠体内进行全身急性毒性试验,观察小鼠全身反应.将该材料植入Wistar鼠肌内进行体内植入试验,不同时间观察支架材料与组织反应.用传代培养的第2代下颌下腺细胞与支架材料体外复合培养,第7 d时进行MTT检测,观察支架材料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全身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别(P>0.05),体内植入试验2、4、8 W时光镜下表现与对照组基本相似,MTT检测结果,细胞相对增长率为91.66%,支架材料的毒性为0级.结果可见,经3%TritonX-100脱细胞处理后所制备的下颌下腺生物衍生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机体无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29.
目的对HIV阳性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揭示免疫能力递减的程度,易感马尔尼菲青霉菌之间的关系,给临床诊断提供帮助。方法以我院收治的3例HIV阳性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患者为例,总结分析其生物学特点。结果三位患者都为中年男性,以间断发热、呼吸困难、干咳为主要临床表现,肺部影像学提示双肺弥漫性病变,外院治疗无效后转入我院,确诊为HIV阳性,经血培养诊断为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患者血CD4~+T细胞计数后,CD4~+T细胞均2%(正常值31%~60%)。结论 HIV阳性时,不明原因发热,肺部感染,免疫功能受损到一定程度时,易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临床症状较重并有很高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30.
以污水厂剩余污泥作为培养基原料,经过一系列处理,探索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最适发酵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污泥预处理条件以pH 12碱解条件最优,碳氮源产出量最大,补加8 g/L葡萄糖后灭菌,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LLin6可正常产絮,絮凝率达91.55%。该结果为降低微生物絮凝剂的制备成本,并实现污泥的减量化和污泥资源化利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