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89篇
生物科学   26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91.
Toll样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在对抗外来病原体的天然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Toll样受体是一个天然模板识别受体家族,能识别固有性模板(微生物和哺乳动物所共有的病原相联的分子模板PAMPs)。Toll样受体通过巨噬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来识别,其中TLR4识别内毒素、TLR2识别肽聚糖、TLR9识别细菌DNA、TLR5识别鞭毛蛋白、TLR3识别双链RNA等。本探讨了多种Toll受体家族成员在动物体内识别机理及功能,概述了其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2.
炭疽保护性抗原(PA)是炭疽毒素的重要组分,同时也是现有炭疽疫苗的主要有效成分,在炭疽杆菌的致病与免疫中发挥关键作用。以重组PA为免疫原,采用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结合炭疽毒素敏感细胞的毒性中和试验,大量筛选抗PA单克隆抗体,获得了9株炭疽毒素中和性单抗。进一步分析表明这些单抗以IgG1亚类为主,分别识别PA 3个结构域的4个不同中和表位区。针对结构域2的4株单抗识别同一表位区,其中3株单抗的中和活性强于抗PA多抗;针对结构域4的4株单抗识别两个不同表位区;另有1株单抗识别位于结构域3的表位。实验结果提示PA具有多个中和表位,分别位于其不同结构域,其中结构域2、4包含主要中和表位。实验中获得的针对不同表位的中和性单抗为深入研究PA的免疫保护机理提供了工具,也为研制针对炭疽毒素的被动免疫制剂和治疗药物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3.
目的:对炭疽毒素保护性抗原(PA)的不同结构域进行了缺失突变,以期找到免疫原性降低而功能变化不大的PA蛋白突变体。方法:在对PA结构域的缺失突变体进行表达时,意外发现不同的突变体表达效果之间存在很大差异,遂用DNAStar软件对PA的4个结构域和突变体进行分析。结果:PA蛋白结构域2的表面特性与其他结构域存在很大差异。结论:推断这种表面特性影响了PA突变体的可溶性特征。  相似文献   
94.
要发表了产于云南西部的玉山竹属一新种永德玉山竹(Yushania yongdeensis Yi et J.Y.Shi)。补充记载了雪山箭竹(Fargesia lincangensis Yi)的花部特征。  相似文献   
95.
麻雀哪儿去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它没有眩目的外表,卑微渺小,却最愿与人亲近;它没有锐利的爪牙,屡遭浩劫,却有着最顽强的生命力。它叫麻雀,一种单纯而又朴素的小鸟,一种令农民既爱又恨的小鸟。而如今,这个卑微又众多的生命正在无声无息地消失中,让人们思念它曾经欢畅地飞来,又感叹它哀鸣着飞走。  相似文献   
96.
科学奇葩——斑马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式动物一直受到发育生物学(生物体从受精卵发育成一个个体)研究者的钟爱。模式动物中最著名的当属果蝇,而蟾蜍、鸡、线虫和小鼠也在不同的时期成为了模式动物,在人类自然科学探索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97.
探讨HCV准种在NS2区的基因结构特征及变异状况.利用逆转录-巢式PCR从1份HCV慢性携带者的阳性血清及1份丙肝患者的血清中获得HCVNS2全长cDNA,将其克隆于T载体,各随机挑取5个阳性克隆进行序列测定.结果显示克隆到HCVNS2全长基因,所测克隆在核苷酸水平和氨基酸水平互不相同.该慢性携带者HCVNS2区序列以完整读码框架(ORF)为主,一个于HCV多聚蛋白第835位氨基酸的位置出现终止信号,而该丙型肝炎患者以NS2N端发现终止信号的序列为主,其中三个于第835位氨基酸的位置出现终止信号,一个于第887位氨基酸的位置出现终止信号,仅一个克隆的序列为完整ORF.对ORF完整的序列进行比较,发现丙型肝炎患者氨基酸变异主要集中于N端,蛋白二级结构模拟显示丙肝患者NS2与慢性携带者的优势二级结构类似.研究表明从我们选择的两例感染者的HCVNS2序列看,不同临床类型的HCV病人体内的HCV准种在NS2区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与病毒存在于机体的状态有一定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8.
大叶苦丁茶抗氧化成分及抗氧化性能研究(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冬青科大叶苦丁茶进行了初步的成分分析 ,同时采用可见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其活性部位的 POV值 ,并进行抗氧化性能分析 ,其中所含多酚和黄酮部位的抗氧化性能较强 ,具有进一步开发及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99.
次级洞巢鸟对次生林天然树洞的利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王海涛  高玮 《动物学研究》2002,23(2):136-140
1996年 3~ 7月对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次生阔叶混交林中的 5种次级洞巢鸟的巢位选择进行了研究 ,所涉及的 5种次级洞巢鸟为大山雀 (Parusmajor)、沼泽山雀 (Paruspalustris)、普通 (Sittaeuropacea)、白眉姬 (Ficedulazanthopygia)、灰椋鸟 (Sturnuscineraceus)。研究表明 :5种次级洞巢鸟在位巢选择中 ,对洞口横径、洞口纵径、洞内径、洞深和洞口方向的选择具有共性。利用的洞口 ,方向在 180°~ 2 2 5°和 315°~ 36 0°分布最少 ;而未利用的洞口 ,方向在这 2个区间的分布恰好相反。利用和未利用的巢洞特征因子差异显著。人为堵塞后又打开的巢洞会迅速被再利用 ,结果说明次生林中天然树洞资源成为次级洞巢鸟巢位选择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00.
应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CHO细胞时 ,由于没有血清提供各种贴壁因子 ,细胞以悬浮的方式生长。在实际的大规模细胞培养中 ,CHO细胞往往以贴壁方式培养 ,要么贴壁于悬浮的微载体中 ,要么贴壁于固定的聚酯盘状介质或中空纤维中 ,而很少直接悬浮于培养基中。在无血清培养基中 ,Vitronectin单一组分可以促使CHO细胞的贴壁和扩增。通过双表达Igf_1和Bcl_2基因 ,已经构建了可以在无蛋白培养基IMEM中抗凋亡生长的细胞株CHO_IB3。在此基础上 ,构建了可以同时表达Igf-1、Vitronectin和Bcl-2三个蛋白的三顺反子表达载体pCI-NII-IVB。将该载体转染于CHO-dhfr- 细胞中 ,构建了一个细胞株CHO-IVB2。该细胞株可以在无蛋白培养基中抗凋亡生长 ,适于以贴壁的方式大规模培养 ,用于大量生产外源目的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