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2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435篇
生物科学   135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5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3篇
  1960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51.
选用小麦‘ML7113’品种为材料,人工模拟He-Ne激光(5mJ·s-1·mm-2)、增强UV-B(10.8kJ·m-2·d-1)辐射及两者复合辐照进行处理,利用叶绿素荧光仪、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法和PCR技术研究7d龄小麦幼苗叶绿素荧光特性、Rubisco活化酶含量、基因表达量及其基因序列的变化。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增强UV-B辐射后,小麦幼苗叶绿素荧光特性减弱,Rubisco活化酶含量及其基因表达量均下降;而低剂量的He-Ne激光辐照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修复经UV-B辐射后对小麦幼苗叶绿素荧光特性所造成的损伤,且使Rubisco活化酶含量及其基因表达量上升。(2)与对照组相比,经He-Ne激光和增强UV-B辐射以及两者复合辐照处理后基因序列均出现两个相同的点突变,但并未造成氨基酸序列的变化。研究认为,低剂量He-Ne激光辐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修复受UV-B辐射小麦幼苗叶绿素荧光活性、Rubisco活化酶含量及其基因表达量的降低;He-Ne激光和增强UV-B辐射对小麦幼苗Rubisco活化酶活性的影响可能发生在其转录水平,从而使小麦光合能力发生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52.
以采自农田中自然生长的植物群落中的香丝草为供体,以典型的双子叶植物蚕豆和典型的单子叶植物玉米的幼苗为受体,运用根尖微核试验和染色体畸变试验,研究了香丝草的根、茎、叶和幼果4种器官水浸提液对受体的遗传毒性。结果表明:(1)在香丝草不同器官水浸提液作用下,蚕豆和玉米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各时期均受到明显影响,细胞中出现了微核、染色体桥、染色体断片、染色体环、染色体粘连及染色体滞后等多种染色体畸变。(2)香丝草各器官水浸提液对蚕豆幼苗根尖细胞分裂的抑制作用明显大于玉米。(3)香丝草各器官水浸提液对蚕豆和玉米幼苗根尖的染色体畸变诱导存在显著的浓度效应,即水浸提液浓度越高,受体的微核率和畸变率越高,相应的有丝分裂指数越低,水浸提液的诱导作用与浓度呈正相关关系,但不是简单的加和作用。(4)香丝草各器官水浸提液均具有较强的遗传毒性,但整体化感效应表现为叶>幼果>茎>根,即叶片产生的化感作用最强。因此,香丝草分泌的化感物质可能通过对受体植物生长点的细胞有丝分裂和细胞形态产生影响,造成受体植物染色体的多种畸变和不可逆的遗传损伤,从而成功入侵新的栖息地。  相似文献   
53.
对山西灵空山自然保护区的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种群进行了调查,利用生存分析理论及谱分析理论,分析了油松种群径级结构和静态生命表,绘制了存活曲线,同时分析了种群数量的周期性。主要结果如下:(1)油松种群幼苗幼树个体数较多,中径级的个体数较稳定,而高径级由于种间竞争及环境因子的影响,个体数明显下降。(2)油松种群的存活曲线呈现Deevey-Ⅱ型。动态表现为前期增长,中期稳定,后期衰退。(3)油松种群波动存在小周期,但变化不大,说明油松种群发展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54.
目的 评价2007~ 2012年中国大学生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总检出率.方法 通过检索Pub Med、重庆维普(VIP)、清华同方(CNKI)、万方等全文数据库,搜索中国大学生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检出率的相关文献,采用Meta Analyst Beta3.13软件对检出率进行Meta分析,评估中国大学生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状况.结果 根据入选标准,共筛出文献35篇,总样本量为437 290人,检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27 895人,Meta分析显示,中国大学生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总检出率为6.38%.结论 我国大学生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低于一般人群,但是仍然需要加大对乙肝健康教育的力度,防止乙型肝炎在大学校园里的传播.  相似文献   
55.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是生物领域常用的标记物. 本实验首先利用高碘酸法活化低分子肝素(LMWH),与EGFP连接得到LMWH EGFP.然后用Sephacryl S-200 HR对其进行初步分离,再用Sephadex G-10 HR进行脱盐纯化. 采用Sephacryl S 200 HR检测LMWH EGFP的纯度,为单一对称峰. 经检测,LMWH-EGFP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耐碱性. 通过荧光分光检测器检测LMWH-EGFP的λEx为488 nm,λEm为509 nm. 通过抗凝实验发现LMWH EGFP仍具有抗凝活性. 本实验建立了LWMH荧光标记的方法,为多糖的荧光标记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56.
采用植物染色体常规压片技术,报道了中国柴胡属(Bupleurum L .)13种5变种24个居群的染色体数目,其中4种5变种为首次报道,同时报道了5种1变种的细胞核型.除天山柴胡两个居群、紫花鸭跖柴胡一个居群和北柴胡一个居群是多倍体外,其它均为二倍体.主要结论如下:(1)秦岭柴胡和细茎有柄柴胡处理为独立的种更为合适;紫花阔叶柴胡作为大叶柴胡变种的处理是合理的;黄花鸭跖柴胡处理为紫花鸭跖柴胡的变种是不合理的.(2)紫花鸭跖柴胡和北柴胡可能都是还没有被完全认识的复合类群,需要进一步研究.(3)x=7可能是柴胡属的原始基数.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男性冠心病(CHD)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睾酮(T)及肌钙蛋白Ⅰ(cTnI)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110例男性冠心病患者分为三组:SAP组51例、UAP组36例、AMI组23例,对各冠心组患者血清Hcy、T及cTnI等指标水平进行检测,并与健康对照组40例健康受试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血清Hcy、cTnI水平均显著升高,而血清T水平显著降低,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MI组比较,SAP组、UAP组血清Hcy、cTnI水平均显著降低,T水平显著升高,组间差异亦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UAP组比较,SAP组血清Hcy、cTnI水平均显著降低,血清T水平显著升高,组间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血清Hcy与cTnI水平呈正性显著相关(P<0.05);血清T与Hcy、cTnI水平之间均呈负性显著相关(P<0.05).结论:检测男性冠心病患者血清Hcy、T及cTnI水平对患者疾病预防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8.
由于卵巢癌的早期临床症状较不明显,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就处于晚期阶段,这对其有效治疗造成了很大困难,使其成为妇科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一直广受关注。但目前传统的手术与放化疗方法的治疗效果不佳。近年来随着基础研究工作的不断发展与深入,生物治疗作为新的肿瘤治疗方法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生物治疗作为第四种卵巢癌的治疗模式,其采取的针对不同靶位点和靶途径的策略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卵巢癌治疗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生物治疗主要是运用基因治疗、免疫治疗和重组病毒治疗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基因治疗包括细胞毒性或自杀基因治疗、纠错性基因治疗、免疫增强性基因治疗和抗肿瘤血管生成基因治疗等。而免疫治疗又分为主动和被动免疫治疗,前者包括树突状细胞疫苗、自体肿瘤疫苗和分子疫苗治疗等,后者如细胞因子治疗、单克隆抗体拮抗治疗以及细胞过继免疫治疗等。上述目前在卵巢癌治疗研究中已取得了一些成果,本文就其卵巢癌的生物治疗现状与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9.
【背景】蝇蛹俑小蜂是实蝇类害虫蛹期重要的寄生蜂之一。有关植物果实和寄主挥发物在蝇蛹俑小蜂寻找寄主过程中的作用尚不明确。【方法】采用"Y"型嗅觉仪测试了寄主和果实(健康果实和虫害诱导果实)对蝇蛹俑小蜂的引诱作用。【结果】虫伤1 d的番石榴和杨桃果实对蝇蛹佣小蜂雌蜂具有显著的引诱作用;寄主蛹——3日龄橘小实蝇蛹和4日龄瓜实蝇蛹对蝇蛹俑小蜂雌蜂也具有显著的引诱作用。蝇蛹俑小蜂雌蜂对雄蜂有显著的吸引作用。橘小实蝇性诱剂甲基丁香酚对蝇蛹俑小蜂的搜索行为则无显著影响。【结论与意义】寄主蛹和幼虫危害1 d的果实能释放对蝇蛹俑小蜂有引诱作用的物质,这可为利用蝇蛹俑小蜂防治实蝇类害虫提供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60.
【目的】利用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对寄主植物的偏好性和不同寄主植物的功能互补作用,建立AM真菌的高效繁殖体系。【方法】以玉米(Zea may L.)、高粱[Sorghum bicolor(L.)Moench]和白车轴草(Trifolium repens L.)为寄主植物,采用寄主植物单作和间作的盆栽培养法,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对光壁无梗囊霉(Acaulospora laevis)、单孢球囊霉(Glomus monosporum)和根内球囊霉(G.intraradices)3种AM真菌繁殖能力的影响,通过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分配分析,探索C3和C4植物对AM真菌共生关系的"功能互补"效应及机制。【结果】间作模式下,寄主植物地上部分总生物量和3种AM真菌的孢子密度均显著高于单作(P0.05);单作和间作栽培模式下,3种AM真菌对玉米地上部分生物量响应无显著差异(P0.05),但单孢球囊霉和根内球囊霉对高粱地上部分生物量产生显著影响(P0.05);两种间作栽培模式下,根内球囊霉对白车轴草地上部分生物量也产生了显著影响(P0.05)。【结论】3种AM真菌对3种寄主植物的共生偏好性不同,且C3和C4植物对AM真菌共生关系存在一定的"功能互补"效应,利用AM真菌的寄主植物偏好性和不同植物间的功能互补关系,增加AM真菌的孢子产量,有利于AM真菌高效繁殖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