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75篇
生物科学   53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65年   3篇
  1962年   2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81.
通过在本科生实验教学“生物技术综合实验”和硕士研究生的“细胞及分子生物学实验”中,尝试使用微波超声波组合催化仪器代替溶菌酶和超声波细胞破碎的方法来裂解细胞,IPTG诱导蛋白表达,建立了微波单一催化的实验方法,可以准确表达GFP蛋白,不需要过夜反应,大大加快了反应速度,缩短反应时间,节约了实验课时间。绿色化学中的微波技术催化方法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领域也得到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2.
对κ-卡拉胶进行氧化降解,得到分子量不同的两种卡拉胶低聚糖,并分别制成四丁基铵盐,进而与马来酸酐进行酰化,制得两种不同分子量的卡拉胶马来酰基化衍生物.对产物进行IR表征,并对产物的抗氧化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κ-卡拉胶在马来酰基化以后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以及过氧化氢的清除能力都大大增强了.  相似文献   
83.
随着细胞及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新技术方法越来越多地用于新靶点建立和药物筛选研究,为药物设计、靶点的选择和用药方案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使药物筛选有了更高的特异性,对药物筛选和药理学研究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论述了功能基因的筛选、高通量细胞筛选和高内涵筛选技术、反义核酸技术、转基因/基因敲除技术、基因芯片、蛋白质芯片、组织芯片、酶免疫分析、荧光免疫分析、流式细胞技术等方法在靶向药物筛选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4.
目的:观察外加稳恒直流电场对兔腹主动脉周围电势差的影响.方法:在兔腹主动脉两侧腰大肌埋置刺激电极,在血管外膜、血管内外膜间安置测量电极,给予稳恒直流电场刺激,电场强度采用3V或4V,记录电场刺激前后血管周围电势差的变化情况.结果:①通电后即刻,血管周围电势差与通电前相比无变化(P>0.05).②通电后30min,血管外膜间和血管内外膜间电势差均明显增加,4V组增加更为明显.③断电后30min,两外膜间电势差基本恢复至通电前水平,而血管内外膜间电势差仍高于通电前,两刺激电极间仍有较高电势差存在.结论:将铂电极置入兔腰大肌,连接稳恒直流电源后构成的是一个RC电路,应用3V电压或者4V电压刺激都可以引起血管周围电势的变化.  相似文献   
85.
多作稻田生态系统对稻纵卷叶螟及其天敌功能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胜  杨广  尤民生  姚凤銮 《昆虫学报》2010,53(7):754-766
为探明稻田与非稻田生境时空配置对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ée)及其天敌功能团产生的生态学效应,分别于2007和2008年的中稻期,在福建省武夷山试验基地,采用室内观察法、田间剥查法和吸虫器法,系统调查了水稻多作系统和水稻单作系统内稻纵卷叶螟种群及其寄生蜂功能团和捕食性节肢动物个体数量的时序动态; 同时通过陷阱诱集法,调查了多作和单作稻田生境边界地表捕食性节肢动物(蜘蛛和昆虫)个体数量的时序动态,以及多作系统中,捕食性节肢动物在稻田和非稻田生境间的迁移动态。 结果表明:与辣椒、生姜、玉米和花生等镶嵌种植的稻田,其稻纵卷叶螟幼虫及其寄生蜂功能团个体数量较单一稻田差异不大,而捕食性节肢动物则明显少于单作稻田,但多作稻田边界较单作稻田边界有更多的捕食性节肢动物个体数量(2007年:多作稻田边界1984~2294个体,单作稻田边界1479个体;2008年:多作稻田边界3 417~4 178个体,单作稻田边界2 423个体)。 究其原因,主要由于多作系统中捕食性节肢动物更偏好从稻田向非稻田生境迁移,其中捕食性昆虫效应更明显。  相似文献   
86.
巨桉是我国退耕还林过程中采用的重要速生树种之一,被广泛用于人工造林。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巨桉根系分解初期对菊苣幼苗生长和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试验设置A1(50 g/盆)、A2(100 g/盆)和对照(CK)3个根系水平,将各处理的根系分别与10 kg土壤混合后装盆,播种菊苣。待A2处理植株的第3片真叶完全展开后测定菊苣光合生理指标及相关生长指标。结果表明:在巨桉根系分解初期,明显抑制了菊苣高生长、根生长、生物量积累、叶面积扩展及光合色素的合成,且随着根系添加量的增加抑制作用加大;菊苣叶片胞间CO2浓度(Ci)增加,而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均显著低于对照;随土壤中根系含量的增加,除CO2补偿点(CCP)呈增加趋势外,其他光响应和CO2响应的特征参数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并与对照差异显著;各生长指标除与胞间CO2浓度呈现出负相关外,与其它光合特征参数、光合色素以及相应的响应曲线参数之间均呈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通过GC-MS检测表明,巨桉根系中含有2,6-二叔丁基对甲酚、N-甲基苯乙胺等多种具有化感潜力化学物质,在其分解过程中,这些化感物质逐步释放并作用于受体植物,抑制其光合色素合成和光合作用,降低其环境适应能力,从而抑制菊苣的生长。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行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治疗合并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肥胖症病人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长征医院普外三科2008年7月至2011年12月行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治疗合并T2DM的肥胖症8例病人的术前资料和术后12个月的随访资料。结果:所有病人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在术后12个月的随访过程中,病人体重、体重指数均呈下降趋势,与术前相比,术后1月开始差异即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2个月T2DM临床完全缓解4例(50%),临床部分缓解4例(50%)。所有病人术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均呈下降趋势,从术后1个月开始,糖化血红蛋白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复查5例(62.5%)已恢复正常水平;空腹血糖自术后1月开始与术前相比差异即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肥胖症合并T2DM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8.
目前,国内普遍采用亮菌固体发酵工艺生产亮菌制剂。采用小型发酵罐液体深层发酵和液体静置发酵对亮菌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研究。液体深层发酵采用28℃,200 r/min,通气量1∶1 v/v·m,培养7 d,亮菌干重为16.55g/L,其中菌丝体中多糖含量为5.42%,蛋白含量为1.75%;液体静置发酵采用500 mL三角瓶,28℃,150 r/min,摇瓶3 d后静置发酵14 d,亮菌干重可达10.69 g/L,发酵液中多糖含量为1.016 g/L,蛋白含量为0.320 g/L。对液体静置发酵进一步研究发现其发酵液中亮菌甲素含量可达3.118 mg/L。由此可见,两种发酵方式在保证生物量和活性成分的前提下,缩短了发酵周期,均优于传统的固体发酵工艺,值得工业生产借鉴。  相似文献   
89.
在假蜜环菌固体发酵培养基中分别添加稻草、稻糠、花生壳等农副产品进行发酵,并以无添加物的培养基发酵作为对照。实验结果表明,添加了农副产品的培养基,菌丝生长速率及发酵完成后培养基中的多糖、蛋白质含量均比对照样有所提高。此外,还对假蜜环菌发酵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最适提取条件为:温度85℃,时间3.0h,料液比为1:4,在此条件下,多糖的提取率为4.6%。  相似文献   
90.
荔枝蝽取食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刘雨芳  古德祥 《昆虫学报》2000,43(2):152-158
在越冬前和产卵期,荔枝蝽Tessaratoma papillosa Drury在寄主植物-荔枝树的花枝、嫩枝和老枝上都有取食行为。但在这两个不同时期, 其取食行为有显著差异。在越冬前,只有50%~70%的成虫在各类枝条上取食;而处于产卵期的荔枝蝽成虫,在各类枝条上,100%积极取食,且其取食前时间显著短于越冬前在同类枝条上的取食前时间。同一时期在不同枝叶上,荔枝蝽的取食行为也有显著差异。被置于嫩枝叶和花枝上的成虫取食前时间明显短于被置于老枝叶上者;在有选择的情况下,两个时期的成虫都明显地选择在花枝和嫩枝上取食。经分析测定:在不同生长时期,荔枝树的花枝和嫩枝的含水量与含氮量均较老枝叶中的高,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较大;组织结构也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