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92篇
生物科学   5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145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3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米兰山小橘(芸香科)的分类订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芸香科山小橘属米兰山小橘进行了分类订正,根据模式标本查阅及原始文献相关特征描述,该种属于楝科割舌树属已知种类,将其处理为割舌树的异名.  相似文献   
32.
为了解未来增温条件下,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凋落物质量如何变化,将有助于增强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碳源/汇效应的认识.该文通过定位可控的增温试验平台,动态监测了凋落物生物量及其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增温显著地促进了凋落物的分解速率(F=35.757,P<0.001),降低了凋落物中的C、N含量及其C/N比,但提高了凋落物中的P含...  相似文献   
33.
通过药理实验确定了鹊肾树树皮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为抗炎活性部位,并利用色谱技术从该部位中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通过UV、IR、NMR、MS等现代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丁二酸(1)、6-乙基-5-羟基-2,7-二甲氧基-1,4-萘醌(2)、3β,20-二羟基-5β-孕甾烷(3)、5-羟基麦芽酚(4)、双[5-甲酰基...  相似文献   
34.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广西产凤尾蕨科及其近缘科蕨科、姬蕨科和碗蕨科5属9种植物的孢子形态进行了观察研究,详细描述了9种植物孢子的形态及表面纹饰特征.井栏边草、刺齿凤尾蕨、隆林凤尾蕨、剑叶凤尾蕨、林下凤尾蕨、蕨和碗蕨植物的孢子为三裂缝,辐射对称;极面观为钝三角形,赤道面观为半圆形或超半圆形;栗蕨和姬蕨植物孢子为...  相似文献   
35.
高温胁迫下五种杜鹃花属植物的生理变化及其耐热性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温是制约分布于较高海拔地区杜鹃花迁地保育与园林应用的重要因子.为探讨杜鹃花属植物的 高温致伤机理,该实验以隶属不同亚属的白花杜鹃、羊踯躅、毛棉杜鹃、红滩杜鹃及红棕杜鹃4年生实生苗为 材料,通过人工气候箱的盆栽实验,研究了30℃、38℃高温胁迫下其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并利用隶属 函数法及系统聚类分析法对其种间...  相似文献   
36.
两种罗布麻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及其生态适应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红麻和大麻状罗布麻的营养器官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显示:(1)红麻和大麻状罗布麻叶片均为异面叶,叶片表皮均被不同厚度的角质层,气孔具孔下室,栅栏组织2层;红麻的栅栏组织比大麻状罗布麻的排列紧密,而海绵组织比大麻状罗布麻的排列疏松;大麻状罗布麻叶片主脉厚度平均值为489.61 μm,而红麻仅为369.29...  相似文献   
37.
探讨了铝胁迫对入侵植物北美车前生长特性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 100 mg/L)的铝胁迫处理对北美车前的生长无显著影响,高浓度(2 000 mg/L)使植株叶片数减少、叶面积变小;短时间高浓度铝胁迫促进北美车前的抽穗数,长时间(30 d)铝胁迫处理后穗生长受到抑制,这种抑制作用在高浓度铝胁迫处理下表现尤...  相似文献   
38.
为探求利用寄生植物田野菟丝予对入侵杂草薇甘菊进行生物控制的有效措施,研究了薇甘菊对0、1、2、4和8棵田野菟丝子幼苗寄生在可溶性蛋白和一些抗氧化酶活性方面的响应.寄生后30 d,1棵田野菟丝子/株薇甘菊(以下简称棵/株)以上的寄生密度导致薇甘菊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和对照相比,在寄生密度为1棵/株时,超氧物歧化酶(S...  相似文献   
39.
喀斯特森林中的林窗多为中小尺度干扰形成的,是木本植物更新的重要场所,探索林窗下木本植物多样性维持及其驱动力对喀斯特退化森林更新及恢复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林窗为对象,监测林窗特征,分析林窗下木本植物重要值、α多样性指数,明确林窗特征与植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并分析生境因子对林窗下木本...  相似文献   
40.
【目的】揭示盐碱土壤微生物量与土壤因子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河西走廊不同盐碱程度的11个样点在春季进行采样,研究了土壤的微生物数量、酶活和理化性质,并对其进行方差分析、简单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河西地区原生盐碱地、次生盐碱地与农田土在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数量等方面均有差异;河西地区土壤较贫瘠,土壤微生物数量较低,且分布有规律性,即原生盐碱土<次生盐碱土<农田土;放线菌、真菌、碱性磷酸酶、脲酶和有效磷5个因子是引起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与理化因子之间相关性的主要因素。【结论】结果证实河西地区盐碱土壤中磷的循环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土壤微生物数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