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9篇
生物科学   15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探讨外周血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检测对肺癌的诊断、病理分型和疗效判断的临床用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了62例肺癌患者、54例良性肺部疾病患者、36例健康人、40例肺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CEA、CYFRA21-1和NSE的水平。结果肺癌患者手术前血清CEA、CYFRA21-1和NSE的含量明显高于良性肺部疾病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鳞癌组、腺癌组和小细胞癌组之间肿瘤标志物CEA、CYFRA21-1和NSE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EA阳性率以腺癌组最高(84%),CYFRA21-1阳性率以鳞癌组最高(85.2%),NSE阳性率以小细胞癌组最高(80.0%)。手术治疗后未复发转移组CEA、CYFRA21-1和NSE水平低于术前,而复发转移组与术前比变化不显著(P0.05)。结论血清CEA、CYFRA21-1和NSE的检测对不同病理类型肺癌患者的诊断、病情检测及疗效判断有较好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2.
八年制医学生教学中早期科研训练模式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几年来我们探索了八年制医学生早期科研训练的三种模式:开题式训练、见习式训练和一对一的训练.开题式训练即教师给八年制全体学生准备研究课题,由学生自己查阅文献,撰书课题申请书,再由教师评审课题的创新性和可行性;见习式训练即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对感兴趣的实验室进行参观学习,然后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研究课题;一对一的训练即学生自发性的寻找导师,提出自己原创性的课题,经导师确认课题新意和可行性后,由导师全程指导学生完成课题.实践后发现开题式训练能够充分发挥绝大多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他们去探索科学问题;见习式训练使许多学生对科研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并启发了他们的科研兴趣;一对一的训练充分发挥了导师自身及学科的优势,一对一地指导学生进行早期科研训练,为具备科研潜质的学生提供了探索的平台,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创造了良好条件.总之,三种模式的早期科研训练提高了医学生的科研能力,对培养他们将来成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3.
以凝血酶适体(aptamer)为例,利用适体和核酸外切酶特性,通过定量PCR扩增建立一种高灵敏的蛋白质检测方法.首先合成3段寡核苷酸序列即凝血酶适体探针,上游连接子和下游连接子.将适体探针与凝血酶温育结合后,再加入核酸外切酶I降解未能结合的探针.接着将保护下来的探针与连接子杂交、连接和对连接产物进行定量PCR .分别建立连接产物标准品浓度与Ct 值的标准曲线和凝血酶浓度与连接产物浓度的标准曲线,通过定量PCR对凝血酶进行定量.结果显示,基于适体的外切酶保护凝血酶检测方法灵敏度较高,连接产物标准品浓度的对数值和Ct 值之间的方程为y =- 2 95x + 33 6 5 (R2 =0. 990 ,P <0 .0 1) ;凝血酶浓度和连接产物浓度对数值之间的方程为y =0 94x - 0 . 2 9(R2 =0 . 998,P <0 . 0 1) ,还对可能影响检测的有关参数举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4.
吐鲁番地区葡萄斑叶蝉发生规律及种群空间分布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新疆吐鲁番地区葡萄斑叶蝉在葡萄园葡萄上的发生规律及种群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蝉在吐鲁番地区1年发生4代,1代高峰在5月中旬,其余各代世代重叠。其空间分布和温度变化关系密切,在春季平均气温20~30℃之间,种群趋于分布在藤架的中、高部位,而随着夏季温度的升高,种群向中、低位较荫蔽的部位转移,并通过在遮蔽物下躲藏或在阴凉湿润的土壤表面停留降温等措施度过极端温度。采用Taylor幂法则、Iwao的m-m回归分析法分析表明,吐鲁番地区葡萄斑叶蝉发生活动期为聚集分布,并且随种群密度的变化,呈现扩散-聚集-扩散-聚集-扩散-聚集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5.
能源植物芒草C4H和CAD基因片段的克隆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GenBank报道的近缘物种C4H和CAD基因cDNA序列,应用Primer Premier5.0软件设计2对PCR扩增引物。用CTAB-LiCl法提取芒草总RNA,经反转录后合成cDNA,应用RT-PCR方法成功扩增出MsC4H和MsCAD基因片段并克隆到pMD18-T载体。测序结果表明MsC4H和MsCAD基因片段长度分别为305bp和269bp,编码101个和51个氨基酸。Blast分析结果显示克隆序列与其它植物的C4H及CAD基因具高同源性。已将克隆的MsC4H和MsCAD基因cDNA序列提交至GenBank数据库,其注册号分别为JQ598686和JQ598683。  相似文献   
96.
乳腺癌是发病率逐年增加、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ERR(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α,β和γ(NR3B1-3)是核受体超家族成员,也是配体依赖的转录因子.ERRs可通过线粒体、血管生成、脂肪生成等方式参与乳腺癌肿瘤细胞的代谢.ERRs的功能不受配体影响,但受特异性共调控子调节.这些调控子包括类固醇受体的共激活体(SRC)、PPARγ共激活体PGC-1α/β和共抑制体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40(RIP140).对ERR的研究可为治疗乳腺癌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7.
IL-8是趋化性细胞因子,可以促进炎症细胞趋化和诱导细胞增殖,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影响IL-8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水平的因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NF-κB的干预、IL-8的基因多态性、表皮生长因子(EGF)的水平。IL-8主要参与胃癌的血管形成、促进金属蛋白酶的表达、影响E-cad和ICAM-1的水平、促进细胞有丝分裂、促使肿瘤转移等,对胃癌的发生、发展、预后均起重要的作用。选择性阻断IL-8及其受体具有抑癌作用,有望成为胃癌治疗的基础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究含有抗肿瘤活性喜树碱的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 Decne.)种子中内生放线菌的多样性,以及从内生放线菌中寻找新型活性化合物产生菌。【方法】利用放线菌富集培养基分离喜树种子内生放线菌,并根据菌落形态及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进行菌种鉴定;以及利用与病原微生物共培养方法检测分离菌株的抗菌活性。【结果】从上海交通大学校园的喜树种子中共分离到33株内生疑似放线菌,经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的分子鉴定,确定其中21株属于链霉菌,1株属于拟诺卡氏菌,另有3株由于序列相似性低于95%而无法分类;8株因未能克隆16S rRNA基因序列而未确定分类。这11株疑似内生放线菌是否是新放线菌(种)类群,有待后续深入研究。初步的抗细菌、真菌活性检测发现,分离到的内生放线菌中42.42%以上对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有很强的抑制菌核形成的作用,54.54%内生菌有较强抑制芽孢杆菌生长的作用。并且挑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菌株Streptomyces sp.CXSZ1进行代谢产物的分析,初步发现其代谢产物中含有抗细菌活性成分。【结论】喜树种子内生放线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活性物质分离鉴定的研究工作,一方面可以为揭示喜树等高等植物种子内生菌的起源、演化等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同时也为新结构、新活性化合物发掘提供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99.
对15年生白桦航天搭载家系(HT-1、HT-2、HT-3、HT-4)及地面对照(CK-1、CK-2、CK-3、CK-4)的生长性状进行分析,并利用2年生、5年生及15年生的生长性状拟合生长曲线。结果表明:15年生HT-1和HT-4的树高分别与地面对照家系间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和显著水平。其中,HT-1树高高于地面对照,而HT-4树高则低于地面对照。其余2个航天搭载家系的树高也高于对照家系,但未达到显著水平。随树龄的增长,航天搭载家系与地面对照的部分性状由差异显著变为差异不显著,但整体差异趋势依旧与苗期保持一致。航天搭载白桦家系及地面对照重复力除98-3家系外都属于高重复力水准(>0.5),HT-1树高性状的突变增益最高,为7.31%。以-x+S为标准在HT-1内选择了4株优良单株,最优单株树高比地面对照家系提高了35.29%。通过拟合树高生长曲线预测了树高生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清胰利胆颗粒联合床旁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炎性因子、免疫功能及外周血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维甲酸相关孤独受体γt(RORγt)m 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SAP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对照组患者予以床旁CRRT疗法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清胰利胆颗粒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炎性因子、免疫功能、外周血Foxp3、RORγt mRNA相对表达量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87.50%(35/4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0.00%(28/40)(P<0.05)。研究组治疗后免疫球蛋白G(Ig G)、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M(Ig M)、Foxp3 m RNA相对表达量较治疗前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RORγt m RNA相对表达量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清胰利胆颗粒联合床旁CRRT疗法治疗SAP,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炎性因子、免疫功能,其主要作用机制可能与外周血Foxp3、RORγt m RNA相对表达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