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9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266篇
生物科学   98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3篇
  1966年   2篇
  1964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1.
微菌落观察法快速检测和鉴别结核杆菌培养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取自肺结核患者的219例痰标本接种匡氏琼脂平板,共分离到112例结核菌生长物。其中培养法104例(92.8%)阳性,微菌落观察法108例(96.4%)阳性,微菌落法阳性率稍高。培养法和微菌落法阳性标本首次检出时间分别为18.6d和11d,微菌落检出时间更短(P<0.01)。常规菌型鉴别方法与微菌落法对结核杆菌菌型鉴别的符合率为99%。  相似文献   
12.
杂交水稻及其“三系”线粒体DNA的AP—PCR指纹图谱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为了研究水稻(Oryza sativa L.)细胞质雄性不育(CMS)与线粒体基因组的关系,应用AP-PCR 分析,用7 个任意单引物对6 种水稻品系线粒体DNA 进行了扩增。水稻线粒体DNA 的AP-PCR 产物可分为三种类型:(1)所有供试品系均能扩增的片段,它们代表了线粒体DNA 在进化上的保守性序列。有4 个引物检测到这类片段。(2)2 个以上水稻品系共同出现而在全部供试材料间存在差异的扩增片段,这类片段是检测水稻线粒体DNA多态性的主要来源。(3)一种细胞质类型所特有的扩增片段,从引物R2 和V5 的扩增产物中发现了这类片段,它们可能与CMS有关联。另外,WA型不育系珍汕97A 与其杂种之间在6 个引物的扩增图谱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说明两者的线粒体DNA序列结构可能存在某种差别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依兰早第三纪植物群的古气候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黑龙江依兰煤矿煤层间的大量植物叶痕化石研究表明:依兰植物群有蕨类植物2 种,裸子植物10 种,被子植物58 种,分属34 科46属。植物群可分为两个植物组合:一个是下煤层上顶板的矿页岩层化石的组合,称A 段组合,时代为早始新世。植物种类丰富,含有较多常绿阔叶成分,属北亚热带的常绿阔叶和落叶阔叶、针阔叶混生林。通过植物叶相特征分析,其全缘叶比例为38% 。用气候诺模图得出其古气候为年均温13.2℃,年温差20℃;另一个植物组合是煤系地层之上,即上煤层顶部的油页岩层中的B段化石组合,时代为早渐新世。植物以落叶成分为主,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生林。全缘叶比例为30% 。古气候年均温为11℃,年温差25℃。表明植物区系组成完全不同,显示出气候随时代发生了演变,而使区系逐渐发展到今日的寒温带气候和植被  相似文献   
14.
γ-氨基丁酸可由谷氨酸脱羧酶(glutamate decarboxylase, GAD)催化谷氨酸一步合成,反应体系成分简单、环境友好。然而,绝大多数GAD酶催化pH偏酸性且反应范围狭小,需要加入无机盐维持最适催化环境,增加了生产附加成分。此外,随着产物γ-氨基丁酸的生成,溶液pH会逐渐上升,不利于GAD酶的持续转化。本研究首先从实验室保藏的一株高产γ-氨基丁酸的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中克隆得到谷氨酸脱羧酶LpGAD,基于酶蛋白表面电荷修饰,选择9个位点进行定点突变及组合突变,酶学性质表征结果显示三突变体LpGADS24R/D88R/Y309K在催化pH区间内酶活力整体提高,尤其拓宽了在偏中性pH 6.0下的酶活,为野生酶的1.68倍。接下来,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解析了酶活提高的机理。此外,将LpgadLpgadS24R/D88R/Y309K突变基因分别在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E01中过表达,通过优化确定了摇瓶最适转化条件为反应温度40 ℃,菌体量OD600=20,底物L-谷氨酸100.0 g/L,5-磷酸吡哆醛添加量为100 μmol/L。5 L发酵罐中,不调节pH,通过分批投料底物L-谷氨酸,γ-氨基丁酸产量高达402.8 g/L,较对照菌株提高了1.63倍。本研究成功拓宽了LpGAD的pH催化范围及酶活,提高了γ氨基丁酸的转化效率,为实现其规模化工业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Acetylcholine, the first identified neurotransmitter, plays crucial roles in various brain functions. One well-known case is its involvement as an activating neurotransmitter in the regulation of locomotion. However, its inhibitory regulatory role, particularly in locomotion, remains poorly understood. In a study conducted by Polat et al., the authors investigated the inhibitory role of acetylcholine in locomotion in C. elegans. In this organism, the acetylcholine-gated chloride channel receptor consists of four subunits. The authors thoroughly examined the loss-of-function of each subunit in movement regulation. Interestingly, the mutant worms were still capable of performing various movements such as forward, backward crawling, and turning, suggesting that the overall movement was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ed. However, quantitative behavior analysis revealed subtle ye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timing and postures of the movement in these mutants. Furthermore, the authors employed optogenetics to stimulate a specific neuron involved in backward crawling and demonstrated that the loss-of-function of the receptors in individual neurons affects the transitioning between locomotion modes. This work provides evidence for the inhibitory regulatory role of acetylcholine in locomotion. The loss-of-function of acetylcholine-gated chloride channel receptors likely disrupts the balance of neuronal and circuit physiology, thereby affecting the regulation of locomotion. Moreover, this study highlights the powerful role of quantitative behavior analysis in discovering and understanding more sophisticated functions of neural circuits.  相似文献   
16.
吸入性速发型青霉素过敏反应1例段丽君张立新富伟沈阳军区总医院北陵医院内科(110031)患者:女性,53岁,因冠心病入院,既往有青霉素高度过敏史,有因他人的青霉素液溅入角膜致过敏性休克史,入院时患者血压20/12KPa,入院当日下午13:30分,患者...  相似文献   
17.
抗杀螟硫磷二化螟的抗性遗传力研究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韩启发  庄佩君 《昆虫学报》1995,38(4):402-406
应用数量遗传学的方法分析了水稻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对杀螟硫磷抗药性的遗传力,并就遗传力和杀虫剂的杀死率对抗性发展速率的影响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二化螟对杀螟硫磷抗性的遗传力较低(h2=0.277),产生高抗性的潜力不大。即使在室内选择的条件下,要获得10倍的抗性约需要6-12代;在野外条件下则需要更长的时间(15-32代)。因此,结合抗性变化动态的监测结果,我们认为在野外条件下二化螟是不致于产生高抗性,杀螟硫磷仍不失为二化螟抗性治理系统中有效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8.
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bGM—CSF)的高效表达菌株E.Coli HB101/pZw.GM47,经酶切电泳、DNA测序、SDS—PAGE、Western印迹及生物活性测定等分析鉴定,证明能特异性表达有生物活性的14kDaGM—CSF,表达水平达40%以上,比活性高达5×107u/mg.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对具有灭蚊效果的链霉菌N0.7180进行了形态、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认为与已知的近似种都不相同,是一个新种,定名为灭蚊链霉菌(Streptomyces culicidicus Yan et al. n.sp.),它的培养物对中华按蚊、致乏库蚊、二带喙库蚊、三带喙库蚊、褐尾库蚊、骚扰阿蚊等幼虫有显著的毒杀效果。  相似文献   
20.
β-淀粉酶水解淀粉是从淀粉分子的非还原性末端开始,水解相隔的α-1,4-葡萄糖苷键,产生麦芽糖。β-淀粉酶最初发现在高等植物中,特别是大麦、小麦等谷物中。甘薯和大豆中也含有β-淀粉酶。该酶主要用于酿酒和生产饴糖。近几年来,国外有一些关于由微生物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