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79篇
生物科学   36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71.
实验以普洱生茶为主要原料,纯种接种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通过硒含量检测和发酵茶冲泡后茶汤品质的比较,筛选确立酵母菌为硒转化菌株。然后结合普洱茶的自身发酵,酵母菌辅助添加与培养,获得制备富硒茶饮料的原料茶。运用正交实验,分析得出当茶水比为1:50时,调整pH为5.0,并于100℃条件下浸提30min,所得茶汤品质最好;再经过调配研制出一种新型的硒含量达2.2mg/kg的富硒茶饮料,该饮料的最佳配方为:富硒茶汤40mL,Vc 0.04%,白砂糖5.0%,柠檬酸含量为1.0%。  相似文献   
72.
陈红霖  王义琴  储成才  李平 《遗传》2008,30(8):977-982
非寄主抗性是植物对大多数病原微生物最普遍的抗病形式, 由于它具有广谱持久的特性, 因此在农业上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尽管近年来对植物抗病的分子机理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 但对植物非寄主抗性分子机制仍不十分了解。文章对目前研究的非寄主抗性产生分子机理、植物与病原物的互作系统、PEN1编码的SNARE蛋白参与非寄主抗性、非寄主抗性研究所面临的困难以及今后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73.
复合诱变黑曲霉选育β—葡萄糖苷酶高产菌株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李平  陶文沂 《菌物系统》2000,19(1):117-121
对黑曲霉原生质体进行紫外、LiCl复合诱变,观察诱变后原生质体再生菌落,发现了孢子色变异较大的菌株,且其变化与酶产量相关。经发酵筛选,获得β-葡萄糖苷酶活较高菌株,其酶活由出发菌株的10u/ml提高到14.7u/ml。再对高产突变株进行氮离子注入,酶活又提高20%(达17u/ml)。  相似文献   
74.
 用 Northern印迹证实在 He La细胞中有 t TG的表达 ,且这种表达受 TNF-α的上调 .构建t TG反义真核表达质粒并转染 He La细胞 ,用 G41 8抗性筛选稳定表达的转染细胞 ,并用 Northern印迹和 t TG活性测定进一步分析反义 t TG的转录 .用结晶紫及 MTT法证实阳性细胞克隆获得了对 TNF- α的抗性 ,而转染表达载体 pc DNA3的细胞仍对 TNF- α敏感 .结果表明降低 t TG活性能使细胞对 TNF- α诱发的细胞凋亡敏感性降低  相似文献   
75.
对黑曲霉原生质体进行紫外、LiCl复合诱变,观察诱变后原生质体再生菌落,发现了抱子颜色变异较大的菌株,且其变化与酶产量相关。经发酵筛选,获得卜葡萄糖昔酶活较高菌株,其酶活由出发菌株的10u/ml提高到14.7u/ml。再对高产突变株进行氮离子注入,酶活又提高20%(达17u/ml)。  相似文献   
76.
霍乱毒素A基因内部翻译调控元件具有翻译起始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大肠杆菌体外转录-体外翻译系统,证明霍乱毒素A基因内部的翻译调控元件具有翻译起始功能,且其翻译起始效率较ctxA基因高得多,当ctxA的起始密码突变时,从该元件起始的翻译效率下降,说明基因内翻译起以ctxA翻译起始的调控。结果进一步证实了霍乱毒素A、B亚工比例表达调控的翻译弱化-翻译偶联机理。  相似文献   
77.
无融合生殖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平  陈放 《植物学通报》1992,9(4):29-32
无融合生殖(apomixis)是一种代替有性生殖的,不发生核融合而产生种子的生殖方式。它是介于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之间的一种特殊生殖方式。  相似文献   
78.
以肾衰病人尿为材料,通过碱变性、酸变性和热变性除去部分杂质和尿蛋白。然后用羧甲基-木瓜蛋白酶-琼脂糖4B亲和层析,最后用多缓冲剂聚焦层析,把人的巯基蛋白酶抑制肽C(human cysteine proteinase inhibitor C,简称 hCPI_C)和其他的hCPI_C分开,制备得高纯度、高活性的hCPI_C。在SDS-PAGE中为均一条带,每mg蛋白可抑制50单位木瓜蛋白酶活性的50-63%。  相似文献   
79.
本文首次选用酵母α-因子启动子前导肽系统有效地表达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基因。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3′端不翻译区的长度对表达有影响。  相似文献   
80.
利用RFLP标记分析一对水稻籼粳交双单倍体的基因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一对籼(Oryza sativa ssp.indica)粳(O.sativa ssp.japonica)(“圭630”/“02428”)杂种进行花药培养获得81个双单倍体(DH),构建了有233个RFLP标记的水稻遗传连锁图谱。对各DH系的“圭630”等位基因组频率及图示基因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DH群体的平均基因组频率为49%,各DH系分布在29.3%~78.6%之间,集中分布在44%~49%之间;有130个RFLP标记出现显著的偏分离,偏父本与偏母本分离的标记数基本相等;同向偏分离的标记常集中在一些染色体或染色体的某些区段;各染色体的平均基因组频率分布在29%~65%之间,出现明显的偏父或偏母分离;一些DH中出现其特征完全来于某一亲本的染色体,可能与这些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期的同源配对和交换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