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生物科学   26篇
  2007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7 毫秒
11.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稀有(鱼句)鲫出血病(Hemorrhage of Gobiocypris rarus)鱼的病理切片及对照鱼的超薄切片。在对照鱼的鳃、肠道、肾脏、脾脏、肌肉和肝脏中没有见到任何病毒颗粒。在病鱼鳃血管内皮细胞质中观察到聚集的直径70nm左右的GCHV颗粒,说明鳃是GCHV侵袭的主要器官之一,并讨论了鳃对GCHV敏感在GCHV传播中的意义。还在病鱼肠道,肾脏中观察到成片的病毒颗粒,它们也是GCHV侵袭的主要组织。在病鱼脾脏的电子密度低的细胞质中观察到散在的病毒颗粒。很少见到病毒聚集体,脾脏中的病毒可能是脾脏的吞噬细胞吞噬而来。作者认为在病鱼组织中观察到的大小不同的病毒颗粒是处于不同成熟阶段的GCHV。  相似文献   
12.
Electrofusion between blastula cells and unfertilized eggs in loach were investigated usingdielectrophoretic field where, under alternating sinusoidal electric field, blastula cells formed beads-like chain in close contact with the unfertilized egg and cell fusion occurred between eggs and thecells in tight contact with them. The nuclei ofblastula cells were brought into the cytoplasm of therecipient eggs, where they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used eggs just like the zygote nuclei.Bu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used eggs wa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zygotes. Several nuclei might enterone and the same egg simultaneously and all of them could undergo division, resulting in severalblastomere after the first cleavage of the recipient egg. Before blastula stage, the embryo developingfrom the fused egg showcd irregular shape, but it was soon regulated and developed to a normalblastula which often continued its development into a normal individual. Cell/egg electrofusion cameto its highest fosion rate (80%) 8nd hatching rate (20%), with cell density at 1×10~3 cells/ml, Ca~(++)concentration at 10 mM, mannitol at 0.2 M and when the blastula cells were digested with 100μg/ml pronase E for 6-10 min at 20℃. The mechanism underlying development of electrofused eggsis discussed. As the result indicates, electrofusion might prove to be a promising biotechnology justas nuclear transplantation.  相似文献   
13.
四倍化草鱼细胞株的获得、特性和移核实验的初步试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经过35次再培养的草鱼尾鳍细胞,用秋水仙素诱导后约有71%左右细胞四倍化(染色体加倍)。经过6次再培养以后四倍化细胞上升到78%左右,建立了四倍化的草鱼细胞株,命名为GOC(4)。 本文还报道了把GCC(4)细胞(核)移植到草鱼及泥鳅的去核未受精卵内,有80%的草鱼卵发育到囊胚。在总数为342个泥鳅的移核卵中有5个发育到肌肉效应期,1个发育到心跳期。  相似文献   
14.
几种鱼类细胞对草鱼呼肠孤病毒敏感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比较研究了鲫鱼异倍体细胞系(CAB-80)、团头鲂尾鳍细胞系(BCC)、大鳞副泥鳅雌核发育单倍体胚胎细胞系(PHG)、草鱼胚胎细胞系(GCE)、草鱼尾鳍细胞系(GCRF-2)、草鱼肾细胞系(GCK-84)及其四个克隆对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的敏感性。证实了这些细胞(PHG除外)在不同程度上对GCRV敏感,其中以GCK-84的敏感性最强。这表明,在体外培养条件下,GCRV并无严格的种族特异性。用经GCK-84传代的病毒感染草鱼种,能复制出典型的出血病症状。用GCK-84检测了病毒在GCK-84、GCRF-2、CAB-80、BCC和PHG中的滴度(TCID_(50/ml)),其值分别为8.24,7.36,2.90,2.15和1.33。4个克隆与肾细胞系对病毒的敏感程度亦不尽相同,其滴度在6.3到9.32之间变化。上述结果对细胞工程抗病育种预示有较大的潜在意义。在电镜下可见GCRV对被感染的细胞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病毒为平均直径58nm的球形颗粒,具有一个高度电子密度的核心,平均直径约为38nm。病毒在细胞中的分布方式有三种:即散布于细胞质中的、呈晶格状包于一膜状结构中的和整齐或不整齐地聚集在一起但无膜包裹的。  相似文献   
15.
鳡鱼(Elopichthys bambusa)在我国南北各地分布很广,江汉平原的水系中产得尤其多。牠是一种所谓凶猛鱼类,早在14毫米长的鱼苗时期就已能捕食其他鱼苗。又因为牠生长快、体形大——可达50公斤以上——而且行动迅速善于猎食,所以鳡鱼是我国养鱼业上著名的“害鱼”,也一向是清除的对象。目前我国淡水养鱼业已从池塘饲养发展到湖泊放养。由于湖泊的面积大,池塘渔业所用的清除野鱼的方法象用毒物彻底消灭野鱼等,已不能适用。同时,尽管加强对鳡鱼的  相似文献   
16.
稀有鮈鲫对草鱼出血病病毒敏感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道稀有鲫对草鱼出血病病毒(GCHV)的敏感性。GCHV是草鱼出血病的病原,用GCHV人工感好1-6月龄的稀有鲫,在水温22-32℃时能导致稀有鲫出现出血病症状。在水温28℃时,病鱼在ld内死亡,潜伏期为5d,发病高峰期在感染后第6-8d。GCHV能在稀有鲫体内传代,并诱导80%以上的稀行鲫患病死亡。将人工感染GCHV的稀有鲫病鱼组织超薄切片,电镜观察,发现在肠道、脾脏、肾脏等组织中存在大小与形态和GCHV相似的病毒颗粒。从稀有鲫出血病病鱼组织中纯化病毒,免疫电镜观察,发现病毒颗粒能被GCHV的特异性抗体聚集成团。由上可知,稀有鲫出血病是由GCHV感染所致,稀有鲫对GCHV是敏感的,可以作为草鱼抗出血病育种的模型。  相似文献   
17.
鱼类细胞电融合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电融合是一种细胞生物学新技术,它的融合率高、操作简便、无毒性、可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融合过程,是细胞杂交与基因转移的有效手段之一。近几年来,这一技术已广泛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细胞和原生质体的融合1~4。但是,至今未见有电场诱导鱼类细胞融合的研究报道。我们采用国产元、器件,研制出一套供试验用的电融合装置,研究了电场诱导鱼类细胞的融合效应。    相似文献   
18.
鱼类细胞融合中助融剂效应和特异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鱼类细胞融合中,微量的甘油可使PEG作用显著下降。DMSO可以极大提高PEG诱导鱼类细胞融合的能力。在低分子量和较低浓度的PEG中,DMSO的作用更加突出。但PEG浓度不能低于40%的临界,否则,细胞融合就失去了DMSO浓度依赖效应。在三组鱼类细胞交叉融合中,我们发现同核体数目远远超过异核体数目(P<0.05)。这表明,PEG诱导的鱼类细胞融合具有物种和组织特异性。    相似文献   
19.
粱子湖中鰔鱼的食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鰔鱼(Elopichthys bambusa)在我国南北各地分布很广,江汉平原的水系中产得尤其多。它是一种所谓凶猛鱼类,早在14毫米长的鱼苗时期就巳能捕食其他鱼苗。又因为它生长快、体形大——可达50公斤以上——而且行动迅速善于猎食,所以鰔鱼是我国养鱼业上著名的“害鱼”,也一向是清除的对象。  相似文献   
20.
在哺乳类细胞中,细胞克隆培养已获得了广泛的应用,而在鱼类细胞中,尚未见到有关克隆化培养的报道。建立适合鱼类细胞的克隆培养技术,对于鱼类的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病毒学、体细胞遗传学和细胞工程的研究,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我们成功地进行了鱼类细胞克隆的培养。现将主要试验结果作一简要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