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63篇
生物科学   24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广东亚热带植物区系表征科的区系地理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山茶科、金缕梅科、安息香科、木兰科、清风藤科、壳斗科、山矾科、樟科、竹亚科等都是广东亚热带植物区系的表征科,它们在区系组成和植被组成中皆占有重要地位,分别占世界同类区系的比例为:22.6%,21.4%,16.0%,13.5%,13.3%,12.2%,8.2%,6.3%,6.1%等。本文对这些特征科的系统地位、区系特点、植被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科同时也是中国亚热带植物区系或华夏植物区系的表征科,而且广东及邻近地区很可能是这些科属或区系起源的核心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62.
1.以BHK21 细胞系为基质生产的乙脑14—2株活疫苗,经免疫孕猪后,对母猪本身无任何不良反应,对仔猪亦无不良影响,证明该活疫苗对猪是安全的。 2.乙脑减毒活疫苗免疫猪后,产生乙脑中和抗体显著,阳转率为80—100%。14-2株的抗体阳转率和门何均情均较5—3株高。  相似文献   
63.
高原鼢鼠食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在高寒草甸和高寒灌丛两种栖息地中捕获高原鼢鼠 1 44只 ,将 92只鼢鼠的胃内容物对照已知植物组织的显微结构进行分析 ,以确定其食物组成。研究结果表明 ,虽然两种栖息地之间的植被组成有极大的差异 ,但是高原鼢鼠的食物组成在两种栖息地之间和性别之间均无明显的不同 ,不同植物出现的频次却有明显的差异。禾本科植物在高原鼢鼠的胃内容物中基本没有发现 ,对莎草科植物也只取食两个物种 ,高原鼢鼠所取食的植物主要是杂类草。在两种栖息地中高原鼢鼠喜食度指数最高的 9种植物均为鹅绒委陵菜、直立梗唐松草、丽江风毛菊、雪白委陵菜、美丽风毛菊、细叶亚菊、异叶米口袋、磨岭草和棘豆。  相似文献   
64.
乳糖作为诱导剂对重组目的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将重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细胞介素3(GM-CSF/IL-3)融合蛋白表达菌BL21(DE3)(pFu)作为研究对象,对于以乳糖作为诱导剂时重组目的产物的诱导表达规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比较了不同培养基中,不同生长阶段进行诱导对于产物表达的影响。对诱导所需的乳糖浓度、诱导持续时间长短等因素亦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对诱导条件进行优化控制的前提下,利用乳糖作为诱导剂可以达到与IPTG类似的诱导效果。随后的研究中,将乳糖作为诱导剂应用于高密度发酵过程。这些研究结果为乳糖作为诱导剂最终应用于重组基因工程药物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5.
检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抗体的重组N蛋白-ELISA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已构建成菌的重组质料Petn转化入E.coli BL21(DE3)中,在最佳诱导条件下获得重组N蛋白.随后用His-Bind对表达产物进行纯化,对纯化效果及纯化产物的特异性分别用SDS-PAGE电泳及Western-blot试验检测.在此基础上,以纯化的重组N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对各种条件进行优化(如抗原的包补,作用时间及底物的选择),确定了判定标准,建立了检测PRRS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用此方法检测了200份血清样品,并与IDEXX公司ELISA试剂盒检测结果相比较,符合率达91%.  相似文献   
66.
PCR快速检测伪狂犬病病毒野毒感染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根据已发表的伪狂犬病病毒(PrV)gE、gI基因的序列,设计并合成了一对引物,以PrV容A株细胞培养毒为模板,筛选最佳反应条件和试剂工作浓度,建立了区分PrV野毒株和疫苗弱毒的鉴别PCR方法.该方法能从PrV容A株(RA)、上海株(SH)、鲁A株(LA)中扩增出一条848bp的片段,但Bartha-K61株没有扩增出该片段.测序结果表明PCR扩增产物和方法的特异性.对正常细胞与其它6种引起猪病毒性疫病相关病毒进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没有出现交叉反应.对PrV容A株细胞毒提取物DNA进行检测,其最低检出量为5pg.PCR对感染野毒的发病猪不同组织器官检测发现,淋巴结检出率最高,依次为脾、脑(海马角)、肺、肾、肝等.对2003~2004年期间江苏、浙江、安徽、福建、上海等省市的37个大中型猪场送检的172份病料进行PCR检测病料阳性率为20.34%(35/172),猪场阳性率为40.54%(15/37).实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PCR技术可用于伪狂犬病野毒感染的快速鉴定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67.
动物的繁殖活动关系到整个种群的生存与灭绝, 繁殖投入和繁殖成功率是繁殖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从繁殖投入的划分入手, 综述了小型哺乳动物的繁殖投入和繁殖成功率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繁殖生态学中的应用等, 阐述了小型哺乳动物能够根据自身的状态调整每次繁殖活动中的时间投入和能量分配, 采取不同的繁殖对策。这些繁殖对策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其目的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自身的适合度。并且指出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繁殖生态学中的应用将大大加快这一研究领域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8.
两水相体系在发展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是相体系回收困难.由于生产成本及降低污染的原因, 用过的相体系需要回收和重复使用.用环境敏感型溶解可逆聚合物形成可回用两水相体系是当前是为可行的回收方法。本文在光敏感可回用高聚物PNBC与pH敏感型可回用高聚物PADB形成的两水相体系中进行固定化青霉素酰化酶的相转移催化青霉素G产生6-APA的反应。在这个两水相体系中,通过优化,在1% NaCl 存在下,6-APA的分配系数可达5.78。催化动力学显示,达平衡的时间近7h,反应最高得率约85.3%(pH 7.8, 20℃)。较相近条件下的单水相反应得率提高近20%。在反应过程中,通过底物及产物的分配系数检测,发现底物分配系数变化不大,而产物6-APA及苯乙酸的分配系数发生很大变化,从而引起产物的得率变化。在两水相中,底物及产物主要分配在上相,固定化酶分配在下相,底物青霉素G进入下相经酶催化产生的6-APA及苯乙酸又转入上相,从而解除了青霉素酰化酶催化反应的底物及产物抑制作用,达到提高产物得率的效果。此外,采用固定化酶较固定化细胞效率高,占用下相体积小,较游离酶稳定性高,且完全单侧分配在下相。因此,在两水相中进行固定化酶的催化反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形成两水相的高聚物PNBC通过488 nm 的激光照射或经滤光的450nm 光源照射得到回收;pH敏感型成相聚合物PADB可通等电点 4.1沉淀可实现循环利用,高聚物的回收率在95%-98%之间,按此回收率计算,聚合物可使用60次以上。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胶囊治疗晚期大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非盲法随机对照方法将患者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7例。试验组患者使用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胶囊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奥沙利铂治疗,均为4个周期。评价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CR 1例,PR 11例,SD 10例,PD 5例。(CR+PR)RR 44.4%。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9.5个月,中位生存期(MST)19.1个月。对照组:CR 0例,PR 5例,SD 8例,PD 15例。(CR+PR)RR 18.5%。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8.6个月,中位生存期(MST)16.9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毒性、胃肠道反应、外周神经炎及肝功能异常。试验组白细胞下降15例,对照组12例,试验组贫血发生为13例,对照组的为21例,试验组恶心、呕吐发生为18例,对照组为24例,试验组便秘发生为8例,对照组为1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胶囊治疗晚期大肠癌患者相比单独使用奥沙利铂更加有效,更具优越性,不良反应更少,患者的生存质量得以改善,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0.
BNP及NT-proBNP是诊断心衰的重要指标。近年来BNP及NT-proBNP与2型糖尿病关系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我们收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2型糖尿病中BNP及NT-proBNP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肾病患者BNP或NT-proBNP有升高趋势。单纯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以及低血糖患者BNP或NT-proBN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血压、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肾功能及心脏结构功能改变是2型糖尿病患者BNP及NT-proBNP的影响因素。降糖药物对2型糖尿病患者BNP及NT-proBNP水平的研究尚少,糖尿病病程、FPG以及HbA1c对BNP及NT-proBNP的影响尚存在争议。BNP及NT-proBNP升高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肾病患者病情评估,预后判断及诊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降糖药物、糖尿病病程、FPG以及HbA1c对BNP及NT-proBNP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