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63篇
生物科学   24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31.
基因工程人α心钠素发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的基因工程菌为酵母Y33::YFD71-3,其基因型为α,his,1eu,ade,suc.摇瓶培养时心钠素的表达水平为l~2rag/L。在含有葡萄糖、YNB以及不同量腺嘌呤、组氨酸和亮氨酸的YG培养基中作摇瓶培养.当细胞的生长由腺嘌呤限制时,蛋白的分泌有明显增加·在YG培养基中加入5g/L的CAA后腺嘌呤成为限制性基质,培养基中腺嘌呤、YNB和亮氪酸用量对心钠素的表达有很大影响。在5L反应器中进行补料分批培养,流加葡萄糖、YNB、cAA、腺嘌呤、组氨酸和亮氨酸,心钠素的最高浓度达到24.8mg/L。  相似文献   
132.
库姆塔格沙漠是我国西北荒漠地区较典型的沙漠之一,本文基于实地调查并结合遥感资料,对该地区植被的物种组成及种子植物区系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库姆塔格沙漠地区共有种子植物29科91属143种;该地区植物物种贫乏、生活型简单,主要以灌木、一年生及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2)库姆塔格沙漠地区的植物组成受水分、高温以及土壤盐分等因子影响,形成了3个主要的种子植物分布区(阿奇克谷地、阿尔金山山前洪积扇戈壁、西湖湿地),且各区的物种组成差异显著。(3)从3个主要植物分布区的物种组成与生活型组成来看,阿尔金山山前洪积扇戈壁区域植物生活型比阿奇克谷地和西湖湿地丰富;因阿尔金山山前洪积扇戈壁环境复杂,在3个区域中其物种相对丰富,科、属、种的种类较多;阿奇克谷地和西湖湿地植物的属、种相似度较高;3个区域的植物属、种总体上相似度较低。(4)库姆塔格沙漠地区种子植物区系表征科主要为藜科(Chenopodiaceae)、菊科(Compositae)、麻黄科(Ephedraceae)等;3个主要植物分布区科的分布型均以世界分布为主,属的分布型以北温带分布和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分布为主,具体表现为:阿奇克谷地和西湖湿地植物属的分布型以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分布为主,阿尔金山山前洪积扇戈壁植物属的分布型以北温带分布为主。(5)库姆塔格沙漠地区种子植物以旱生种所占比例较高,物种类型具有明显的残遗性;由于环境条件特殊,形成了库姆塔格沙漠地区特有的植物类群和区系特征。本研究结果为库姆塔格沙漠地区植物组成及区系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33.
1990年5至7月,在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陆基水池中进行了了围隔生态系内富营养化引起的生态效应实验。实验表明,富营养的围隔袋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逐渐发生了变化,组成和数量都有很大的变动。形成水华和赤潮。并发生了种群的演替。水华以硅藻开始,形成高潮之后便衰退。随后微鞭毛藻和甲藻开始较大量繁殖。金藻和甲藻在实验中形成赤潮,最高值达到6.7×10~(10)cells/m~3。甲藻和硅藻的生长似乎互相抑制。实验初期,在硅藻繁盛时,甲藻的种、属和数量都很少。而在演替的后期,硅藻衰落时,甲藻占优势。数量最高达2.6×10~8cells/m~3。实验演示了发生在硅藻水华之后的甲藻赤潮发展过程,与1986年厦门西海域发生的裸甲藻赤潮的发展过程相似。实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甲藻赤潮的形成规律及其预测预报积累了资料和经验。  相似文献   
134.
胡杨叶片解剖特征及其可塑性对土壤条件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型可塑性对极端干旱区植物个体适应具有重要的意义。该研究选择内蒙古额济纳胡杨林内不同土壤条件下胡杨个体,对其叶片解剖结构与土壤因子关系进行分析,阐明不同土壤条件下叶片解剖结构及其可塑性规律。结果表明:除主脉木质部与维管束面积比外,异质性的土壤条件下胡杨叶片各解剖结构均存在明显的趋异适应;土壤水、盐条件影响了以上表皮细胞为代表的表皮组织的生长发育,土壤肥力影响了以主脉维管束为代表的输导组织以及栅栏组织的生长;生境环境异质性是胡杨叶片解剖结构可塑性的根本原因,解剖结构可塑性使得胡杨在不同环境、同一环境不同结构形成适应性差异,不同土壤条件下叶片主脉木质部、主脉维管束的可塑性较大,是胡杨适应异质性土壤条件的主要结构。叶片解剖结构特征及其可塑性对胡杨适应干旱环境具有重要生态作用。  相似文献   
135.
准噶尔盆地啮齿动物群落多样性与物种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对准噶尔盆地的抽样调查,经聚类分析,该地区的鼠类可划分为4种群落:(1)以灰仓鼠(Cricetulus migratourius)+小家鼠(Mus musculus)为主的农田鼠类群落;(2)以红尾沙鼠(Meriones erythrourus)+灰仓鼠为主的砾石荒漠鼠类群落;(3)以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小家鼠为主的城镇居民点鼠类群落;(4)以子午沙鼠(M.meridianus)+三趾跳鼠(Dipus sagitta)为主的梭梭荒漠鼠类群落。其群落多样性指数以群落(4)为最高(1.671),群落(3)最低(0.979)。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增长,荒漠被大量开垦为农田,以及新兴市镇的涌现,使得原来以沙鼠属(Meriones)和跳鼠科(Dipodidae)为主要成分的荒漠鼠类群落逐渐被喜潮湿的灰仓鼠和小家鼠所替代,有些地区还出现了以褐家鼠为主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36.
报道了柽柳科琵琶柴属一新种,即民丰琵琶柴Reaumuria minfengensis D.F.CuietM.J.Zhong。  相似文献   
137.
猪瘟病毒保护抗原E2和猪IgG重链基因的合成及其表达蛋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已发表文献及DNAstar软件分析 ,选取双拷贝Shimen株猪瘟病毒E2基因A ,D区和猪IgG重链中可与SPA非特异性结合的区域作为目的基因进行串联表达。根据GenBank发表的序列 ,Primer5 0软件的辅助下分别设计三对引物 ,并在扩增第二条和第三条片段的上游引物 5′端分别设计一个长 5个氨基酸的Linker,将扩增的三片段串联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 32a中 ,构建成重组质粒pET 2eh ,对重组质粒诱导表达 ,表达蛋白经纯化后标记于CowanⅠ株金黄色葡萄球菌SPA上 ,与收集的 80份待检血清进行平板凝集试验 ,结果与现有诊断试剂盒检测结果具有较好的符合性。该方法具有简单 ,快速 ,敏感 ,易于操作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8.
高原鼠兔对高寒草甸土壤有机质及湿度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李文靖  张堰铭 《兽类学报》2006,26(4):331-337
为探讨高原鼠兔对土壤理化性质的作用, 本研究于2005年8月, 采用灼烧和烘干法, 分别测定了高原鼠兔栖息及被灭杀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及湿度。结果表明: 高原鼠兔栖息地区, 0~5 cm及6~10 cm土壤层有机质含量和湿度均极显著或显著高于被灭杀地区; 11~30 cm 土壤层, 二者无显著的差异;31~50 cm土壤层, 有机质含量差异极显著, 而土壤湿度则无显著差异。说明, 高原鼠兔活动可增加高寒草甸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和湿度, 进而改变土壤理化性质, 促进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相似文献   
139.
为探究SQSTM1/p62蛋白在细胞发生自噬时的定位,以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cDNA为模板,PCR扩增SQSTM1基因(编码p62蛋白)并将其插入pEGFP-N1真核表达质粒.将重组质粒转染进入人胚肾293T细胞中表达p62绿色荧光融合蛋白(GFP-p62),利用Earle's盐平衡溶液饥饿诱导细胞自噬,Wester...  相似文献   
140.
目的:探讨建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的方法。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制备CHF大鼠模型。于右肾动脉分支处上方缩窄腹主动脉至0.6mm,同时设立假手术组及正常对照组。12周后行一般情况观察,超声心动图及血液动力学检测心脏结构和功能、计算心脏肥厚指数,HE及Masson染色检测心肌病理改变,综合评价CHF大鼠心功能。结果:与假手术及正常对照组比较,CHF模型组术后12周均出现进食减少、精神萎靡、少动、被毛无光;IVS、LVPW、LVM、LVEDD、LVESD、SV显著增加,EF、FS显著降低;HR显著增加;VSP、+dP/dtmax显著降低,T-dP/dtmax显著延长;LVEDP显著升高,-dP/dtmax绝对值显著降低;心脏湿重及心脏肥厚指数均增加;病理结果表明CHF模型组心肌细胞肥大、排列紊乱、心肌胶原纤维增多。结论:应用腹主动脉缩窄术可成功制备CHF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