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75篇
生物科学   259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51.
黑龙江省完达山东部林区是东北马鹿(Cervus elaphus xanthopygus)种群密度较高的分布区之一,本文对2年冬季采集的167份马鹿粪便进行了7个微卫星座位的个体识别,评价了马鹿种群遗传多样性,并分析近期马鹿数量的急剧下降对种群遗传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67份粪便DNA分属66只个体;种群平均等位基因数9.00±2.77;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3.97±0.99;平均多态信息含量0.69±0.09;平均期望杂合度0.74±0.08;平均观察杂合度0.69±0.08。整个种群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但种群固定系数Fis为0.060,没有显著偏离零。可见,完达山东部林区马鹿种群遗传多样性较高,数量的急剧下降近期还没有表现在种群遗传结构上。  相似文献   
152.
153.
拟南芥液泡膜上的Na+/H+逆向转运蛋白是由 AtNHX1 基因编码的一种重要的植物耐盐性因子。 AtNHXS1 是利用DNA改组(DNA shuffling)技术对 AtNHX1 基因进行定向分子进化获得的新基因。利用农杆菌介导的叶盘法将该基因转入烟草中,经过潮霉素和PCR鉴定,得到了10个独立的转基因株系。对其中两个PCR阳性株系进行Southern blot 鉴定,确定 AtNHXS1 以单拷贝的形式成功地插入到烟草的基因组中。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 AtNHXS1 基因可以利用烟草的转录体系正确转录。在盐处理下,随着盐浓度的提高,植株不同组织部位 AtNHXS1 基因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叶片上调趋势最明显。耐盐性试验结果表明,盐处理下,转基因烟草的长势明显优于野生型。400 mmol/L NaCl 处理下,野生型烟草完全死亡,转基因烟草生长受到抑制,但是仍然能够正常生长。研究结果表明, AtNHXS1 新基因能够显著提高烟草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154.
以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 Bobr.)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外源H2O2(2和10 μmol·L-1)处理下其脯氨酸含量及相关代谢酶活性的变化,试图从细胞水平揭示H2O2影响脯氨酸代谢的生理机制。结果显示,2和10 μmol·L-1 H2O2处理24 h使唐古特白刺愈伤组织脯氨酸含量分别变为对照的112%和92%,而处理72 h后,脯氨酸含量增加为对照的141%和119%;与对照相比,外源H2O2处理诱导愈伤组织脯氨酸脱氢酶活性降低,而谷氨酸激酶活性升高,但鸟氨酸转氨酶活性无显著变化;此外,H2O2处理使唐古特白刺愈伤组织内源性H2O2含量升高。结果表明,外源H2O2诱导了唐古特白刺愈伤组织H2O2含量的增高和脯氨酸的积累,且H2O2处理下脯氨酸脱氢酶活性的降低及谷氨酸激酶的升高与愈伤组织脯氨酸的积累有关。  相似文献   
155.
结合工作实际,针对我校对县局变电站值班员的实际培训情况,详细分析了仿真教研组对县局变电站值班员的培训教学中遵守的原则和教学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56.
气候变暖背景下杉木年轮密度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杉木年轮密度与气候因子的响应关系,采用树木年轮学方法,以60年生杉木种源林为研究对象,测定杉木整轮密度、早材密度、晚材密度、晚材最大密度和早材最小密度,分析在气候变暖条件下主要气候因子(温度、降水、相对湿度)对杉木年轮密度及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杉木不同年轮密度指标均受到温度、降水和相对湿度的显著影响。早材密度与当年夏季最高温度、当年5月降水量,最大密度与当年10月、当年秋季降水量,最小密度与前一年秋季降水量、最小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滑动相关分析表明气候因子在短时间尺度上对杉木生长影响的稳定性有显著影响,其中杉木年轮最大密度与当年10月、秋季的平均相对湿度和最小相对湿度,最小密度与当年2、3月的平均相对湿度和前一年秋季的平均相对湿度、最小相对湿度、降水量的负相关关系最为稳定。杉木年轮最小密度对前一年气候要素的响应存在滞后效应,且晚材密度对当年春季的气候要素响应也存在滞后效应。研究结果对开展亚热带针叶树种年轮生态学和年轮气候学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建议选择武夷山的天然林获取更长年表用于重建古气候。  相似文献   
157.
孙鹏  凌建忠  张辉  唐保军  姜亚洲 《生态学报》2021,41(3):1221-1228
选取象山港黑鲷个体为研究对象,以18S rDNA为靶标,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方法研究黑鲷饵料生物组成特征,分析不同龄组黑鲷的食性异同。通过序列比对,共在黑鲷胃含物中鉴定出41个属中的62种饵料生物,分属9个门,其中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绿藻门(Chlorophyta)和软体动物门(Mollusca)是黑鲷饵料生物的优势组成门类。从饵料生物相对丰度和出现频率上分析,石莼(Ulva lactuca)、熊本牡蛎(Crassostrea sikamea)、胸刺水蚤(Centropages hamatus)、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和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是黑鲷的优势饵料物种,所占饵料生物总相对丰度的比重达60.90%。相似性分析检验(ANOSIM)结果显示:1至4龄黑鲷个体的饵料生物组成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与传统食性分析方法相比,高通量测序法在黑鲷饵料生物检测灵敏性上显现了较为明显的优势,保障黑鲷等重要物种的种群稳定对于该海域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58.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原理,对尖孢镰刀菌ISSR-PCR反应体系中的5种主要因素进行优化筛选,确立了适合尖孢镰刀菌ISSR分析的反应体系,即25μL PCR反应体积中合有20 ng模板DNA、1 U Taq酶、0.4 μmol/L引物、0.2 mmol/LdNTPs、4.0 mmol/L Mg2+和2.5 μL 10 × buffer.PCR反应最佳退火温度根据引物而定,在此基础上筛选出12条扩增稳定、多态性丰富的ISSR引物.此研究为今后利用ISSR技术分析尖孢镰刀菌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9.
互营烃降解菌系M82的脂肪酸降解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晨  承磊  何乔  张辉 《微生物学报》2014,54(11):1369-1377
【目的】通过分子生态学手段筛选适合互营烃降解菌Syntrophus sp.生长的非烃碳源。【方法】利用实验室驯化获得的正十六烷烃降解产甲烷菌系M82为接种物,添加不同碳源(正十二烷二元酸、正十四烷二元酸、正十六烷烃、十六烷酸钠、乳酸钠和丙酸钠)传代培养,通过PCR-DGGE和qPCR技术研究不同碳源条件下Syntrophaceae科细菌的丰度与变化趋势;利用T-RFLP方法分析古菌群落结构。【结果】菌系M82可以利用多种脂肪酸生长并产生甲烷,但是细菌群落结构发生了变化,只在添加正十二烷二元酸和正十四烷二元酸的培养液中检测到了代表Syntrophaceae细菌的条带,并且每毫升菌液中Syntrophaceae细菌的log丰度分别达到7.4和7.6,比添加其它几种非烃碳源的实验组丰度高2-3个单位。古菌群落结构主要由乙酸营养型产甲烷古菌(Methanosaeta)和氢营养型产甲烷古菌(Methanoculleus)组成。【结论】Syntrophus sp.细菌可以利用正十二烷二元酸和正十四烷二元酸这两种非烃碳源生长,这为我们定向分离互营烃降解菌和研究起始烃降解机制和代谢机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0.
目的:探讨外周血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炎性反应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入选42例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均行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CT),计算颈动脉斑块局部反射性活度标准化靶-本底比(TBR)。根据TBR值将纳入患者分为炎性组(TBR≤1.25)及非炎性组(TBR1.25)。记录患者血脂、血糖、血压等传统的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指标,并记录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计算PLR(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等血液常规检查指标。T检验分析组间差异,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TBR与一般临床资料及PLR的相关关系,多重线性逐步回归方程分析PLR与TBR的独立相关关系。结果:炎性组与非炎性组相比,PLR值明显升高(P=0.01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TBR值与年龄(r=0.364,P=0.049)、体质量指数(r=0.38,P=0.038)、载脂蛋白B(r=0.392,P=0.032)、PLR(r=0.535,P=0.002)具有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TBR与PLR之间存在的独立的正相关关系(β=0.368,P=0.02)。结论:PLR在炎性反应较重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中升高,与其炎性反应程度呈现独立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