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9篇
生物科学   5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3篇
  1954年   2篇
  1953年   7篇
  1952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单胺氧化酶的抑制作为杀虫脒对澳氰菊酯的增效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杀虫脒对拟除虫菊酯具有增效作用, 其与溴氰菊酯的共毒系数高达890.3, 增效显著.当用溴氰菊酯单独处理美洲蜚蠊时, 血淋巴内酪胺增加125%, 章鱼胺增加108%;当杀虫脒与溴氰菊酯(1:1)混用处理美洲蜚蠊时, 引起酪胺及章鱼胺增加的量更多, 其分别增加925%及500%, 杀虫脒对蜚蠊体内的单胺氧化酶(MAO)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由此推断, 杀虫脒抑制单胺氧化酶后, 引起酪胺及章鱼胺的积累(不能进行氧化脱氨所致), 造成不正常的生理效应, 这应是杀虫脒对溴氰菊酯的增效机制.  相似文献   
42.
<正> 生态选择性 在目前还缺少理想的选择性杀虫药剂的时候,特别是对害虫天敌这一问题,多数理想的高效低毒及低残毒的杀虫药剂,也都是广谱性的(如合成除虫菊酯),要想用化学防治法而不伤及天敌时,就只好更多依赖于生态上的选择性。这在害虫综合治理中是特别重要的,也就是所谓“合理施用杀虫药剂”的问题。 无选择性的杀虫药剂可以通过使用方法、方式等的调节来达到有选择作用。以下就是常用的几种生态选择性。  相似文献   
43.
意蜂与中蜂血淋巴蛋白质成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了两个蜂种的血淋巴蛋白质成分。意蜂和中蜂都是Apis属,血淋巴蛋白质电泳谱相似。但是,两蜂种以及同一蜂种不同级别、不同发育阶段的电泳谱又各有特点。根据实验,我们把成年蜂血淋巴电泳谱分为11条带,雌蜂电泳谱上的带5是卵黄原蛋白;雄蜂卵黄原蛋白含量很少或测不出。 用Thorun方法,在聚丙烯酰胺凝胶平板电泳上测得意蜂卵黄原蛋白的分子量为185,000。  相似文献   
44.
神经毒性杀虫药剂对家蝇头部环腺苷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燕  张宗炳 《昆虫学报》1989,32(4):393-398
本文报道用七类20种神经毒性杀虫药剂处理家蝇(Musca dcmestica vicina),发现引起环腺苷酸(cAMP)增加的药剂有:DDT、菊酯类和甲脒类,而BHC、狄氏剂、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沙蚕毒素均没有影响.并做了DDT、溴氰菊酯和杀虫脒中毒0—8小时内cAMP变化的时间曲线,以及DDT中毒0—8小时内腺苷酸环化酶(ACE)活性的时间曲线.结果表明:DDT中毒1小时引起cAMP达一峰值,2小时后回到原位;2—8小时内持续而缓慢的上升;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曲线与此基本一致,但2—8小时内活性增加不大.溴氰菊酯中毒引起cAMP变化的时间曲线与DDT的基本一致,只是第二次cAMP上升更高二些.杀虫脒引起cAMP的时间变化曲线是0.5小时达一峰值,1小时基本回到原位,2—4小时有一个上升较快、较高的峰.我们认为,DDT引起cAMP值的第一次上升是激活了ACE造成的,第二次上升可能与钙调蛋白和磷酸二酯酶有关.杀虫脒引起cAMP值上升,是因为激活了章鱼胺激性的ACE.  相似文献   
45.
从上面所述看来,在使用杀虫药剂时,必须注意这一问题,以免发生不良的后果。对于防止再增猖獗问题,目前提出的方法是:①改变杀虫药剂的使用方式、时间等等以避免对天敌的杀害及对害虫的刺激;②应用选择性的杀虫药剂,使它只杀死害虫而不影响到天敌或其他。下面  相似文献   
46.
从1962年7月开始, 在室内用家蝇先后筛选了数十种昆虫不育性药剂, 其中以烃化剂中的Thio-TEPA效果为最好。用0.1%浓度的Thio-TEPA加入糖浆内饲喂粘虫成虫(Pseudaletia separata)可以引起不育。处理雌虫与正常雄虫交配, 可得到完全不育的效果。处理雄虫与正常雌虫交配, 也可以降低孵化率达13.9%。这一结果, 对目前研究粘虫迁飞作大量释放试验时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47.
根据东北地区的粘虫极大可能不在本地越冬而是每年春季随南、西南风大量迁飞的假设, 利用气象资料分析了东北早春粘虫成虫的发生与风向风速的关系。无论由始现期或突增期来看, 与地面上或高空850mb的南、西南风均有较高的符合率; 在粘虫出现时期的南、西南风多为每秒5-6米到每秒9-10米的大风。由分析中也看出了, 东北地区在许多地点经常同时发生粘虫的出现与突增, 而该时期在天气图上东北全区或大部分地区均有南、西南风, 由以上的风向风速, 估计由假定的南方粘虫发生地只需一天左右的时间即可到达东北。由上述结果讨论了粘虫春季迁飞的可能性, 东北地区粘虫的虫源问题以及粘虫成虫是否还具有夏秋季回迁的可能。  相似文献   
48.
作为接触性的和胃毒性的匀虫药除了各种烃类的卤化物,首先是DDT(4,4’二氯二苯基三氯甲基甲烷)六六大(1,2,3,4,5,6,六氯环已烷)八氯代次  相似文献   
49.
张宗炳 《昆虫学报》1962,(3):291-304
药虫药剂与昆虫的生理代谢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1)杀虫药剂对昆虫的生理代谢的影响,也即杀虫药剂的毒理机制方面;(2)杀虫药剂在昆虫体内的代谢,也即昆虫对杀虫药剂的反应。这两个部分是相互制约的,杀虫药剂引起昆虫生理机制的破坏,就会减少了昆虫对杀虫药剂的代谢能力。反过来,昆虫对杀虫药剂的代谢可以减低(或增加)杀虫药剂对生理代谢的破坏能力。虽然如此,在下文的讨论中,为了阐述方便,还是分为两部分来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0.
大部份害虫再增猖獗现象是属于这一类的,即:为了甲种害虫施用某一杀虫药剂,结果引起乙种害虫的再增或猖獗。有时,引起猖獗的害虫原来是重要的害虫,但是,也有时,因为某一药剂的施用,引起了一些原来是不重要的害虫猖獗成灾。后一类情况是最不幸的结果。 勃朗(Brown,1951)总结说,由于DDT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