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0篇
生物科学   95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3篇
  1954年   1篇
  1952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分析了广东处黑石顶自然保护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凋落物流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凋落物有明显的年限和季节变化。4年间平均凋落物流为9.363MJ.m^-2.a^-1,其中凋落叶占81.95%,1994年凋落物能流为7.357MJ.m^-2.s^-1,低于平均值21.4%。说明了影响我国常地林凋落物形成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水分条件的年限和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62.
目的:借助穿膜肽TAT高效跨膜的特性和LacI前头肽突变体(LacI HPM)高亲和力结合DNA的特性,建立-种安全高效、无基因插入片段大小限制的基因转导系统。方法:在TAT-LacI HPM片段C端和N端分别添加GST标签,构建pET-28a(+)-TAT-LacI HPM-GST和pGEX-GST-TAT-LacI HPM重组表达载体,可溶性表达TAT-LacI HPM-GST及GST-TAT-LacI HPM融合蛋白并纯化,获得TAT-LacI HPM二聚体,免疫荧光检测TAT-LacI HPM融合蛋白穿过HeLa细胞膜的情况,观察EGFP的表达,用免疫印迹检测TAT-LacI HPM融合蛋白介导质粒DNA进入细胞的能力。结果:表达、纯化并获得二聚体融合蛋白,体内实验表明其具有跨膜能力,能介导带有LacI结合序列的DNA质粒进入细胞,并在转染细胞里检测到了目的蛋白。结论:初步证实TAT-LacI HPM融合蛋白作为-种新型通用性非病毒DNA转运载体的可行性,为评价这种新型DNA疫苗载体在提高免疫效果方面的可行性奠定了前期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63.
人MEPE/OF45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克隆人MEPE/OF45全长基因,为进一步研究MEPE/OF45在DNA损伤应答中的作用及特异的信号通路奠定基础。方法:选取人宫颈癌细胞HeLa为靶细胞,从中提取总RNA,设计扩增人MEPE/OF45基因片段的特异引物,进行RT-PCR分析;用蛋白质合成抑制剂亚胺环己酮(CHX)对细胞进行处理,观察处理前后MEPE/OF45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在经CHX处理的HeLa细胞中扩增到了MEPE/OF45基因片段,随后利用重叠PCR方法获得了人MEPE/OF45全长基因,并经序列分析确证。结论:获得了人MEPE/OF45基因片段及全长基因,为阐明MEPE/OF45在细胞中复杂的功能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64.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与复制蛋白A相互作用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对ATR/CHKl通路的影响,确定Fhit与复制蛋白A(RPA)存在相互作用,为进一步研究Fhit特异的信号通路奠定基础。方法:将Fhit全长基因插入含GST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中,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纯化GST-Fhit融合蛋白,并用GST沉降技术研究Fhit与RPA是否在体外存在相互作用;在表达Fhit的人细胞中用免疫共沉淀技术分析Fhit与RPA是否在体内存在相互作用,同时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研究Fhit与RPA在细胞内是否可以共定位。结果:通过免疫共沉淀、免疫荧光染色及GST沉降技术,确定了Fhit与RPA在体内及体外均可以相互作用。结论:确定了Fhit与RPA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为阐明Fhit在维持基因组完整性方面的机理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65.
四川种子植物区系组成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从植物系统学和植物区系学角度对四川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的组成进行了初步分析,揭示了它在分类群组成和分布区类型等方面的复杂性,而且具有种子植物系统发育各阶段的关键类群或典型代表,该地区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6.
香蕉束顶病毒复制酶基因克隆及转基因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广州市郊获得的香蕉束项病毒(BBTV)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得到香蕉束项病毒复制酶基因的1.1 kb DNA.所获得的DNA序列与澳大利亚的BBTV序列的同源性达90%,这部分序列编码香蕉束顶病毒复制酶基因的羧基端.将改造的BBTV复制酶基因克隆到pBll21的CaMV 35S和NOS终止序列之间,构建表达载体,并采用基因枪轰击香蕉试管苗生长点组织的方法,经PCR检测和Westem blot分析,获得4株具有BBTV复制酶基因整合表达的To代转基因香蕉.转基因植株的抗病性正在检测之中.  相似文献   
67.
海南植物区系的多样性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张宏达 《生态科学》2001,20(Z1):1-10
记载海南维管束植物的多样性,表明蕨类植物区系已有古生代和中生代的孑遗,又有白垩纪以来的现代蕨类,它们都存在着许多特有种;裸子植物则以泛热带成分及华夏成分为主;有花植物包括全球植物区系8个植物区的成分,而以热带成分及全球性分布成分最多。最后,文章分析了海南植物区系多样性的地史背景及自然条件的因素。  相似文献   
68.
庐山山地上的鹅掌楸幼苗,在夏季晴天土壤供水充足的条件下,其叶片蒸腾速率的日变化为午后高峰型,日蒸腾量为7092molH2Om^2d^1,最大蒸腾速率达3.9mmolH2Om^-2s^-1,叶/敢温度差,敢孔导率,相对湿度等对蒸腾速度的影响最显著;鹅掌楸地的水分利用率日平均为4.142mmolCO23mol^-1H2O最高可达11.8mmolCO2mol^-1H2O。  相似文献   
69.
植物的特有现象与生物多样性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张宏达 《生态科学》1997,16(2):9-17
特有现象是生物多样性的依据,多样性是特有现象的体现,特圾现象是种系分化的结果,特有现象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地貌因子、土壤因子、气候因子、边缘效应、海洋岛屿隔离以及自然杂交。全球各大的自然条件的多样性,促成了各大陆各异的特有现象和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生命运动的属性,它是在系统发育过程中发展壮大的,因此,它的发展有生的,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当前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70.
广西九里香精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西九里香(Murraya kwangsiensis (Huang) Huang)是芸香科九里香属的一种小灌木,是我国的特有植物。广泛分布于桂西南、西部及滇东南等地的石灰山丛林中。广西九里香枝叶具浓烈的香茅油或柠檬的香味,故又称山柠檬。 本文首次报道广西九里香精油的化学成分及其含量,为开发九里香属的香料及药物资源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