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82篇
生物科学   31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张书祥  赵志虎 《生物学杂志》2003,20(2):17-18,22
以小鼠转录因子Zif268的三锌指DNA结合区为模板,利用重叠(Overlap)PCR技术,获得Zif268关键氨基酸位点同时突变的三锌指突变体ZF123、2ZF123。以ZFl23、2ZF123为模板,PCR扩增获得TAT—ZF123,TAT—2ZF123序列。构建表达质拉PET—28—a^ —TAT—ZF123,pET—28—a^ —TAT—2ZF123。为利用HIVTAT蛋白的跨膜功能,实现ZF123、2ZF123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表达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2.
瑞香狼毒根的抑菌活性研究(Ⅰ)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以苹果干腐病菌、小麦赤霉病菌、番茄早疫病菌、南瓜枯萎病菌、玉米大斑病菌、烟草赤星病菌和辣椒疫霉病菌为供试菌,采用生物活性跟踪法、生长速率测定法和系统溶剂提取法对瑞香狼毒根中的杀菌活性物质进行了筛选和分离。结果表明,杀菌活性物质主要集中在乙酸乙酯提取物和甲醇粗提物中。从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出两种杀菌活性物质AF1-4和AF1-5,同时还发现瑞香狼毒根中还存在增菌物质。  相似文献   
63.
转基因猪中外源基因拷贝数和整合位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采用了绝对定量PCR和热不均一交错PCR(thermal asymmetric interlaced PCR,TAIL-PCR),检测了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生产的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猪中外源基因拷贝数和整合位点,并利用旁侧PCR(Junction PCR)对整合位点进行确定,同时进一步分析了整合位点的纯合性.结果表明,绝对定量PCR可以准确有效地检测外源基因拷贝数,标准曲线为:log2N (拷贝数) =-0.935 4ΔCt + 3.411 6 (R2=0.997 4,P < 0.001),两只转基因猪中外源基因拷贝数分别为30.85 ± 1.77和18.87 ± 1.34;TAIL-PCR能成功地克隆转基因猪中外源基因整合位点,得到25条特异性条带,经BLAST比对,共获得TgInS1 (1 440 bp)、TgInS2 (1 263 bp)和TgInS3 (1 861 bp) 3个整合位点.以整合位点侧翼序列特异性引物与外源基因特异性引物的组合引发Junction PCR,得到预计大小的特异性片段,确定了整合位点上、下游侧翼序列的准确性.采用整合位点5′上游和3′下游侧翼序列特异性引物与外源基因特异性引物的组合,进行Junction PCR,在两只转基因猪中都得到与野生型猪一致的侧翼序列特异性引物扩增片段,表明我们获得的转基因猪都为整合位点杂合子.初步建立了绝对定量PCR和TAIL-PCR对外源基因拷贝数和整合位点检测的体系,为今后研究外源基因在转基因猪中遗传和表达的稳定性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64.
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该地区植物种类丰富,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34科、578属、1197种;根据地史资料和自然条件,通过对种子植物种类的组成和分布区类型的分析,认为该区系起源古老,区系成分复杂;珍稀特有植物多,如南方红豆杉、钟萼木、香果树、福建柏、榧树、闽楠、花榈木等大量古老树种,并且绝大多数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科研价值;区内578属可分为14个类型,热带和温带分布的属分别占48.6%和49.2%(不包括世界分布类型),具较明显的南北过渡的现象,与世界各地有广泛的联系。这些区系特征与本区古老的地质和优越的水热条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5.
牡丹籽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毛茛科芍药属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种子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鉴定为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1)、12,13-dehydromicromeficacid(2)、常春藤皂甙元(hederagenin,3)、山奈酚(kacmpferol,4)、木犀草素(luteolin,5)、芹菜素(apigenin,6)、柯伊利素(chrysoeriol,7)、反式葡根素(trans-ε-viniferin,8)、顺式葡根素(cis-β-viniferln,9)、反式白藜芦醇(trans-resveratrol,10)、β-谷甾醇(β—sitosterol,11)、豆甾醇(stigmasterol,12)和β-胡萝卜苷(β-daucosterol,13)。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的种子部位中得到。  相似文献   
66.
一种新型基因载体——SucPG络合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一种新型基因载体--SucPG络合物的研究进展,它由连有转铁蛋白的SucPG(琥珀酰多聚甘油)修饰的脂质体与lipoplex络合形成,具有较高的转染活性,抗血清性和毒性低等一系列的优点.  相似文献   
67.
用350Gy剂量的Co^60-γ射线照射水稻三系保持系813B种子,获得巨胚突变体,命名为巨胚813B(简称813geB)。用巨胚813B回交813A育成特种稻不育系——巨胚813A(简称813geA)。对巨胚813B及巨胚813A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巨胚813A与813A的主要农艺性状、雄性不育性及产量构成因素均无明显差异。巨胚813B与813B具有相似的农艺性状,但绝对胚重由0.61mg提高到1.36mg,相对胚重由2.70%提高到6.96%。巨胚813B糙米的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及必需氨基酸含量均比813B高。其中蛋白质含量9.77%,比813B提高了8.80%;粗脂肪含量5.28%,比813B提高了87.23%;8种必需氨基酸含量均有提高。利用巨胚恢复系与巨胚813A可纽配成巨胚杂交稻。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直径≤30mm的外周型良性孤立肺结节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总结63例外周型良性孤立肺结节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方式.结果:63例良性孤立肺结节病理分布依次为:结核球,炎性假瘤,错构瘤,硬化性血管瘤,肺隐球菌病,纤维瘤,肉芽肿性炎,曲菌病,肺动静脉畸形,平滑肌瘤.63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肺叶切除10例,肺楔形切除53例,均痊愈出院.结论:在孤立肺结节中,良性疾病只占少数,在不能明确诊断的情况下,可在短期抗炎排除肺炎的可能性后积极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69.
中国昆虫区系的多元相似性聚类分析和地理区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总结分析中国昆虫的分布规律, 为昆虫地理区划提出依据, 作者2008年创建了新的多元相似性聚类分析方法, 它与传统的聚类分析方法的主要不同是直接计算任意多个地区之间的相似性系数, 从而摈弃原来的合并环节。我们应用这种方法对中国823科17 018属93 662种昆虫的分布进行了定量分析。当种级水平相似性系数分别为0.19和0.14时, 全国64个基础地理单元聚类为20个小单元群和9个大单元群。根据聚类分析结果, 提出我国第一个由定量分析产生的9个昆虫区20个昆虫亚区的中国昆虫地理区划的初步方案。西北昆虫区、 东北昆虫区、 华北昆虫区、 青藏昆虫区稳定地组成中国北方昆虫大区, 江淮昆虫区、 华中昆虫区、 西南昆虫区、 华东昆虫区、 华南昆虫区稳定地组成中国南方昆虫大区。江淮昆虫区的设立是因为这里多平原和丘陵, 为重要农业区, 昆虫区系简单, 种类显著少于华东、 华中、 华南昆虫区, 而和华北昆虫区相当; 包括台湾在内的华东昆虫区是昆虫多样性最丰富地区之一, 显著高于邻近的华北、 江淮、 华南昆虫区。最后, 对昆虫地理定量分析中的重要环节进行讨论, 还对今后昆虫区系调查的薄弱地区提出建议。这项研究证明多元相似性聚类分析方法是简便、 快捷、 实用的, 能够在更广泛的范围应用, 这预示着生物地理学研究将会由定性研究进入到定量研究阶段。  相似文献   
70.
小肠上皮细胞作为肠道的主要功能细胞,在多种肠道疾病和上皮间质转化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采取组织块消化和肠绒毛消化两种方法对新生仔猪小肠上皮细胞进行分离培养,传代后通过细胞形态学及免疫荧光等方法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肠绒毛消化法所获得的小肠上皮细胞要远好于组织块消化法所得细胞,细胞在24~48h贴壁,呈现出典型的三角形或多角形样,10~12d细胞汇合成片、单层生长、互不重叠;细胞角蛋白18(cytokeratin-18)和尾型同源盒基因2(Cdx2)阳性,碱性磷酸酶检测阴性,扫描电镜下可以清楚地看到均匀分布的肠绒毛。以上结果表明,该实验成功建立出可连续传代并符合小肠上皮细胞鉴定标准的仔猪小肠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