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99篇
生物科学   56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41.
番茄的抗病基因Tm -2 2 与番茄花叶病毒 (ToMV)的移动蛋白MP基因是一对互作的基因 ,Tm- 2 2 基因和ToMV MP基因同时在烟草中表达 ,并分别获得单一基因整合的纯合转化体植株。病毒接种试验表明 ,Tm -2 2 基因转化体与Tm- 2 2 番茄对Tobamavirus病毒的特异抗性结果一致 ;Tm -2 2 转基因植株和ToMV MP转基因植株杂交试验及其农杆菌注射试验均证明 :(1)Tm -2 2 基因与ToMV- MP在转基因烟草上保持“基因对基因”的互作关系 ;(2 )在外源乙烯的参与下 ,ToMV的移动蛋白与Tm -2 2 基因编码蛋白的互作能够诱导转化体程序性细胞死亡。这一结果为今后研究Tm -2 2 与MP互作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2.
《西北植物学报》立足西北 ,面向全国。1重点组织发表有关研究西北地区干旱荒漠、青藏高原、秦岭和黄土高原植物区域的植被、区系、演化、结构及植物对水分胁迫性反应的国家基金课题及攻关项目成果 ,体现西北地区植物学研究的特点 ,突出《学报》的学术风格 ,且直接促进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2实行责任编辑初审 ,编委复审 ,主编终审的审稿制度及常务编委会决定刊物办刊方针变更等机制 ,充分发挥编委会作用 ,有效保障《学报》学术水平的稳步提高。3依靠规章制度 ,严把编校质量关 ,提高《学报》编排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力求出版的每期《学报》达到精品。4通过信函和访问学者 ,与国外著名检索机构、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联系 ,每期单印全铜版纸版本 1 0 0册 ,用于国外发行与交换 ,提高引文引文率和影响因子 ,扩大《学报》的国际影响。  相似文献   
143.
拟水狼蛛在水稻与茭白田之间的转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拟水狼蛛Pirata subpiraticus是稻田飞虱及其它害虫的主要捕食性天敌。研究表明,拟水狼蛛在水稻移栽后从茭白田大量迁入稻田,而水稻收割前后则转移回茭白田。元素标记试验显示其转移最大距离可达40 m以上。稻田附近的茭白田是拟水狼蛛的主要避难地之一。铷元素直接标记和释放可作为监测捕食性天敌在生境间转移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4.
最早传入北京地区的SARS冠状病毒S基因序列分析和克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SARS冠状病毒的spike(S)蛋白对病毒的致病力至关重要,也是机体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主要针对的靶分子。从北京地区最早发现的SARS患者咽拭子细胞培养上清中提取病毒RNA,用反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分6个片段扩增出S基因全序列,用TA载体克隆后进行DNA序列分析,再通过重叠PCR将6个片段连接成一条完整的S基因并克隆测序。DNA测序结果表明病毒S基因序列与报告的BJ01株SARS冠状病毒S基因序列完全一致,用重叠PCR将6个S基因片段连接成了一条完整的S基因,插入到pGEMT载体后读序完全正确。上述结果表明最早传入北京地区的病毒与新近报告的BJ01株SARS冠状病毒在分子流行病学上具有同源特征,重叠PCR技术可以用于有效连接多个基因片段。S区全基因的克隆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和DNA疫苗等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5.
克隆植物的无性与有性繁殖对策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多植物同时具有克隆生长与有性繁殖,两种繁殖方式间的平衡在不同物种间以及同一物种内不同种群间变化很大。旺盛的克隆生长可能会从多方面影响生活史进化。首先,许多克隆植物的有性繁殖与更新程度都很低,甚至有一些植物由于克隆生长而几乎完全放弃了有性过程,从而影响到克隆植物对局域环境的适应和地理范围进化。其次,克隆生长增大花展示进而增加了对传粉者的吸引,同时也增加了同株异花授粉的风险,而同株异花授粉往往会导致植物雄性和雌性适合度的下降。因此,克隆植物的空间结构与交配方式间可能存在着协同进化关系。最后,克隆生长与有性繁殖间可能存在着权衡关系:对克隆生长的资源投入将会减少对有性繁殖的资源投入。这种权衡关系可能是由环境条件、竞争力度、植物寿命和遗传等因素决定的。如果不同的繁殖方式是植物在不同环境下采取的适应性对策,那么我们可以预期:在波动和竞争力度大的生境中,植物应将大部分的繁殖资源分配给有性繁殖;而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克隆繁殖应该占据优势地位。但是自然选择对两种繁殖方式的选择结果是什么,以及控制这两种方式间平衡的生态和遗传因子究竟有哪些,到底是克隆生长单向地影响了植物的有性繁殖,还是与有性过程相伴随的选择压力同时塑造了植物的克隆习性?目前尚不清楚。同时从无性与有性繁殖两个方面综合考察克隆植物的繁殖对策是今后亟待加强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6.
雌雄同体植物的性别干扰及其进化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雌雄同体植物在传粉和交配过程中两性功能存在潜在的冲突和妥协。除自交和近交衰退外,人们近年来更加强调导致配子浪费和适合度减少的繁殖代价——性别干扰。性别干扰潜在地存在于雌雄同体植物中,尤其是花粉和柱头空间位置接近而又同时成熟的两性花中。该文首先介绍了雌雄同体植物性别干扰的含义及其各种形式,进而用性别干扰理论来解释各种花部性状的适应意义,同时还回顾了植物中关于性别干扰的少数实验证据。该文强调,通常被解释为避免自交的花部机制实际上更大可能是为了避免性别干扰。从更广泛意义上,自交也可以看成是一种形式的性别干扰。  相似文献   
147.
大气氟污染对某些植物脯氨酸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氟化氢污染后,大豆、黄瓜和水稻的叶片出现伤害,游离脯氨酸含量增加,氟剂量增大时,伤害加重,脯氨酸含量也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48.
本文对Coniothyrium minitans JN-CM菌株的摇瓶制种的可行性及其固体发酵的产孢条件进行了初步探究。首先通过对分生孢子萌发率和致腐能力的测定,验证了液体种子液进行固体发酵后得到分生孢子的活性,随后对液体制种条件和其后期固体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摇瓶制种在初始p H 7.0的条件下,培养6 d可得到1.09×108cfu/m L分生孢子和5.4123 g/L菌丝体。将100μL摇瓶种子液(1×107cfu/m L)接种于5 g麸皮为基质、料水比1∶1.5、p H值为5.5的固体培养基内,发酵11 d可获得2.65x1010cfu/g分生孢子。  相似文献   
149.
目的:观察控制性液体复苏治疗严重多发伤的疗效及其对降钙素原(PC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多发伤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予以快速液体复苏,观察组予以控制性液体复苏。观察和比较两组的复苏液体量、复苏1小时乳酸、复苏时间、确定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治愈率和死亡率,以及入院时和治疗后患者的血清PCT、hs-CRP、IL-6和TNF-α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复苏液体量、复苏1h乳酸、复苏时间、确定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死亡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或减少,而观察组的治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两组治疗后血清PCT、hs-CRP、IL-6和TNF-α水平均较入院时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以上指标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控制性补液复苏对多发伤的疗效优于快速液体复苏,并可显著降低患者的血清PCT、hs-CRP、IL-6和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150.
目的:探讨多巴胺能药物及其它因素与早期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84名早期帕金森病患者作为病例组,87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评价患者的睡眠状况。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早期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早期帕金森病组PDSS总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0);HAMD评分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早期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的主要类型为失眠。使用多巴胺能药物(OR=5.50,95%CI:1.96-15.81)是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而较低的HAMD评分(OR=0.35,95%CI:0.13-0.93)则显著降低其睡眠障碍风险。结论: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存在睡眠障碍,多巴胺能药物和抑郁可能促进和加重其睡眠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