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生物科学   4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凹叶厚朴花药四囊型,腺质绒毡层有1-2层细胞,小孢子形成时胞质分裂方式为修饰性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排列方式为左右对称型,成熟花粉粒为二细胞型。四分体和小孢子在发生时有不规则变形。子房单心皮。心皮腹面壁上着生2个胚珠,胚珠倒生型,厚珠心,双珠被;抱原细胞一个,并且自表皮下第2层细胞处分化。胚囊发育为单孢蓼型。凹叶厚朴的胚胎学特征与木兰科其它植物的胚胎学特征基本相同,属于较原始的被子植物胚胎类型。在凹叶厚朴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中存在部分败育现象。本文初步探讨了凹叶厚朴濒危的生殖生物学原因。  相似文献   
32.
几种生长调节剂对离体培养黄瓜叶直接开花的作用:简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7-9d龄黄瓜无菌苗的完整子叶,经在添加不同生长调节剂的MS培养基上培养8-20d左右,其营养芽和花芽直接从子叶基部的表面长出,直接形成花的最高频率达25%。1.5mgL^-1左右浓度的KT有利,而生长素一般不利于子叶上花的形成,单独添加亚精胺对花形成无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3.
采用分离自野生春兰(Cymbidium goeringii)根部的真菌CL-3菌株, 进行了春兰内生菌根真菌的人工接种、再分离及其共生培养研究。通过对CL-3菌株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同源性分析, 发现该菌株ITS序列与Acremonium strictum的亲缘关系最为接近, 序列同源性为100%。用CL-3菌株接种春兰组培苗, 接种后2个月可从组培苗中再分离获得该菌株, 且CL-3菌株处理苗的鲜重增长率达80.5%, 经方差分析, 与对照相比有显著差异。通过石蜡切片和染色, 在已接种的组培苗的根部组织中可观察到CL-3菌株存在。表明CL-3菌株能与组培幼苗成功建立共生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34.
35.
禾谷类叶片培养迄今还有一定难度,虽然已有再生植株的报告,但效率并不高,基因型间差异也极大。禾谷类叶肉原生质体培养迄今  相似文献   
36.
黄瓜离体子叶节花芽和营养芽分化中CFL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FL基因是从黄瓜中克隆到的拟南芥LEAFY(LFY)同源基因.以离体黄瓜子叶培养物成花为实验体系,利用mRNA原位杂交技术对CFL基因在花芽和营养芽分化过程中的时空表达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在花芽分化过程中,CFL基因在花原基形成、花器官原基分化及各轮花器官形成之初强表达,在花器官形成以后表达减弱或不表达;在营养芽分化过程中,CFL基因在分生组织、叶原基和幼叶中有明显表达,在成熟组织中不表达.结果说明CFL基因的表达在黄瓜子叶节花芽和营养芽分化中原基的分化形成是必需的.结果提示CFL基因可能参与细胞分裂调控和启动、营养性分生组织向花分生组织转变等过程.  相似文献   
37.
三碘苯甲酸和多效唑极显著地协同促进完全切除下胚轴的黄瓜去顶苗直接成花,三碘苯甲酸与多效唑相配合的最适浓度为1.0-1.5mg.L^-1,直接成花率达90%。  相似文献   
38.
丽格海棠的离体快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取丽格海棠幼叶为外植体,在诱导培养基MS+BA 0.5mg/L NAA 1.0mm/L上培养20d左右,开始分化花芽,培养40d丛生芽长满整个外植体,丛生芽的增殖培养以MS+BA 0.5mg/L为佳,芽长得大且粗壮,粗壮芽转入无激素的1/2MS生根培养基,生根率达100%。  相似文献   
39.
植物开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对其机理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近百年来进行了广泛的生理生化研究,提出过多种假设。自90年代初成功分离了花器官分化和发育基因以来,使这一研究领域进入了分子水平。钙不仅是植物的矿质营养元素之一,而且Ca~(2+)作为植物的第二信使,参与细胞内多种生理生化活动。许多研究结果表明,Ca~(2+)在成花诱导、花芽形成和分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我们自建立黄瓜子叶培养物离  相似文献   
40.
Cotyledonary nodes of cucumber cultured on calcium-free medium for 0, 1, 2, 3, 4, 5, 6d respectively, were transferred to medium with 6.0 mmol/L CaCl2 for 24h, then returned to calcium-free medium. Cotyledonary nodes cultured on calcium-free or 6.0 mmol/L CaCl2 medium for all time, were taken as controls. Results showed that cotyledonary nodes were transferred to 6.0 mmol/L CaCl2 medium for 24h during 0-3d after the beginning of culture, percentage of floral bud formation at cotyledonary nodes w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Transferring cotyledonary nodes on the 3d day after the beginning of culture was achieved best effect, percentage of floral bud formation was up to 34.3%. We deduced that the calcium sensitive period during floral differentiation of cucumber cotyleddonary node cultured in vitro may be 0-4d after the beginning of cul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