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40篇
  免费   296篇
  国内免费   1075篇
生物科学   8511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120篇
  2017年   293篇
  2016年   174篇
  2015年   294篇
  2014年   445篇
  2013年   299篇
  2012年   340篇
  2011年   316篇
  2010年   225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40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129篇
  2003年   322篇
  2002年   1143篇
  2001年   1410篇
  2000年   261篇
  1999年   231篇
  1998年   121篇
  1997年   94篇
  1996年   101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84篇
  1993年   152篇
  1992年   112篇
  1991年   92篇
  1990年   105篇
  1989年   100篇
  1988年   143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34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25篇
  1980年   21篇
  1979年   19篇
  1977年   17篇
  1964年   13篇
  1963年   13篇
  1957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991.
采用SephadexG 75和HiPrep 1 6 / 6 0DEAE离子交换等方法从赤子爱胜蚓 (Eiseniafoetida)中提取到一组活性蛋白质成分 ,双向电泳分析证明它们为一组pI在 3 .0~ 4 .0之间的酸性蛋白质 ;利用体外K5 6 2、HeLa、SY5Y等肿瘤细胞抑制实验和纤维蛋白平板实验 ,跟踪测定活性 ,证明乙醇沉淀组分D2 (8)是既具肿瘤抑制 ,又具有激酶活性的蛋白质成分。同时应用非变性电泳对乙醇沉淀组分进行分离 ,并利用电洗脱、凝胶原位酶解和ESI MS等蛋白质组学方法 ,鉴定了其中 6种蛋白质的分子量、氨基酸组成、N末端序列和肽质量指纹图信息 ,其中条带 9与D2 (8)组分为同一种蛋白质 ;研究证明蚯蚓中含有既具抗肿瘤活性又具有激酶活性的蛋白质成分。采用的方法可适用于活性蛋白质成分的整体分离与鉴定  相似文献   
992.
Flt3配体的同源二聚体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lt3配体 (FL)是一种早期造血生长因子 ,与相应受体结合后 ,驱动受体二聚化 ,从而启动细胞内信号转导。体内 ,可溶性的FL主要以单体形式存在。将 2个相同的编码可溶性FL的基因片段 ,通过连接序列以首尾相连的方式构建成FL FL基因 ,并在毕氏酵母 (Pichiapastoris)中表达。SDS PAGE试验表明 ,FL FL融合蛋白 (rFL FL)分子量约为 4 3kD ,与预期相符 ,并为Western印迹试验所证实。骨髓祖细胞体外集落形成试验提示 ,rFL FL具有更强的生物学活性 ,约是单体FL(rhFL)的 10倍之多。另外 ,FL FL融合蛋白还能促进和延长饥饿的Raji细胞存活 ,与rhFL相比 ,也表现出较强的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993.
低氧提高肿瘤细胞反义VEGF165基因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反义VEGF1 65基因对食管癌的抑制作用 ,并初步探讨利用肿瘤低氧微环境改善基因治疗的效果 ,采用PCR技术和DNA重组技术构建了含低氧反应元件的真核表达载体 ,并用此载体构建了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和反义VEGF1 65基因的重组载体。用脂质体将重组载体导入食管癌细胞 ,体外用化学发光光度计测定低氧对报告基因表达的调节和ELISA法间接测定低氧对反义VEGF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体内利用裸鼠皮下移植实验研究低氧对反义VEGF1 65基因抑瘤作用的影响。体外实验表明 ,用带低氧反应元件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食管癌细胞 ,在低氧培养下可以使报告基因的表达提高 3 780 % ,并可以显著提高反义VEGF1 65基因的表达 ,体内用带低氧反应元件的载体将反义VEGF1 65基因导入食管癌细胞中 ,其抑瘤效果显著优于不含该元件的载体 ,抑瘤率分别为 71 .7%和 5 6 .1 %。反义VEGF1 65基因能显著抑制食管癌的生长 ;利用肿瘤低氧可以实现治疗基因的自主调节 ,改善基因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4.
机械拉伸下人肺上皮细胞增殖及整联蛋白再分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体外周期性拉伸装置研究机械拉伸对人肺上皮细胞A5 4 9增殖及其膜表面受体———整联蛋白α5、β1再分布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 :在应变为 15 % ,频率为 2 0次 /min、4 0次 /min的拉伸刺激下 ,4 8h后 ,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指数明显降低 ,A5 4 9细胞的DNA合成受到显著抑制。在 4 0次 /min的拉伸频率下 ,整联蛋白α5、β1的分布发生重组并向基底层转移 ,形成局部粘附连接。研究表明 :整联蛋白α5、β1可能在肺上皮细胞感应机械应力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5.
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 ,从含有人前松弛素原cDNA基因的质粒 pMALp2X-hRLXH2上得到人松弛素原H2的编码基因 ,亚克隆到温度诱导型原核表达载体pBV2 2 0上 ,转化大肠杆菌DH5α细胞。经 4 2℃温度诱导 ,获得了目的基因的高效表达。目的蛋白质以包含体的形式存在于大肠杆菌细胞中。菌体经过超声波破碎 ,包含体裂解 ,蛋白质的体外变性还原 ,复性 ,SephadexG 75凝胶过滤层析 ,反相快速蛋白质液相层析等一系列分离纯化过程 ,得到了高纯度的重组Met 人松弛素原样蛋白H2 ,得率约为 2~ 3mg/L。对纯化的目的蛋白质进行了SDS PAGE电泳纯度分析 ,氨基酸组成分析 ,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测得目的蛋白质的分子量为 183 90 .4 (理论计算值为 183 92 .3 )。  相似文献   
996.
海洋红藻多管藻R—藻红蛋白的体外聚集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海洋红藻R 藻红蛋白 (R PE)吸附到刚揭开的高定向石墨 (HOPG)表面上 ,然后用扫描隧道显微镜 (STM)在纳米尺度上进行直接观察 ,发现纯化的R 藻红蛋白在体外自然聚集时 ,能够“面对面”的聚集在一起 ,形成非常规则的类似藻胆体的杆状结构。将R PE溶于 2 %酒精 /水的混合液中 ,然后滴加于空气 /水界面上 ,具有很好的成膜性能。STM观察结果表明 ,R PE的分子在Langmuir Blodgett膜中的排列方式与其在自然状态下的聚集方式类似 ,圆盘状的R PE分子面对面的聚集在一起形成类似藻胆体的杆状结构 ,这些“杆”状结构进一步聚集在一起形成膜。以上结果表明 ,藻胆蛋白分子在体内以藻胆体的形式存在 ,除了连接肽的作用之外 ,藻胆蛋白自身的结构特性而导致的分子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藻胆体的组装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7.
东方鲎C因子的分段克隆及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方鲎C因子 (factorCfromTachypleustridentatus)是鲎血细胞中的一种对内毒素敏感的丝氨酸蛋白酶原 ,它与内毒素特异结合的特性 ,使之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根据报道的C因子序列 ,设计了两对引物 ,以中国福建沿海的东方鲎 (Tachypleustridentatus)为材料抽提其血细胞总RNA ,首次用RT PCR的方法分两段扩增了鲎血中编码C因子蛋白的基因全序列。序列分析表明 ,得到的FC基因与文献报道的来自日本的东方鲎的FC有很高的同源性。将分段克隆得到的两段FC片段经相应酶切后 ,与含T7启动子的质粒 pET 2 8a( )在一个体系中作连接反应 ,构建表达质粒pET2 8a FC ,转化大肠杆菌BL2 1(DE3) ,筛选表达菌株。表达菌株经 1mmol/LIPTG诱导表达 2 .5h后 ,收集菌体并超声破菌。经SDS PAGE分析表明 ,在 110kD左右处有明显的表达条带 ,大小与FC的计算分子量相吻合。但表达产物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经洗涤与变复性后 ,重组FC在体外表现出明显的抑菌活性。同时蛋白质印迹实验也提示了在大肠杆菌中FC的单基因表达物可能发生部分自剪切反应 ,而形成了额外的免疫印迹条带  相似文献   
998.
量子点的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最子点(半导体纳米微晶体)的研究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兴趣,其研究内容涉及物理、化学、材料等多材料,已成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虽然量子点在生物学中的应用才刚刚起步,但是已经取得了意义的进展,成为人们极为注意的一个热点。现就量子点的光学特性、制备方法以及在生物学中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99.
基于分子信标的原理 ,设计了一种发夹型荧光探针作为限制性内切酶作用的专一底物 ,来研究限制性内切酶的剪切作用。检测BglII和NcoI表明 ,这种探针不仅可以灵敏、实时地指示内切酶的活性 ,采用不同荧光标记的探针还可以同时特异地显示双酶切反应中两个酶各自的活性。并且以Rotor Gene 2 0 0 0实时荧光PCR仪作仪器检测 ,实现了高通量的操作。利用其特有的作变温曲线的功能 ,能很好的区分限制性内切酶与发夹型荧光探针的特异剪切与非特异的结合  相似文献   
1000.
在线的毛细管等电聚焦 电喷雾质谱联用 ,作为一种二维的分离系统 ,对毛细管等电聚焦过程中形成的蛋白质亚型进行了分析。这种分析系统通过使用中性的涂层毛细管 (80cm长 )、动态的毛细管位置调整方法和鞘流液接口得以建立。蛋白质首先在毛细管等电聚焦过程中根据它们等电点的差异得到分离 ,然后被电喷雾质谱鉴定。已聚焦好的蛋白质区带通过结合阴极移动和重力移动的方法从毛细管中流出而进入质谱仪。由于在此特定情况下这种方法具有极高的分辨率 ,有三种血红蛋白A和镰刀型血红蛋白的亚型 (具有几乎相同的电荷分布和分子质量 ,但它们的等电点差异在 0 .0 4到 0 .0 8之间 )和两种乳球蛋白A的亚型 (等电点差异为 0 .6 )被检测到。这些蛋白质亚型的等电点、相对含量和分子质量都通过毛细管等电聚焦 电喷雾质谱联用方法同时得到了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