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7篇
生物科学   8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用不同浓度的PEG6000及NaCl对5个小麦品种的成熟胚组织培养物进行处理,研究在渗透胁迫条件下基因型和激素对成熟胚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整株水平与细胞水平的抗性存在一定相关,不同基因型对干旱与盐胁迫的敏感程度不同,成熟胚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和植株再生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初步得到了晋麦47、长武134、红芒麦的耐旱愈伤组织以及晋麦47、长武134的耐盐愈伤组织,并获得了晋麦47和长武134具有一定抗性的再生芽。  相似文献   
52.
主要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肥料种类不同和施肥量配比不同)对温室樱桃番茄果实和土壤硝酸盐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果实中硝酸盐含量随追肥次数的增加,逐渐加大,到采收中期达生育期内最大值,最终略有累积;果实中硝酸盐含量为49.6~273.0 m g.k-g 1,亚硝酸盐含量为0.011~0.054 m g.kg-1.第4次追肥后果实与土壤(0~40 cm土层)中硝酸盐含量在追肥后6~9 d达最大值,以后开始下降.果实内硝酸盐的累积量与土壤硝酸盐含量成显著正相关.合理的氮肥施用量不会造成果实内硝酸盐含量的过量累积;有机肥配施适量化肥对改善果实品质、提高果实产量、调节土壤硝酸盐含量变化有着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3.
土壤干湿交替对小麦花前碳同化物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盆栽小麦试验,在开花前7d利用^14CO2光合标记,花后设置对照(A)、干湿交替5d循环(B)和10d循环(C)共3种水分处理。研究结果表明:约有19.0%~22.0%花前^14C同化物被转运到籽粒。在B、C两种干湿交替处理中,籽粒对花前^14C同化物动员量分别高出对照4.38%和3.02%,并且叶、鞘、茎等花前临时库中同化物输出比例相对高于正常供水的A处理。旗叶中可溶性糖和脯氨酸(Pro)含量对干湿反应敏感。灌浆后期,干湿交替处理的小麦旗叶中叶绿素(Chl)含量和光合速率与对照相比,相对减小,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也大大降低,并且二者变化趋势相一致。于湿交替供水,可部分补偿灌浆后期下旱导致光合不足、同化物减少的籽粒干物质的损失。  相似文献   
54.
植物根系吸水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植物根系吸水机理在细胞、组织和整体水平上的研究进展非常迅速,对阐明植物抗旱机制及其高效利用有限水资源途径的探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植物根的复合结构和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根系中水流性质等方面的最新研究状况进行了概述,特别详细地论述了水通道蛋白的表达及功能与根系中水分运动的关系、以及根系输水的调节和根系吸水过程中的信号传导方面的研究动态,并且评价了根的复合运输模型和根系吸水的数学模型等,最后就其可能生理意义及其应用前景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55.
陕北黄土丘陵区撂荒群落排序及演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峰  徐学选  张兴昌  邵明安  梁宗锁  山仑 《生态学报》2008,28(11):5418-5427
根据2003和2005年分别对36和34块撂荒群落及其生境的调查结果,分析了撂荒群落的排序演替规律、演替速度及演替趋同或趋异性。结果表明:(1)对陕北黄土丘陵区撂荒群落影响较大的因子主要有撂荒年限、海拔、土壤水分含量及变异量、有机质、全氮和速效氮、速效磷等,而坡度、坡向等对撂荒群落分布及动态影响较小;(2)排序图也反映了撂荒演替过程中主要环境因子的变化,即随着撂荒年限的增加,土壤水分含量减少,变异量增加。土壤养分方面,除速效磷呈减少趋势外,土壤有机质,全N、P、K,速效N、K都有增加的趋势;(3)农田撂荒后,群落演替速度有先降低后增大的趋势。提出一个关于撂荒演替速度的分阶段循环往复式的理论模型,认为植被演替从总体上讲是逐渐变慢的,可根据生长、生活型和优势植物种等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初期演替速度较快,以后逐渐变慢达到阶段稳定状态。之后,随着下一阶段主要植物的入侵,阶段稳定状态被打破,演替进入下一阶段。(4)演替趋同、趋异性方面,两年的结果不一致,与样地选择有关。  相似文献   
56.
多变低水环境下玉米籽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盆栽条件下采用27种动态变动供水处理模拟多变低水环境的结果显示:苗期控水、拔节期恢复充足供水,可在不减产的条件下实现节水目的。作物在多变低水环境条件下籽粒产量、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可分为高产高耗水型、高产节水型、较高产节水型、中产高节水型和低产低水分利用效率型。  相似文献   
57.
土壤大气湿度组合对玉米生长的WUE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人工气候生长箱盆栽试验,模拟土壤和大气湿度不同组合处理,发现土壤干旱和大气干旱显著抑制玉米生长。大气湿度提高在一一程度能改善作物的水分状交,降低蒸糖,解除土壤干旱危害,产生生长和补偿效应,明显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58.
山仑 《西北植物学报》1996,16(3):203-207
以高梁杂交种晋杂86-1为材料研究了种子吸水萌动过程中胚与胚乳两部分的水分状况及可溶性糖变化的过程。结果表明:在吸水萌动过程中种胚和胚乳在水分及糖代谢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59.
节水农业及其生理生态基础   总被引:189,自引:17,他引:172  
提高自然降水和灌溉水利用效率是节水农业要解决的中心问题。近年实践证明,通过提高水分利用率的途径增加农田生产力存在很大潜力,节水和增产的目标可能同时实现。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研究确定植物水分亏缺的允许程度。植物各个生理过程对水分亏缺的敏感性不同,综合文献报道和作者研究结果,水分亏缺对与作物产量密切相关生理过程影响的先后顺序为:生长—蒸腾—光合—运输。在一定条件下,有限水分亏缺不会对作物最终经济产量造成影响,但却能显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60.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五种植物的生理生态特征比较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通过测定陕北黄土丘陵区5种植物在旱季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叶水势日变化,将植物划分为不同的水分生态适应类型.结果表明:柳枝稷的光合生理特征属于高光合、低蒸腾和高水分利用效率类型,其抗旱适应性特征属于高水势延迟脱水类型;苜蓿属于高光合高蒸腾低水分利用效率类型,耐旱性为高水势延迟脱水型;达乌里胡枝子属于低光合、低蒸腾、低水分利用效率类型,耐旱性为高水势延迟脱水型;白羊草属于高光合、蒸腾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中等型,耐旱性属于能忍耐脱水造成的低水势的一类.沙打旺属于高光合中等蒸腾速率中等水分利用效率类型,耐旱性为低水势延迟脱水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