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4篇
生物科学   13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降解菌的紫外线诱变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拟除虫菊醑类农药降解菌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p)w10j15菌株经紫外线诱变后,筛选出突变株55株。分别在30℃,转速180rpm条件下培养3d,测降解力,获得正突变菌株6株,经加药普通斜面传种10代,2株(UW19,UW2)降解力保持稳定。降解力较强的UW19对联苯菊醑、甲氰菊醑、氯氰菊醑的降解率分别达70.40%、84.04%、70.87%,比出发菌株降解率提高了近20%;UW2也比出发菌株提高了约10%的降解率。  相似文献   
52.
印楝素乳油对小菜蛾种群的控制作用模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应用害虫种群系统控制控制的状态空间方程和作用因子添加分析法,模拟1%印楝素乳油对小菜蛾种群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印楝素浮油对小菜蛾种群的控制机理,主要是对小菜蛾成虫的显忌避作用,尤其是在种群发展的初期,由于其显的忌避作用,降低田间卵量,使其种群数量明显降低下来,有效控制其为害。  相似文献   
53.
植物保护剂保卫德对小菜蛾种群控制效应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室内外试验表明,植物保护剂保卫德(BIOACT-T35)对小菜蛾种群具有较好的控制效应,其显的控制机理主要表现在对成虫产卵的忌避作用和对幼虫的拒食作用。保卫德10.00ml/L处理对成虫的忌避率为81.43%,对幼虫的选择和非选择性拒食率为96.32%和93.17%,小菜蛾种群趋势指数I值由对照的18.2840降为1.9492,干扰作用控制指数为0.1066。  相似文献   
54.
节肢动物ABC转运蛋白及其介导的杀虫剂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蛋白(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简称ABC转运蛋白(ABC transporter),是继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之后又一类参与解毒作用的重要蛋白家族,因其在杀虫剂解毒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逐渐受到广泛关注。ABC转运蛋白是一大类跨膜蛋白,其核心结构通常由4个结构域组成,包括2个高度疏水的跨膜结构域(transmembrane domains , TMD)和2个核苷酸结合域(nucleotide binding domains, NBD)。根据序列相似性和保守结构域,可以把ABC转运蛋白家族分为8个亚家族,每个亚家族的成员数及功能不同。这类蛋白在各种生物体内均有分布,其主要功能包括转运物质、信号传导、细胞表面受体及参与细胞内DNA修复,转录及调节基因的表达过程等。此外,近年来的研究表明,ABC转运蛋白的突变或过表达不仅与节肢动物对化学农药的抗药性密切相关,而且在抗Bt毒素方面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转Bt作物造成严重威胁。本文综述了节肢动物ABC转运蛋白的结构,ATP水解介导的作用机制,亚家族的分类、结构及生理功能,以及由ABC转运蛋白介导的抗药性研究进展,旨在深入了解ABC转运蛋白的研究现状及其在节肢动物抗药性方面的作用,为阐明节肢动物抗药性机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对改进农业害虫的抗性监测和治理策略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5.
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Fabricius)是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害虫之一,其抗药性问题日益严重,克隆黄曲条跳甲的酯酶基因可为其抗性治理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本文利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的方法得到一条281 bp的核酸片段,再利用3'-RACE技术获得该基因片段的3'端(1 468 bp),编码442个氨基酸。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与赤拟谷盗est1基因和杂拟谷盗est1基因的同源性最高,为71%(211/297),与果蝇alpha-esterase5的同源性为70%(156/222),氨基酸序列与杂拟谷盗、赤拟谷盗、果蝇的酯酶基因的同源性分别为43%(188/434)、43%(188/434)、33%(144/432)。从BLAST结果可初步推测该片段应为编码黄曲条跳甲酯酶基因的部分核苷酸序列,该序列在GenBank中的登录号为EU166919。  相似文献   
56.
在稻田保水的情况下,使用传统的取样方法调查地面活动的节肢动物存在很大的困难。为了准确监测稻田地面活动节肢动物的物种及其个体数量和时间动态,对陷阱法在水稻田的应用进行了改进。以稻田地面活动的优势种狼蛛(Lycosidae)为监测对象,采用改进的陷阱法——"土堆陷阱法"取样,并以常用的吸虫器法作对比,验证土堆陷阱法的应用效果。建议以土堆陷阱法作为稻田地面节肢动物的调查采样方法。  相似文献   
57.
谢联辉,尤民生,侯有明等编著定价:168元书号:978-7-03-032563-1/S.728内容简介本书可供从事生物入侵、生物安全、生态安全、植物保护、环境保护、动植物检疫和生命科学研究的科技工作者、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及管理人员参考。本书是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福建主要外来有害生物防控技术体系的研究"所提炼的研究成果。全书分为总论和各论两个部分。总论(第一至第五章)主要介绍生物入侵的新特点、新趋势和应对策略;入侵生物的入侵现状、入侵特征  相似文献   
58.
【目的】茶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i是我国茶园的重要害虫,其体表覆盖网粒体,而网粒体是否具有防御功能则知之甚少。本研究旨在明确网粒体脱落是否对该害虫逃离茶园蜘蛛网起到关键作用。【方法】将茶小绿叶蝉成虫置于草间小黑蛛Hylyphantes graminicola的不规则网内,利用高清摄像机和Vegas软件对茶小绿叶蝉在蜘蛛胁迫和无蜘蛛胁迫情况下脱离蛛网的行为参数及其微动作进行解析;将茶小绿叶蝉成虫翅面触碰蛛网后,在扫描电镜下观察翅面网粒体与蛛丝接触的微观形态,分析试虫挣扎时与蛛网粘黏部位的网粒体分布情况。【结果】当蜘蛛胁迫时,茶小绿叶蝉成虫60 min内脱网率为45.0%,无蜘蛛胁迫时,60 min内成虫脱网率可达76.7%;茶小绿叶蝉成虫陷入蛛网后的逃离时长蜘蛛胁迫组显著短于无蜘蛛胁迫组。茶小绿叶蝉成虫逃网策略至少有4种。蜘蛛胁迫和无蜘蛛胁迫两处理组的翻身率都接近80%,翻身时长约0.5 s,提示成虫翅面与蛛网间的黏力较小。茶小绿叶蝉挣扎逃离蛛网的时长接近翻身时长的3倍,通过对茶小绿叶蝉在蛛网的挣扎行为解析判定茶小绿叶蝉的前足和中足是虫体中最难脱离蛛丝的部位。扫描电镜结果显示,茶小绿叶蝉翅面是虫体表面网粒体分布最均匀且密度较高的部位,网粒体分布密度为280±17粒/25 μm2;翅面网粒体可脱落并包裹整根黏丝;茶小绿叶蝉前足腿节及前跗节表面网粒体覆盖数量不均匀,稀少部位的覆盖密度仅4±4粒/25 μm2,是前足难以脱离蛛丝的可能原因。【结论】茶小绿叶蝉体表网粒体脱落可有效帮助成虫脱离蛛网,其成虫能否成功快速逃离蛛网取决于与蛛网的接触部位是否有网粒体的分布。  相似文献   
59.
化学除草剂对农田生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从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两个方面,在个体、种群和群落3个水平上综述了化学除草剂对农田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并提出了今后需要加强研究的几个问题(1)残留在作物和杂草植株内的除草剂及其代谢产物通过食物链和生物富集作用对农田动物群落各级消费者造成的影响;(2)非作物生境使用化学除草剂对毗邻作物生境天敌群落的影响,以及作物生境使用除草剂对邻近非作物生境天敌群落的影响;(3)由除草剂长期使用引起的杂草群落演替、多样性下降、地表覆盖物和地下生物量减少对土壤动物和微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分布、丰富度及其生态功能的影响;(4)化学除草剂与杀虫剂和化肥等其他农用化学品对农田生物群落的联合作用。  相似文献   
60.
福州郊区小菜蛾天敌种类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4-1999年对福州郊区小菜蛾的天敌种类进行了调查,发现寄生性天敌6种,捕食性天敌18种。并对最为常见的菜蛾绒茧蜂Cotesia plutellae与小菜蛾幼虫的田间消长动态进行了系统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